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你覺得和信獨尊i-Mode的市場策略是成功還是失敗?

和信自從推廣i-Mode以來,把GPRS,WAP,i-GoGo,許多加值服務陸續停掉或是閹割掉部分功能,這個獨尊i-Mode的市場策略你認為是成功還是失敗呢?
請大家發表一下自身使用或是觀察的感言 :)
2003-11-18 16:01 發佈
我覺得可以分兩種方式來討論:

1. 根本就不適合
2. 適合,但是時間點不對

我個人是偏向 2,iMode 在日本能夠風行的原因在於,服務內容眾多外,硬體(手機)的支援性也是重點。不然,一項服務的呈現在不同的手機上也許設定,顯示都不一定正常的話,誰還會去使用呢?或者是說,連設定都設不好了,怎麼還會想用。而 DoCoMo 在 iMode 推出風行後,也會開出每年手機規格供其他製造公司去設計他們的手機來符合 iMode。今天和信推出 iMode 後,也推出相容手機,重點在於,台灣有多少人會為了一項服務而去固定使用一支手機。今天要求 GPRS 的 Class 要高,明天要求有 BT 支援,後天要求音樂好聽等等。會固定使用一支手機的人,通常也是把手機把電話在用,而非當科技產品使用。

因此 iMode 推到台灣來,應該是保留 iMode 的精神,但是實現上應該要符合台灣的市場。不能整套搬過來,就像 PHS,來到台灣後,主打的就是低通話費以及免月租等等。

arnose wrote:
我覺得可以分兩種方式來討論:

1. 根本就不適合
2. 適合,但是時間點不對

我個人是偏向 2,iMode 在日本能夠風行的原因在於,服務內容眾多外,硬體(手機)的支援性也是重點。不然,一項服務的呈現在不同的手機上也許設定,顯示都不一定正常的話,誰還會去使用呢?或者是說,連設定都設不好了,怎麼還會想用。而 DoCoMo 在 iMode 推出風行後,也會開出每年手機規格供其他製造公司去設計他們的手機來符合 iMode。今天和信推出 iMode 後,也推出相容手機,重點在於,台灣有多少人會為了一項服務而去固定使用一支手機。今天要求 GPRS 的 Class 要高,明天要求有 BT 支援,後天要求音樂好聽等等。會固定使用一支手機的人,通常也是把手機把電話在用,而非當科技產品使用。

因此 iMode 推到台灣來,應該是保留 iMode 的精神,但是實現上應該要符合台灣的市場。不能整套搬過來,就像 PHS,來到台灣後,主打的就是低通話費以及免月租等等。

有同感,手機種類還真的很少的說,i-mode服務一直推新,能用的手機卻是固定的
說真的和信i-mode服務雖然多但手機卻是那幾支....
嗯~嗯~沒錯!我還滿喜歡i-Mode的服務,不過手機的選擇實在太少了!!!
逍逍人間煙無依遙遙天崖靜獨立浪濤襲襲亦無衷子笑萬里無得意
手機太少ㄌ....
讓人不想再去用i-modeㄌ.....
這個問題其實有點複雜
基本上 大家應該都同意i-mode在台灣只算OK
不算真的成功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今天如果推
i-mode的是x華或是台x大
你覺得是不是會比較受歡迎?

所以我覺得這些問題的最根本
就是根本由一家不怎麼樣(希望不會得罪和信的用戶)
的公司來推

再怎樣好的東西也都變得不怎麼樣

(i-Mode還算獨家喔...GSM當初是一模一樣,完全沒有產品差異性...結果每一家的命運不是差很多?)
i-Mode的市場行銷策略是失敗的
其實和信的整體行銷策略是都滿失敗
和信高層的思考模式一直很另類
當初開台時引進評價不佳的朗訊微細胞基地台
結果搞得收訊奇差無比
(事實上在美國朗訊是一家沒人敢去碰的公司 財務狀況不佳)
後來只好改用nokia基地台
還拍了一大堆鬼地方都收得到的廣告

在收費上又是特別貴
當年剛開台時
月租費不能抵通話費 連來電顯示都要收費(200元月租費方案)

推出一陣子推出的哈拉900方案
更是遭到其它業者批評
指控其廣告明顯不實

回到i-Mode議題
和信認為日本i-Mode模式在台灣能成功根本就是錯的
用手機上網收費貴又不方便
手機螢幕那麼小又有傳輸速率限制
(選擇又少)
偏偏現在台灣幾乎家家有電腦
滿街是網咖
收費比手機上網低廉
(中南部網咖1小時收費才10元)
而大尺寸手機不是台灣人所喜愛的

其實我覺得大多數台灣消費者要求比較簡單
對於手機的外型,圖鈴表現及拍照功能的要求
會比手機能否上網來的重要

自省跟進步都是屁話,賺錢才是王道
和信難怪會被遠傳併購~~~想當初0938剛出來的時候,一直對辜家的集團擁有絕佳的印象,甚至於超過臺灣大哥大,結果被綁了一年後~~~真的是恨死了和信!!!
後來改成nokia的設備後,我一個朋友入和信當客服,也是一直鼓吹我加入和信~~~後來我還是一直死抱著中華電信也不願意加入任何別的電信公司!!!
現在7月1日過後,和信電訊就從地球消失~~~我的朋友也變成遠傳的員工囉!!!客服中心從板橋的正隆廣場搬到板橋的四川路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