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真的撈很多,市內電話搞個要收月租費之前都沒有月租費這個東西,難道10年前市內電話的維護費用比現在低?之前沒收什麼室內電話維護費5元這又是收什麼呢?難道我家的電話線有問題可以找中華幫我修嗎?覺得最扯的是之前我裝過adsl然後退掉了重新再裝還是得收裝機費,我家的線路都是之前弄好了人員只是來把adsl數據機拿給我這樣不用十分鐘的動作也要收錢,我自己去中華的櫃臺領回去自己裝也不行!光市話跟adsl這些肥水能不能肥嗎?不要說中華降低費用其他業者就會垮,中華的一些資源都是之前用納稅人的錢建的本來就該開放出來,民營化了就更不能佔為己有,如果我開一間公司有政府的資源給我當然好做阿也可以賺的多阿,三雄今年都賺很多,電信業就是這樣門檻高但是中華就是收一些小錢,但是這麼多用戶累積就是淨賺的大錢了!!
眾所週知的 中華人力成本比各家民營業者高為何能賺的比它家業者多一倍以上當然是多年來 全民 所得稅拿去建設基礎 行通及固網還有很多機房民營業者四處租基地台,中華四處用 納稅人的錢買地買房 當基地台傳輸線路及設備都是 納稅人的錢所以中華可以賺得比別人多 工作比別人少
真好玩 wrote:費率昂貴營收又高的業...(恕刪) 人家不需要降價,客戶忠誠度都還是夠維持那麼多用戶,想必有其吸引人之處! 換做是你,客戶沒跑,你會那麼無聊去搞大幅降價嗎??不像某業者連續喊了3年100萬,結果今年仍是達不到,搞的只得跟進網內免費,主管級還得降薪。
kevinhsu888 wrote:眾所週知的 中華人力成本比各家民營業者高為何能賺的比它家業者多一倍以上當然是多年來 全民 所得稅拿去建設基礎 行通及固網還有很多機房民營業者四處租基地台,中華四處用 納稅人的錢買地買房 當基地台傳輸線路及設備都是 納稅人的錢所以中華可以賺得比別人多 工作比別人少 都什麼年代了,還拿著納稅人來打中華啊?該更新資訊了
中華電信賺錢很好啊他賺錢才能持續提供一定水準的電信服務(我是說硬體)我會為了獲得較好的品質,而付出較高的代價我已經是中華5~6年的用戶了(其實月租費只有88元啦)最近有另外申請3G上網專用的門號,感覺很不錯
媒體報的是 "最多"..其實沒那麼多,不過一般多 4 個來月是有的。種花沒啥不好,不好的是 "它的崛起來自於接收電信局的硬體設備,而電信局的設備來自於國民稅金建設"我個人十分厭惡他們,直到 賀陳旦 接管後,我才認為他們有點 "民營" 的樣子出來,否則那種假民營的惡質態度還真不是蓋的~(裝有線電話用榔頭敲門,你說呢?)Last Mile 不是真的 "一英里",事實上可能只有幾十米,許多人誤以為民營業者不願意花錢施工,打造最後這段實體線路?錯,民營業者願意,但種花不願意。Last Mile 的瓶頸位在 "馬路" <-> "建築" 這段線路管道,大樓的管道並非說挖就挖,說開就開,那和建築法規有關係的,許多老舊建築的管道間十分狹小(當年只有電話線路的需求),也沒辦法新增管道間...但是,早期管道間都是電信局建置的,也就是說,那一段包覆在塑膠管或鐵皮管中的空間,屬於 "電信局財產"。種花電信接收後,就成為 "種花財產",隨便把線路放進去,種花 可以提告。上面說過了,管道線路不是說改就改,那是建築物設計的一部分,可能為了多拉條電信線路,申請更改大樓設計嗎?老舊建築由於空間狹小,能用的空間也都是 "種花" 用掉了,請問:民營業者要把線路從哪裡拉進大樓內?破門而入嗎?開放 last mile,指的就是這個。為何當年不隨著 民營化 一起開放?因為政府考量到 "電信局" 的公務人員 "根本沒競爭力可言",是的,就是照顧公務人員。所以,種花 接收了百億以上的資產,說實在點,是無本生意。我不會去在意 捷安特 或 鴻海 分紅年終領一個月或一年或十年,我不管,因為他們的資產中沒我的稅金,他們領一百年也是憑本領。種花 呢?如果當年沒接收稅金建設起來的電信局百億千億資產,他憑什麼作第一?
harrier7 wrote:媒體報的是 "最多"...(恕刪) 這用戶迴路問題,就是民營固網心中永遠的痛! CHT固網業務最賺錢的部分就是靠它....不過現在講這些都已經沒用了,當初電信局改制時沒把這一塊收歸國有,然後由所有固網(包含CHT)承租,就已經埋下了這場固網開放的"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