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自從推廣i-Mode以來,把GPRS,WAP,i-GoGo,許多加值服務陸續停掉或是閹割掉部分功能,這個獨尊i-Mode的市場策略你認為是成功還是失敗呢?
請大家發表一下自身使用或是觀察的感言 :)
1. 根本就不適合
2. 適合,但是時間點不對
我個人是偏向 2,iMode 在日本能夠風行的原因在於,服務內容眾多外,硬體(手機)的支援性也是重點。不然,一項服務的呈現在不同的手機上也許設定,顯示都不一定正常的話,誰還會去使用呢?或者是說,連設定都設不好了,怎麼還會想用。而 DoCoMo 在 iMode 推出風行後,也會開出每年手機規格供其他製造公司去設計他們的手機來符合 iMode。今天和信推出 iMode 後,也推出相容手機,重點在於,台灣有多少人會為了一項服務而去固定使用一支手機。今天要求 GPRS 的 Class 要高,明天要求有 BT 支援,後天要求音樂好聽等等。會固定使用一支手機的人,通常也是把手機把電話在用,而非當科技產品使用。
因此 iMode 推到台灣來,應該是保留 iMode 的精神,但是實現上應該要符合台灣的市場。不能整套搬過來,就像 PHS,來到台灣後,主打的就是低通話費以及免月租等等。
arnose wrote:
我覺得可以分兩種方式來討論:
1. 根本就不適合
2. 適合,但是時間點不對
我個人是偏向 2,iMode 在日本能夠風行的原因在於,服務內容眾多外,硬體(手機)的支援性也是重點。不然,一項服務的呈現在不同的手機上也許設定,顯示都不一定正常的話,誰還會去使用呢?或者是說,連設定都設不好了,怎麼還會想用。而 DoCoMo 在 iMode 推出風行後,也會開出每年手機規格供其他製造公司去設計他們的手機來符合 iMode。今天和信推出 iMode 後,也推出相容手機,重點在於,台灣有多少人會為了一項服務而去固定使用一支手機。今天要求 GPRS 的 Class 要高,明天要求有 BT 支援,後天要求音樂好聽等等。會固定使用一支手機的人,通常也是把手機把電話在用,而非當科技產品使用。
因此 iMode 推到台灣來,應該是保留 iMode 的精神,但是實現上應該要符合台灣的市場。不能整套搬過來,就像 PHS,來到台灣後,主打的就是低通話費以及免月租等等。
有同感,手機種類還真的很少的說,i-mode服務一直推新,能用的手機卻是固定的
手機王就有人坐統計了
http://www.sogi.com.tw/forum_1.0/forumpostlist_a.asp?forum_no=276&f_content_no=396743
其實和信的整體行銷策略是都滿失敗

和信高層的思考模式一直很另類
當初開台時引進評價不佳的朗訊微細胞基地台
結果搞得收訊奇差無比
(事實上在美國朗訊是一家沒人敢去碰的公司 財務狀況不佳

後來只好改用nokia基地台
還拍了一大堆鬼地方都收得到的廣告
在收費上又是特別貴
當年剛開台時
月租費不能抵通話費 連來電顯示都要收費(200元月租費方案)
推出一陣子推出的哈拉900方案
更是遭到其它業者批評
指控其廣告明顯不實

回到i-Mode議題
和信認為日本i-Mode模式在台灣能成功根本就是錯的
用手機上網收費貴又不方便
手機螢幕那麼小又有傳輸速率限制
(選擇又少)
偏偏現在台灣幾乎家家有電腦
滿街是網咖
收費比手機上網低廉
(中南部網咖1小時收費才10元)
而大尺寸手機不是台灣人所喜愛的
其實我覺得大多數台灣消費者要求比較簡單
對於手機的外型,圖鈴表現及拍照功能的要求
會比手機能否上網來的重要
自省跟進步都是屁話,賺錢才是王道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