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CK/STO2/3093554.shtml
行動電話號碼可攜式服務(NP)第一回合的成績單出爐,以淨輸入或是淨輸出的用戶數量來看,中華電信(2412)是最大的輸入國,吸引共上萬戶的台灣大(3045)與遠傳(4904)用戶投靠,亞太行動寬頻則成為小輸入國,淨增加上千戶,而台灣大與遠傳則同為輸出國。
號碼可攜式服務是去年下半年政府對行動電話市場投入的一顆炸彈,讓不少想要轉換行動電話業者的用戶,不用再受限於號碼得以更換的困擾,可帶著號碼自由轉檯。
據了解,截至11月底止,中華電是最大的贏家,淨輸入達到2萬多戶,而亞太行動寬頻則是小贏局面,吸引約千餘戶的用戶轉台投靠,至於台灣大與遠傳則都是輸出國,遠傳淨輸出用戶近萬戶,台灣大淨輸出則已經超過萬戶。
電信三雄近期股價陷入盤整,外資呈現小幅加碼,台灣大上周五收盤價28.7元,外資買超4,480餘張,中華電信收盤價56.8元,外資買超2,300餘張,遠傳上周五收盤價37.5元,外資買超6,000餘張。
台灣大表示,這可以從兩個面向來分析,首先,在沒有號碼可攜式服務時,不在乎號碼變動的用戶即會移轉,因此,中華電雖然有受惠於NP移入,但是新增用戶數並沒有呈現大幅成長,因此大致上可以推論是用戶原本即有的移轉現象。
其次,台灣大的移出用戶數初期的確是比遠傳多,但是這可能是由於台灣大在移出作業上很順暢,用戶可以順利移出,致使量略有增加,目前台灣大與遠傳間的差距已經在逐漸縮小中。台灣大表示,NP剛推出時,勢必會吸引一些人去嘗試這項新服務,但預期在半年後,想要嘗試的人大致都試驗過,想要NP的用戶數會逐步減少。
遠傳表示,NP推動初期客戶的流動是正常的情況,用戶都會去比較自己使用的費率,這種「逐費率而居」的民眾常常會移來移去,初期受惠的業者可能在下一波未必受惠,尤其業者常會在一段時間推出專案優惠,吸引不少人上門,等到專案結束,這批用戶可能就走了,會造成NP數量增加,而每個業者都可能會碰到這種移出潮。
【2006/01/02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附註:新聞裡提到的AWS,就是AT & T Wireless,也就是遠傳以前的外資
========================================================
新聞分析》撒銀彈搶NP客戶 大業者贏面多
■ 記者 費家琪
看看號碼可攜式服務(NP)帶來什麼好處?遠傳取消聽取語音信箱的收費;台灣大的費率模式也跟著調整,打破以往網內、外的限制,走向網內、外單一價的潮流,更不要提業者為留住老客戶而加碼促銷帶來的免費手機、補貼話費的優惠。
國內電信業者對NP起先都抱持著冷處理的現象,不願主動提及NP,但在亞太行動寬頻掀起NP戰火後,帶動一股NP熱潮,中華電信是電信三雄中對NP促銷最積極的業者,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兩家業者也的確是NP的受惠者。
NP推出以來,帶動客戶的流動,現在民眾不能單看來電的電話號碼得知是網內或是網外的用戶,促使新進市場的威寶電信採用網內外單一價的作法,也使得台灣大跟進效法,使得費率的規則有了很大的變化,未來可以預期市場上還會有更多便宜的費率。
根據國外實戰經驗,擁有NP的業者往往是最後的贏家,美國實施NP時,開台日期曾四度延期,但一旦最終日期決定後,大型行動電話業者Verizon馬上展開綁約促銷、加強網路品質、加值服務與客戶服務等一連串的戰術,反而占有率較小AWS從頭到尾一直採取抗拒的態度,最後AWS也被Cingular併購。
電信業大者恆大的理論,在NP推動後,會更加明顯確立大業者的主流地位。畢竟大業者的銀彈多,網內客戶也多,能夠打出的優惠條件會較小業者更能吸引用戶。
【2006/01/02 經濟日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