剛落幕的七月電信展中,身材火辣的模特兒邊扭腰,邊展示手上剛推出的3G(第三代行動通訊)手機,包括中華電信、遠傳、台灣大、亞太及威寶等系統業的老闆們,面對鏡頭時全都伸出三隻手指頭,強調3G才是今年的主角。
業者風風光光推出3G,並強調今年是3G的起跑年,可是,其實這些業者心中所在意的,卻是伴隨著3G開台時,即將於十月中展開的行動電話號碼可攜服務(Mobile Number Portable,簡稱MNP)。這個制度的實施,可能才是決定電信業下一波競賽的關鍵。
香港電信殺價戰血跡斑斑
所謂的號碼可攜服務,是指用戶可以在不變更號碼的情況下,選擇更換至不同的電信服務業者,這項措施降低了用戶在轉換不同業者門號時的成本與不便,對於促進電信市場自由競爭更是十分重要。
從過去香港實施這項服務的經驗來看,可以窺知開放號碼可攜的影響有多大。一九九九年三月,香港便開始實施號碼可攜服務,當時,各家電信公司在香港各地鐵站送便當、蘋果,熱熱鬧鬧打出各種優惠方案,目的就是要吸引消費者跳槽。
結果,這場搶奪客戶的戰爭,最後演變成割喉式的降價大賽,不僅很多電信公司推出手機不用錢的「零機價」吸引轉台客,更取消原有的四十港元轉台費,甚至最後大降通話費,從每分鐘一港元直線下降,到現在只有○.二五港元,總計降幅超過七成。六家行動電話公司也因為這場慘烈的殺價,大部分都出現虧損。
由於競爭激烈,各家公司的服務不斷推陳出新,香港行動電話用戶也樂得到處轉台,根據建華金控旗下建華證券投顧所做的報告顯示,香港平均每年五個用戶中就有三人轉台,比實施前每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數字多了一倍。
累計從一九九九年三月至今年六月底,平均每個月轉台的用戶數都在十萬戶以上,至今已累計七六九萬餘戶轉台,香港目前人口才六九○萬人,但因為有包括2G、2.5G、2.75G及3G等十一張執照,因此手機用戶數接近八百萬戶,幾乎每個人都有跳槽的經驗。
在香港實施號碼可攜的制度後,由於對用戶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雖然因為降價而讓電信公司的ARPU(每名用戶平均營收貢獻度)下降,但也同時迅速刺激香港手機用戶數大量成長。根據香港電信公司Sunday的統計,從一九九九年至二○○三年之間,香港的ARPU從三一四港元降至一七六港元,平均下降了四四%,但同時間的用戶數也大幅成長了六七%。
目前香港總用戶數達到八百萬,普及率達一一八%,這種超過百分之百的普及率,與台灣同列為全世界排名前幾名。不過,香港有六家電信公司,規模差異都不大,彼此競爭激烈,但台灣市場是香港的三倍大,目前則有三大(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兩小(威寶電信、亞太電信)五家業者角逐(編按:泛亞與東信屬台灣大集團),呈現穩定均衡的局面。
不只是香港,全世界實施號碼可攜服務的國家相當多,例如新加坡在一九九七年就已實施號碼可攜,接著英國及荷蘭也都從一九九九年開始實施,另外,德國在二○○二年及韓國在○四年都陸續實施,幾乎每個國家在實施一年後,用戶流失率(churn rate)都明顯提升,毛利率及ARPU也都出現下滑,幅度都在一、兩成,顯示號碼可攜確實對各國電信費率造成明顯的衝擊。
台灣費率有極大調降空間
不過,即使號碼可攜造成電信公司的收益下降,但對提升整體的電信服務品質卻是正面的。工研院經資中心分析師蘇怡如認為,由於號碼可攜讓用戶可自由選擇較佳的電信服務業者,對電信自由化有相當大的貢獻。
同時,用戶多傾向於使用覆蓋率高、傳輸品質穩定的服務,在號碼可攜服務實施後,可以對市場產生汰弱留強的效果,這從全世界各地電信市場的發展,都可看出同樣的趨勢。但是,香港的割喉戰模式,是否會在台灣發生呢?
