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覺得NFC卡應該是過渡時期的產品.
我自己的經歷是...
一開始是icash,
後來開始用悠遊卡, 之後改用悠遊聯名卡,
然後 開始有行動支付: Pi行動錢包, 歐付寶, 街口支付
接著裝了中國用的支付寶 & 微信支付.
然後開始用Apple Pay & Android Pay.
目前主要用兩隻手機: iPhone 6s 與 hTC u11,
某次去中華電信辦業務, 櫃台看我拿u11很熱心要幫我免費換nfc sim
想說反正免費的就用用看...
首先是hami app 連續一星期要嘛就是無法開,閃退, 要嘛就是顯示sim卡錯誤,
打電話問了中華客服, 一來一往問了好幾天,
得到的結論是雙卡機比較容易有問題. (中間試著關閉sim2, 拔出sim2, 至中華電信再換一次卡....都沒用),
後來有次app更新, "總算" 開始可以正常開啟app了.
接著是那時還沒有自動加值的功能,
所以三天兩頭就要去查餘額&儲值,
對於已經用習慣悠遊聯名卡的人來說真的很不方便.
再者中華電信是公司配發門號,
以後換工作...或是公司哪天興起要全公司換業者...這些榜定/登記我身分證的虛擬卡片等於要全部去取消,
延伸下來...我若拿去註冊YouBike, 設定發票載具歸戶, 設定當社區或公司門禁卡.... 這些都要去一一取消/更動.
相較傳統悠遊聯名卡,一卡通聯名卡, 至少信用卡都可以用四年以上.
回來說付款方式...
Apple Pay感應失敗率遠低於nfc卡+hami app,
用過Android Pay 也是挺快的.
至於Pi行動錢包, 歐付寶, 街口支付 與中國用的支付寶 & 微信支付,
要開啟app, 按指紋或輸入密碼, 開啟條碼... 雖然速度慢Apple Pay & Android Pay一些,
不過至少我兩支手機無論帶哪支手機都可以用,而且接受度頗高.
或許幾年前 Apple Pay還沒來台灣時, NFC卡有其優勢,
但是經過這幾年...已經算是過時產品. 也難怪電信業者在維護App或是更新sim卡方面越來越不積極.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