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小靈通(即PHS)的聲音很多。有人建議把小靈通切出去,單設運營商,甚至拋出了小靈通發展將嚴重影響到行動通信的論斷,認為開放小靈通不如把聯通"關掉",讓中國電信業重回壟斷算了;也有人為小靈通的發展大聲叫好,並呼籲政府鼓勵和扶持小靈通……
為什麼只有區區1000多萬用戶的小靈通,會讓用戶已經超過2億的行動通信"寢食難安",會在電話用戶已經超過4億的中國電信市場上聚集和引發業內乃至社會如此之多的目光與爭論?難道小靈通的衝擊力果真有這麼大?這值得人們認真思考。
1500萬打垮2億?
其實,有些媒體把小靈通炒得過熱了,有的電信專家誇大小靈通的衝擊力,導致不少人產生了錯覺。
據統計,目前中國電信"小靈通"用戶數約有1200萬,再加上中國網通的300萬,總用戶約為1500萬。而截至2003年1月底,中國的行動用戶總數已經達到了2.124億。掐指一算,小靈通的用戶還不到行動用戶的7%。試想一下,用戶數只有區區1500萬的小靈通能對用戶總數已經達到了2.124億的行動通信市場構成什麼樣的威脅?它又怎能嚴重影響甚至左右行動通信的發展?顯然,是某些人給小靈通"戴高帽",把其衝擊力給誇大了。
實際上,真正瞭解電信業發展情況和發展規律的業內人士和專家,對小靈通發展的看法是客觀的。 吳基傳在兩會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對小靈通的發展問題如是說:「現在有些地方,有一部分人包括你們媒體把小靈通炒得太熱,我希望冷靜下來,不要搞得我們很頭疼。現在全國的小靈通整個加起來,也就1000多萬用戶,比起4個多億的行動與固定電話用戶,算不了什麼。」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總工程師韋樂平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從純技術的角度看,'小靈通'存在很多先天不足,主要有覆蓋半徑小、基站數量過多、能支援的行動速度較低,切換時間較長等,其性能難以滿足手機行動系統的基本要求。何況我們也沒有對'小靈通'網路進行過嚴謹的統一規範,各廠家網路結構不一、介面和信令協定一致性較差,改造成本很高,尚不具備統一聯網的基礎。然而,作為一種無線市話技術,則其有一定的用戶群和發展空間,在話務量上會對現有蜂窩行動通信有一定的分流,但不會形成明顯的衝擊,兩者可以也應該共存。」
確實,小靈通的發展對行動通信的影響並不大,這從中國行動與中國聯通去年的營收情況可見一斑。2002年,中國聯通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00億元,首次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大於資本性支出;新增行動電話用戶2700多萬戶,用戶總數達到6817萬,其中GSM用戶達到6100萬戶、CDMA用戶超過700萬戶。中國行動集團公司的營運收入則達到了人民幣1286億元,比2001年增長了28%,用戶總數達1.177億戶,用戶通信使用量達2601億分鐘,保持了穩固的市場領先地位。因此,中國行動的一位高層領導在談到小靈通的影響問題時,他表示,小靈通對中行動的影響並非人們想像的那麼嚴重,它對電信市場帶來的衝擊,並非全部在行動用戶上,只是會對低端用戶造成部分影響。
有人將中國行動與中國聯通在股市上起起落落的表現與小靈通聯繫在一起,其實這也是很牽強的。據《華爾街日報》最近報導,行動與聯通的股價起伏主要是因為海外資本市場對它們開展惡性價格戰表示擔憂。
由此可見,小靈通與行動通信並不是誓不兩立的,小靈通的發展也沒有嚴重影響到行動通信的發展,相反它與行動通信是互補關係,完全能夠共同發展,共同促進大陸無線市場的快速發展。
小靈通與行動通信是互補關係
大陸通信市場前景廣闊,市場需求具有多層次性和差異化的特點,固網
根據資訊產業部統計,兩年多來,大陸發展了1500萬左右小靈通用戶,但同時也發展了1億多的行動用戶。在小靈通發展最為迅速的2002年,大陸行動電話用戶猛增了6140萬戶,截至2002年12月底已累計達到2.066億戶,增幅為42%,而2001年同期也才增長了5955萬戶。可見,行動通信並沒有因為小靈通的出現而使快速發展的步伐有所遲滯,反而因此加快了發展步伐。
以小靈通發展最好的浙江為例。該省的小靈通用戶在2002年底就已經超過了200萬,同時浙江行動與浙江聯通在2002年也分別是中國行動與中國聯通在全國發展最好的省級公司。據《浙江日報》報導,浙江行動2002年的營業收入超過110億元,用戶超過1000萬戶;浙江聯通2002年全年的業務收入和利潤增幅分別在30%和40%以上。而且這二家公司各自均有多項指標穩居全國前二位元,部分指標排在全國之首。可見,小靈通對行動通信市場的發展是有促進作用的,兩者完全可以共同發展繁榮。