如果拿這個問題去問國內三家電信業者,他們統一的答案都是「一定不會!」理由是,香港是全世界電信業競爭最激烈的地區,一個彈丸之地卻擠了六家行動電話業者,這個數目比任何國家都要多,也造就了電信公司永無止境的殺價空間,這是香港特殊環境下的產物。
不過,這樣的說法不見得正確。因為比較目前全世界主要國家的行動電話費率,台灣平均每分鐘的費率為○.一一美元,雖然絕對金額比芬蘭、日本、挪威、瑞典、香港要低,但是若再以每人平均國民所得來看的話,台灣的費率就比各國都要高,美國只有台灣的三成,香港則只有台灣的三十七%,新加坡只有台灣的一半,在十一個國家中排名第十位,台灣僅比中國大陸便宜。(見右上表)另外,台灣三家電信業者的獲利,在國際間也比平均水準要高。例如中華電信、台灣大與遠傳的營益率,都在三成左右,稅後純益率也都有二成左右的水準,這樣的獲利,也讓未來價格調整保留了不小的空間。
其實,已維持均勢多年的三大電信業者,根本不願意見到用戶大規模移轉,甚至在推動號碼可攜制度時,也都意興闌珊。有業者透露,在電信業派代表聚會討論未來實施號碼可攜時,三大電信公司談到該收取多少移轉費用時,竟然都提出一○○○元左右的數字,把亞太電信及威寶電信的代表嚇得說不出話來。
以目前世界各國在推動號碼可攜服務時,平均向客戶收取的費用都在新台幣一百元上下,國內業者提出的金額等於是國際平均水準的十倍,若以韓國來看,韓國只要繳交約新台幣三十四元,新加坡大約一二○元,香港則大約一四○元,國內業者希望以高收費減少客戶流動的心態非常明顯。
四百萬用戶蠢蠢欲動
中華電信行動通訊分公司副總張曉東表示,「其實我們也不希望見到號碼可攜實施後,用戶出現大規模的轉移動作,因為破壞了穩定的狀態也不好。」另外,台灣大副總經理谷元宏也說,台灣大會根據客戶對3G及號碼可攜的需求,隨時調整,但他並不預期會有很大規模的移轉出現。
根據本刊委託世新大學民意調查中心所做的調查,在十月中旬號碼可攜制度上路後,國內總計有超過二成的行動用戶想要跳槽,若以目前國內超過一千九百餘萬用戶數來計算,共有四百萬用戶準備在號碼可攜的制度實施後轉台,這股龐大的「移民潮」,將對現有業者造成重大衝擊。
不過,在實施號碼可攜服務時,電信總局也責成財團法人電信技術中心成立號碼可攜服務管理中心(NPAC),負責管理號碼可攜服務的集中式資料庫,並規定每天最多能夠核准的名額為一萬名,至於作業時間則長達五個工作天,這些規定對於消費者追求更好的服務,已形成不利的因素之一。也就是說,如果一天允許最多一萬名用戶跳槽,那麼一年也頂多跳槽三六五萬用戶,換句話說,十月中服務一開放後,就有四百萬戶準備跳槽,但這些用戶受限於規定,只能在未來一年內才逐漸移轉消化,似乎相當不公平。
伴隨著號碼可攜制度的實施,已開跑的3G業務,也很可能會形成一股打破目前穩定平衡的電信版圖的力量,其中新進業者威寶與亞太將成為一股關鍵勢力。
威寶加入戰局 可能率先發動價格戰
從前年七月開台至今,兩年來亞太電信僅爭取到五十萬名用戶,只有大眾電信一百萬用戶的一半,這項成績只能說是差強人意。
不過,亞太電信兩年前就開台,當時大家對3G是什麼都不太了解,亞太只能獨自進行對消費者的教育工作,不免力不從心,再加上亞太迄今沒有公開發行,外界對其資訊並不了解,亞太電信能扮演何種制衡力量,尚待觀察。
至於威寶電信的角色,就更具意義了。威寶電信董事長許勝雄樂觀地指出,原本在2G時代中,就有一成至兩成的人想更換電信公司,3G時代來臨後,又有至少兩成的人想升級成3G,因此威寶認為要跳槽的不是四百萬人,而是八百萬人。雖然這些人不見得全是威寶的潛在客戶,但對於威寶來說,卻是最好的切入時機。
至於威寶會不會祭出殺價競爭的手段?許勝雄說,電信是百年事業,目前取得的3G執照可以使用十五年,「如果事業是要做這麼久的,我並不在乎開台後的前兩年是否賺錢。」言下之意,最晚開台的威寶,屆時的價格策略將保持一定的靈活與彈性。
