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在本討論串po漂亮數據的都是工讀生,但有沒有人發現最近抱怨台星網路品質變差文章的頻率增加,是否代表台星品質有問題。那你能想像在2017年,2018年台星全盛時期,全民瘋辦台星的年代,發現台星網路品質變差,上網抱怨台星網路速度是要有多大的勇氣?
往往文章一po出來,就被所有台星粉幹翻,常見的留言不外乎是,「我這邊網路品質沒問題」,「不爽不要用」,「請趕快np別家,別跟我搶頻寬」,「台星不差你這個用戶」,「黑台星的是工讀生,別家業者派來的打手」,「感謝台星給我便宜的資費」等等。
網路抱怨被砲轟,反應客服無效後,該斷捨離就斷捨離。的確,當下會捨不得放棄這個便宜的資費方案,但當下更不爽的是台星的網路品質與客服的態度,還有台星粉不理性的回應。
台哥即將合併台星,未來台星的用戶可以享受台哥的線路,等於是網路品質免費升級。問我會不會後悔當時放棄的早?我覺得不會。台星給我的體驗很差,台哥給我的體驗更差,但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奉勸原po別太執著一定要堅守台星的方案,不管是88元,99元,188元方案。便宜是一回事,上網感受很差又是一回事,何苦花錢受氣呢?
NP絕對是正解,至於選哪個方案,網路上討論很多,但請記得正式申辦之前一定要先辦試用。
後來看到台星推88元方案,亞太推11元方案,我直覺判斷,這兩小電信業者肯定玩不久。
光是每個月收亞太11的紙本帳單,從帳單印出,郵寄費用就可能已經超過11元了,更別說行政處理,帳號在系統的設定與維持,資料庫搜尋勾機,線上亞太客服的服務等等,簡單說,亞太每推出一個11元方案,光是維持這個門號的運作及提供相關服務,亞太每個月都在賠錢,台星88元亦是如此。
台星,亞太會走到今天這樣的局面,也只能說它們用低價搶客的策略錯誤,短期間獲利,長期間虧損,最後難逃被合併的命運。
或許有人會質疑,如果當時不用低資費搶用戶數,沒有用戶帶來營收,那台星亞太可能會倒的更快。其實早在當時就有眾多網友提供意見,包含兩小合併,或者兩邊用戶共享基地台,費用公司拆帳等等,但網友又不是公司的高層,再加上公司有自己的布局,策略及考量,過去一些不錯的建議往往就被淹沒在文章海裡面。
最後,賠錢的生意沒人做,低資費優質方案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消費者也不可能能擁有一輩子的低資費優質方案。未來該怎麼走,請問問看Bob123大大的看法吧。
鳳凰寺 風 wrote:
或許有人會質疑,如果當時不用低資費搶用戶數,沒有用戶帶來營收,那台星亞太可能會倒的更快。其實早在當時就有眾多網友提供意見,包含兩小合併,或者兩邊用戶共享基地台,費用公司拆帳等等,但網友又不是公司的高層,再加上公司有自己的布局,策略及考量,過去一些不錯的建議往往就被淹沒在文章海裡面。
低價問題只是抬面上的,還有抬面下的
一家一開始租別人基地台,自己標的頻段大多分散又非主流頻段
至少沒2600也標個1800頻段,至少用國外或陸牌機,多數都有1800頻段
如有多一些頻段,基地台也蓋多一點
那就不會用戶5間最少了
另一家是被5G標金拖垮...基地台倒是蓋的還算勤
這家問題是後來很多方案多數都拿掉了終身約,為了提高ARPU的做法
還有雙11的旋轉門條款...還真是5家中只此一家
當然會辦的還是會辦就是了
另外3大也玩過低價...企客一堆499 599
499之亂就是軍公教跟一些企客案下放
有一家還玩過電銷399
所以不是3大就沒玩過低價,只聽過1399/1799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