「從某種程度上說,小靈通是在為我們培養客戶」,行動業內人士如是說。實事的確如此。小靈通對行動通信的影響更在於:一是通過更多的消費者體驗無線通信的便利,增強消費者行動消費的理念(無形中為行動運營商培養潛在客戶);二是促使行動運營商更加注重改善服務,引進新技術。眾所周知,剔除競爭因素後,單靠運營商自覺地降低成本、改善服務這個過程是很長的。所以,從長遠來看,小靈通的加入將更有助於做大中國的無線市場,促使中國行動與中國聯通兩大行動運營商減緩惡性競爭,將注意力放在完善服務、降低話費上。
總之,小靈通不僅滿足了固網用戶的通信需求,而且還為行動通信市場培養客戶,促使行動運營商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加快行動通信的發展。因此,小靈通阻礙了行動通信發展的論調是站不住腳的,兩者完全可以共同發展繁榮;任何以小靈通為藉口而進行惡性價格戰的競爭行為都是短視的,所有認為是小靈通引發行動市場惡性價格戰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中國市場容得下小靈通
吳基傳在不久前談到,雖然大陸的行動電話和固定電話的絕對量是世界第一,但是話務量只有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雖然有了大的網路,但是產品還不夠豐富。所以,從量上講,中國電信業的發展潛力很大,而從產品、從收入來說,發展的潛力也很大。言下之意不難理解,偌大的中國電信市場蘊藏著巨大的潛力,能夠容納也需要多元化的通信手段來挖掘和做大它。
不爭的事實是,大陸尚屬發展中國家,而且人口眾多,貧富不均,經濟發展不平衡,市場需求因此呈現多層次化。通信市場需求也不例外,呈現強烈的多樣化特徵,對GSM、CDMA、GPRS、固定電話、小靈通、寬帶等電信業務都有強烈的需求。如對於眾多不常出遠門的老百姓而言,物美價廉的小靈通當然是方便實惠的選擇。因此,從這一點上說,小靈通實際上是基於大陸國情之下的市場選擇,是用戶的選擇。
最近,全國政協委員方廷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發展"小靈通"要有新思想,要從實際出發,同時還要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其實,方委員的觀點也代表了老百姓的聲音,代表了市場的聲音。
總而言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需求層次多元化的中國是需要多樣化通信技術與通信手段的,是能夠容納小靈通的。這與大陸既有小轎車、計程車,也有公交車、摩托車、自行車的道理一樣。
(CNET新聞專區:轉載ZDNET China/通信資訊報:記者雷注發)
PHS佔用的是大陸規劃3G頻帶的TD-SCDMA的部分, 所以3G正式發出許可執照之後, 很可能會面臨被清頻的狀況, 也就是會被趕下馬啦

現在PHS是大陸訊息產業部門的燙手山芋, 處理也不是, 不處理也不是, 哈哈, 考驗中國人的智慧囉
碳權交易新商機 :)
<!--引言開始 -->
chiang wrote:<!--引言結束 -->
中國行動的一位高層領導在談到小靈通的影響問題時,他表示,小靈通對中行動的影響並非人們想像的那麼嚴重,它對電信市場帶來的衝擊,並非全部在行動用戶上,只是會對低端用戶造成部分影響。
低端用戶的貢獻度(APRU)低,無法讓營運商賺錢的,沒法賺錢,營運商又怎麼會有資金去做更多的建設 服務呢?
反觀高功率系統的GSM和CDMA,提供了較完整的服務和解決方案,比較能吸引商務或是要求高的用戶,雖然費用較貴,但一分錢一分貨!
就像行動通訊剛再台灣開放時,遠傳的高價政策最受人抨擊,但其優異的通話品質卻是佳評不斷; 而那時的台灣大哥大用戶數和基地台最多,但網路卻沒有好好規劃,導致基地台間頻率互相干擾,造成通話中品質不佳 出現回音現象. 而中華電信有一段時間更糟糕,說在台北地區只要將手機鎖頻在CH50,到處都收得到訊號...; 而和信早期採用"蘆筍"基地台,被用戶冠上了收訊不好的臭名,因此辜董也才痛下決心花大錢採用第一品牌的nokia基地台,"連這種鬼地方也收得到"就是和信採用nokia基站後要一掃臭名的廣告.
不好意思,離題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