不過,許勝雄也補充,「價格絕對不是決定輸贏的惟一因素,有些同業費率殺得很低,不見得刺激用戶數大幅成長,我們希望做產業的領導者,除了費率有競爭力以外,仍要努力提升收訊及應用服務的品質,才能贏得這場仗。」
另外,在這波3G與號碼可攜的狂潮中,大眾電信可以說是完全置身事外,因為以PHS(低功率行動電話)為主市場的大眾電信,並未參與這項服務。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大眾電信總經理吳清源提供他的看法,「目前業者維持恐怖平衡,照理說應該不會發生殺價的情況,不過,若今年底3G用戶的成長太慢,很可能新進業者就會發動一波降價攻勢。」
對於中華電信、台灣大及遠傳等業者來說,各家公司表面上為3G造勢,但基本上卻不見得願意看到3G的需求太早出現,因為如果消費者一直停留在2G時代,三家業者還是穩穩地大賺語音的錢,但一跨入3G,就要面對五家公司一起瓜分市場,既然可以安穩地賺錢,何必要蹚這個渾水?
因此,若分析三大電信業者的心態,各家公司推展3G,目的只是為了保護2G,以留下2G客戶為第一優先目標。例如台灣大就祭出至十月底3G全部免費的優惠價格;另外,遠傳率先在七月就打出2G客戶可以直接原號升級至3G;而中華電信在推出「雙號共振」的服務後,也打出2G原號可升級至3G的服務,這些動作,基本上都是為了留住2G客戶,不讓別家公司搶走自己的財源。
即使各家公司用盡心思要留住用戶,但對消費者來說,根據電信服務優劣做選擇,才會對電信公司造成壓力,畢竟在三大幾近壟斷的環境下,消費者很難得到更好的服務以及廉價費率,香港消費者能得到更好的服務及費率,就是產業競爭下的自然結果。
曾擔任數位聯合副總、目前擔任台北市電腦公會電信顧問的翁秋平表示,不論是2G或3G的競爭,基本上都還是行動通訊本身內部的板塊移動,但若長遠來看,電信業最大的挑戰來自網路,尤其是免費網路電話的崛起,才是更大的威脅。目前網路電話已侵蝕約一至兩成電信公司的話務市場,未來這個比重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電信業者必須要更努力提升品質才行。
過去台灣電信事業開放的腳步緩慢,攸關大眾權益的號碼可攜服務,實施腳步也比世界各國落後甚多,如今3G與號碼可攜都將在十月中同步啟動,消費者更應該精打細算,擦亮你的眼睛,好好地選擇一家適合你的電信公司。
-----------------------------------------------------------------------------------
個人意見:
我們的希望在亞太與威寶!!
3G 2.5G 2G 說真的那麼多的功能 對於我們大家真的有這些需要嗎?
3G 上網傳輸速率是2.5G的好幾倍 SO WHAT
對我來說用手機上網 看著2"的螢幕上網會很過癮嗎??還是家裡的19"爽吧
下載東西 應該沒人會在手機下載大量的檔案吧??
我完全不不了解3G到底對我們現在的用戶有啥吸引力 ??
視訊電話??沒有絕對的必要吧??
3G 我對他的未來不看好 大公司都不行了 更何況剛崛起的小公司
superalvinlu wrote:
看了很久 我一直找不出3G的優勢在哪
3G 2.5G 2G 說真的那麼多的功能 對於我們大家真的有這些需要嗎?
3G 上網傳輸速率是2.5G的好幾倍 SO WHAT
對我來說用手機上網 看著2"的螢幕上網會很過癮嗎??還是家裡的19"爽吧
下載東西 應該沒人會在手機下載大量的檔案吧??
我完全不不了解3G到底對我們現在的用戶有啥吸引力 ??
視訊電話??沒有絕對的必要吧??
