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那麼小通信商就有七家可以選擇價格品質訊號強度等等競爭激烈當然好啊反而歐美地區紐澳地區的通訊業品質差 貴桑桑法國很浪漫網路也很慢一個月只有2GB相同價格在台灣預付卡可以買5GB在紐西蘭500mb的3G上網那樣的價錢台灣可以買30天的外勞3G吃到飽而且我們的速度跟Ping值完勝美國預付卡鈴響就收費電話一撥通對方不管有沒有接也收費台灣接電話完全不用錢大陸的通信業者促銷廣告說1000兆超大流量(1000mb= =)台灣叫做微量上網...國外似乎沒有7天4G免費體驗卡這種玩意
工作一個月只能買一隻那是他的狀況吧……相信可以買一箱的人大有人在。我在東京山手線上測試,網路也是會斷的,只是頻率的問題而已(softbank還滿爛的,NTT和au好一點)。台灣的流量真的夠便宜,1GB可壓到台幣100元左右。日本之前有新聞,總務省要求降價,結果三家都是開1GB日幣4900元,自己x0.3就大概知道台幣多少了。他們確是賺得比較多,但是相對來說各種服務都非常貴,不一定會比台灣輕鬆。然後所謂的吃到飽,也是限定3天用7GB就直接給你降速,台灣這樣給你搞一定被幹翻了。--我很怕看這種什麼都是台灣爛的魯蛇論述。看成功者論述都不一定會讓你成功,看魯蛇論述有意義嗎?
看樓主的手機截圖界面,是在日本生活的吧,又懂繁體中文,可能是台灣過去的。近幾年都沒回台灣嗎?你不想回台灣的理由是?估計也覺的台灣比較落後吧。台灣的網路,跟日本比,應該是比較爛。日本比台灣先進是事實。當然全世界2百多個國家,說和非洲比什麼的,是贏非洲的。全世界來看,台灣的發展,算中間位置吧,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說什麼全球最強,那個太過於自欺欺人了。4G LTE 也是前年才開始有的,早年政府決策錯誤,捨 LTE 投資在 WiMAX。後來發現 LTE 才是全球主流。吃到飽很貴,計量制的流量又很可笑。這是相對平均薪水來講的,台灣的平均薪資真的很低。當然有些人很有錢(炒房,大股東...之類的),但"平均"是以多數人來講,那些有錢人只是非常少數的人。***************************************和美國比,覺的不公平,美國是大陸,50多個洲。有些地方繁榮,有些是草原、沙漠的鄉下地方。在美國,去個購物量販店,搞不好開車都要 1小時以上。美國基本上沒有汽車是無法生活的,土地太寬廣了。台灣只是一個島嶼,地很小,就算鄉下地方,也不會鄉下到哪裡去。以基地台覆蓋密度來說,台灣是比美國容易的。美國當然肯定也有吃到飽的,但只限於某些大城市。而且美國的計量制,某些服務是不算流量的,比如看某家公司的影音串流,或者看 WIKI 什麼的,不算流量。日本不清楚,但覺的日本應該也有這樣的算法吧,比如看某家公司的影片、電視廣播,就不計算流量,不會扣流量。台灣的計量制就沒有這種算法,無論看什麼東西,都扣流量。計量制(流量制)的,根本無法拿來看影片。1GB 如果拿來看線上影片,幾個小時就用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