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我覺得這個 case 其實很簡單。
1. 購物資訊是否完整標明實際商品內容?
標題看不出來,點進去看縮圖和說明,購物資訊必須清楚標明商品內容是什麼。
假如從頭到尾都沒有說它賣的是保護殼,寄來卻是保護殼,絕對有問題。
若都沒有標明,買完還要自己找購物清單才發現是,應該也有問題。因為買賣成立的當下,消費者都只能知道自己是買手機,不是買機殼。之後才變更內容,根本在騙人。
2. 售價不是重點。
若從頭到尾都寫自己是手機,賣 499,買賣成立後雙方都有履行交易的義務。而不是交易完成後再說,哈哈你被騙了你看看你!! 誰叫你貪小便宜,被釣到了吧!!
這是不對的,問題是出在交易資訊不清楚或是標錯價。至於標錯價問題,不同案例有不同解釋,有些廠商基於維護信用會按標價出貨,樓上也有看到後來不用出貨的。但我是認為基於誠信原則和保護消費者,買賣成立後本來就有履行交易的義務,標錯價問題,那是公司內部的問題不甘消費者的事。去找標價的員工討論討論吧。
當然,我沒有使用 myfon 購物所以不知道整個交易過程能否得知完整資訊。假如真的沒有告知是手機殼卻在交易完成後才說我是賣手機殼,屬於詐欺。與賣的金額多少無關。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