3G 我對他的未來不看好 大公司都不行了 更何況剛崛起的小公司
科技的趨勢就是不斷往前進步,3G手機的應用遠比您我現在想像的還多,開放競爭後,我還是很看好未來的發展。
除非被三大電信公司壟斷,價格居高不下,那就沒搞頭了。
其實我比較不能同意你的看法
舉例來說在還沒有ADSL之前台灣會有網路電視這種東西嗎
線上遊戲那時也不是那麼發達
那時的網頁圖跟檔案都不敢用太大因為怕讀取很慢
更別說在很久以前只能用文字式的例如BBS
在還有沒簡訊系統時大家也都不看好.....
覺得簡訊是一種沒什麼用的功能
但現在呢?
2G時因為頻寬不足無法達成的是現在可以做了
例如手機的線上直播電視
視訊電話
我可以想到的應用
就非常多
搭火車無聊嗎看看新聞
很想好久不見的朋友嗎用用視迅電話吧
以後如果搭配開發的應用軟體
股票軟體?定位系統,MSN等等等等
普及化只是費用的問題吧了
當這天來臨時....再回到2G不知你願意嗎?
例如現在叫妳回去090黑金剛時代你願意嗎
科技的能力有限...但人類的慾望總是無窮
一般都是先有了技術,接踵而來的應用(也許目前我們還想不到)
但未來的想像空間是很大的
superalvinlu wrote:
看了很久 我一直找不出3G的優勢在哪
3G 2.5G 2G 說真的那麼多的功能 對於我們大家真的有這些需要嗎?
3G 上網傳輸速率是2.5G的好幾倍 SO WHAT
對我來說用手機上網 看著2"的螢幕上網會很過癮嗎??還是家裡的19"爽吧
下載東西 應該沒人會在手機下載大量的檔案吧??
我完全不不了解3G到底對我們現在的用戶有啥吸引力 ??
視訊電話??沒有絕對的必要吧??
3G 我對他的未來不看好 大公司都不行了 更何況剛崛起的小公司
對一大堆人來說 3G就有絕對必要....
像我想到的就是....跟情侶聊天
如果說影像電話降到一定程度....一定可以天天看到親愛低~~

就像當初手機加入拍照功能一樣
結果咧! 現在一堆人都把拍照功能當作敗家指標
3G讓我想到AMD的K8...
一大堆人都不怎麼看好64 BIT...
不過可否想像幾年後呢? 明年?
科技是往前走的!!
fredyoung wrote:superalvinlu wrote:
看了很久 我一直找不出3G的優勢在哪
3G 2.5G 2G 說真的那麼多的功能 對於我們大家真的有這些需要嗎?
3G 上網傳輸速率是2.5G的好幾倍 SO WHAT
對我來說用手機上網 看著2"的螢幕上網會很過癮嗎??還是家裡的19"爽吧
下載東西 應該沒人會在手機下載大量的檔案吧??
我完全不不了解3G到底對我們現在的用戶有啥吸引力 ??
視訊電話??沒有絕對的必要吧??
3G 我對他的未來不看好 大公司都不行了 更何況剛崛起的小公司
科技的趨勢就是不斷往前進步,3G手機的應用遠比您我現在想像的還多,開放競爭後,我還是很看好未來的發展。
除非被三大電信公司壟斷,價格居高不下,那就沒搞頭了。
chiang wrote:湯瑪斯與德雷莎 wrote:
個人意見:
我們的希望在亞太與威寶!!
我的想法跟您不太一樣,我認為現有2g的業者比較有贏面,原因也很簡單,如果真的要打價格戰,一個是實力堅強當紅的明星球員,另外一個是剛取得參賽資格的新手,一個是已經坐擁高薪外加一堆廣告或贊助,另外一邊還在苦哈哈的籌錢準備參賽,起跑點已經不同了,要打價格戰我想軟硬體成本都已經攤提完的比較輕鬆吧!
我想他的意思應該是藉由亞太與威寶的加入競爭,打破原三家建立的超高利潤局面.
不過看到一天只准有一萬戶轉換申請,實在令我感到不解,這豈不是讓號碼可攜對用戶帶來的效益打了折扣...
前幾天今周刊公布調查,台哥大與遠傳都有三成的用戶想要轉換,想轉換的用戶中有三成想轉到中華電信.
電信業者應思考如何提供消費者更好、更符合需求的服務,別老是想著獲取高額的利潤、推出一堆半調子的服務.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