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大頭oO wrote:"台灣電電"這個名稱...(恕刪) 這名字給我的第一個想法是:兩個「電」各有什麼意義呢?會不會是像AT&T「美國電信電報公司」還是NTT「日本電信電報公司」?那台灣電電就是「TTT」嚕
就是一推無聊人,在名字上打轉那只是公司名稱縮稱重點是他們要拿出什麼牛肉才是重點吧會拿出日本手機來台灣賣我看很難,光是資費及月租費有辦法打平嗎?日本是講究手機日常應用,就好比我們是把nb+3g或wifi,當成外出應用般的使用台灣手機應用及上網還不普及,業者也沒用心經營,只會說3g是用來影像電話,拜託3g可用的加值服務完全都沒使用出來加油吧
20080630 wrote:這樣說表示你對KDD...(恕刪) 沒錯,我記得亞太剛成立的時候我因為想辦有研究過,那時日本就只有KDDI是跟亞太同一系統,而且當時的CM都是由藤原紀香拍的,CM裡面的服務不輸給現在台灣的服務,那麼久之前,就已經有電子地圖了,CM都還在我的硬碟裡。
我還想到一個 台灣電店 還記的嗎之前台哥大 獨立出來專賣手機的 結果沒幾年就收攤了那時候還是全虹 震旦 神腦 三強鼎立的時候呀(遠目...)未來的事情很難說的啦 二十年前 誰知道 未來會有手機 會有網際網路2000年時 誰知道大霸與ok會掛的那樣快 西門子會不作手機 易利信會與新力合併我相信au進來是件好事 將一灘死水的電信市場 帶回2000-2002時的活力
愛KDDI的au很多年了啊!因為形象很鮮明,從最早的EZ到Lismo音樂服務。又或是Design系列的手機,都讓人銷魂。WIKI裡面也找的到KDDI相關資訊,就不在詳述勒~比較在意的是,是否用au的品牌和服務能不能完全移植,FeliCa的機能是否真的徹底便利生活使用。手機只能買MOS漢堡或只能在新光三越消費,喔~當然還要先去新光銀行辦張手機用信用卡。發現不能搭捷運,消費圈只有相關企業才可以用,對一個au粉絲來說是可以被接受啦不過普遍民眾都只認為3G是"可以視訊通話"的第三代手機系統,偏偏CDMA沒有,如果後端服務沒讓民眾覺得"有他生活就便利好多喔“的FU,不然光是靠au粉絲和日本手機愛好者應該養不起吧
從整合、市場調查到佈局,我想還需要一段時間...台灣電電TTT想要撼動市場我想真的還要加把勁...我想TTT不會笨到將日本經驗全部移植的...台灣不吃日本那套而要真切的了解台灣的加值服需要些什麼?進而改變些什麼,跳脫現在三雄的巢臼...不然推出的方案與現在三雄推的沒啥兩樣只是便宜些(價格戰)...誰要跳槽...我覺得TTT應該會玩FeliCa,我有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