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 25Mhz*2
台灣大哥大 20Mhz*2
遠傳電信 15Mhz*2
台灣之星 5Mhz*2
總論:先講總論,此次開標的底價已經偏高,相較於前兩次競標底價的每Mhz 1.33億及0.76億,此次底價平均每Mhz是1.96億元,也因此各家電信公司出手非常的保守。競標也很意外的在今天就結束了。而除了爆冷提早結束的競標外,1800頻段有兩個頻段沒有人出價也讓人非常意外,推敲其中原因應該是由於所謂「寬頻人權」的規範導致電信公司可能會認為成本過高不願意投標。
中華電:此次競標結果中華顯然是最大贏家,拿下了原有1800頻段旁邊的5Mhz*2,現有基地台可以直接無痛升級20Mhz*2。而在2100的部分也拿下了20Mhz*2,持續擴張頻寬,畢竟中華的網路常常塞車也不是一天兩天,頻寬數量絕對是多多益善。但2600中華的建設十分不力,基站數量不多,希望在2100部分能有所改善。
台哥大:三大之中的台哥沒有出手標2600,此次2100開標肯定是志在必得。但講句實在話,只拿了20Mhz*2其實也只算是剛好及格而已,畢竟2600大家也都是20Mhz*2,更何況還要至少分出5Mhz給3G用。以結果來看,台哥其實應該把1800沒人標的兩塊也順便拿下,畢竟實質上只有多了15Mhz*2可以使用是有點少了些。
遠傳電:遠傳在2600拿下20Mhz*2後網速,積極建設下在各大測速網的成績十分亮眼。也因此在此次競標比較沒有那麼大的必要性來取得比較多的頻寬,因此只拿了15Mhz*2。看起來短期內也沒有顯著頻寬需求,增加資本支出的必要性也就不大了。
台灣之星:台星在經歷了這段時間的大賠,資金部分相較於三大並不足夠,很明顯從一開始就只有保住5Mhz給予WCDMA使用的目標。還能保住這樣已經很好了,畢竟未來還不知道要賠多久。當然,以目前用戶數來說,10Mhz*2+20Mhz*2也夠台星應付了。
亞太電:至於亞太,此次競標只能說,完全不知道在幹嘛。本來主力只有低頻700跟900,而且還十分零碎(700只有非連續的10+5Mhz以及被分掉5Mhz給2G的900),低頻與低頻CA也不是常見CA組合。在2600部分,建設也只有微型基站而沒有建設大基站。以上的狀況註定了亞太不能跑出高速以及用戶承載能力不足的狀況。在此次競標亞太沒有3G服務的壓力,競標前多數推測亞太會搶標1800,在競標過程中也很顯然其他四家對於1800興趣缺缺,但意外的是亞太竟然也沒有要標的意思。看來未來仍可能會選擇繼續打高通話的資費吸引消費者,網路大概只會是附加價值了。
結論:這次競標我相信NCC長官肯定不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