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y5713 wrote:搞不懂一卡通跟悠遊卡(恕刪) 一般卡片票證是沒有連網的,聯名卡若想自動加值就是至少要有一方有連網,才能在伺服器端更新交易資料!有的地方能自動加值,有的卻不行...答案在感應機台或手機端的有無網路。交易紀錄不可能無中生有,也不能鬧雙包...
plankton wrote:不知道用悠遊付搭捷運(恕刪) "嗶乘車",可在想搭車(下)前十分鐘按好。上下車感應一下.....結論:感應速度跟卡片悠遊卡一樣快!所以,你講得"拍影片"這個是無意義的!(只是要在刷前按好!)
那我用GOOGLE PAY不就好了刷多少付多少悠遊付還要先儲值,脫褲子放屁麼?如果為了嗶乘車而使用悠遊付那用samsung pay不就好了官方那句悠遊付是悠遊卡的延伸,而非取代原本的悠遊卡結果下載悠遊付之後,手機自己算一張新的悠遊卡原本實體悠遊卡綁在手機後,是不能消費的官方你這句話是不是要倒過來說啊?
smash15 wrote:一般卡片票證是沒有連...(恕刪) 目前看到最成熟的手機悠遊卡,就是samsung pay悠遊卡,可以自己加值。nfc sim卡 能半殘的自動加值,餘額不足在末端就gg了。信用卡聯名卡也好用,只是要找卡片,怕掉卡
潛出水面 wrote:免開螢幕就感應安全性...(恕刪) 感應支付的優點 支付迅速,沒什麼安全性可言,所以只能小額支付,儲值金沒用到浪費。條碼行動支付 要驗證指紋卡,等連網卡,支付會卡卡,但比較安全。去年 pay的年代,看到店家掛一堆牌子,每間都在什麼都pay,百貨公司行動會員卡一堆,要出示會員還要找app,等連網,台灣民主的表現,各做各的,就看誰最後就拿下pay的霸主。
roy5713 wrote:去年 pay的年代,看到店家掛一堆牌子,每間都在什麼都pay,百貨公司行動會員卡一堆,要出示會員還要找app,等連網,台灣民主的表現,各做各的,就看誰最後就拿下pay的霸主。(恕刪) 美其名百家爭鳴實際上是每家都不夠大,沒有一家有足夠能力幹掉對方拿下夠大的市場。最後變成消費者手機裡這個pay那個pay數都數不清,這個pay只能在這些地方用,支援這幾家銀行,那個pay只能在那些地方用,支援那幾家銀行。電子支付市場看上去超級蓬勃發展,但離不用帶錢包還差十萬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