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apple wrote:先解決住抗問題吧~只...(恕刪) 住抗怎麼都不能忘記之前屏東、台東兩縣的新聞...東港基地台拆光 手機訊號爛爆!因為居民抗議把基地台拆了p.s.華視報導的新聞常常放情緒用語,無線台裡頭最爛的就這台。
我看會破1000億..........這下產業生態肯定不健康 到時候業者成本超高只好縮減服務品質 少蓋基地台 收費提高然後國庫賺滿滿............4G標金太高 美林為電信族群擔憂【聯合晚報╱記者馬瑞璿/台北報導】2013.10.03 04:25 pm4G行動寬頻執照標金不斷飆高,A(700MHz)、B(900MHz)、C( 1800MHz)三頻段、共12區塊,每一區塊都已有電信商卡位。只是,截至目前為止,台灣4G 標金已遠高過市場原先預期,美銀美林證券在今日最新出具的報告中預估,4G標金最後恐將拉升至895億元,C5頻段會由中華電 (2412)或台灣大 (3045)拿下,但也因為標金價格過高,美林對台灣電信族群的看法也轉向保守。台灣4G行動寬頻執照標案自9月份開始,至今為止,標案已經進行了1個月,C5頻段飆破200億元大關後,目前停在203.85億元,暫時沒有向上飆升的跡象,而原本乏人問津的A頻段,也陸續有業者出價。A頻段、C頻段目前看來大勢抵定,僅有B頻段還有部分波動。美林早在4G標案開始之前,即預估這一次4G標金恐將是底價的2-3倍,果然,目前業者越標越高。這一次4G標金的底價為359億元,截至昨日,各家業者出價價金已達737億元,美林預估,4G標金很有可能標上895億元。而最熱門的C5頻段,美林證券認為,只有口袋最深的中華電、台灣大能出得起這個價格。美林表示,對於台灣大來說,台灣大本來就擁有C4頻段,若能拿下C5頻段,台灣大未來有機會推出全台速率最快的4G 服務;而對於中華電信來說,C2本來就是中華電現行所擁有的頻段,現在也正在服務既有客戶,若中華電未來只拿下C2 頻段,意味著2014年中華電信4G開台時,只有6MHz左右的頻段能用作4G,對於中華電來說,C5也是不得不拿下的頻段。正因為兩大電信業者積極搶攻C5頻段,恐耗費手上不少現金,美林保守看待中華電與台灣大、中立看待遠傳 (4904)。美林認為,4G標金過高,恐影響台灣大、遠傳、中華電2015 年獲利各約4.6%、5.6%以及2%。美林更勸諫新進業者,由於電信產業投資金額高,如果真的要進入電信產業,建議還是以700MHz頻段為主,相信在初期基礎佈建上,較低頻段可望為新進業者省下不少建置金額。【2013/10/03 聯合晚報】@ http://udn.com/全文網址: 4G標金太高 美林為電信族群擔憂 | 股市要聞 | 股市投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CK/STO2/8201946.shtml#ixzz2gi02ZTrNPower By udn.comNCC釋疑/4G競標飆破底價2倍 消費者挫咧等?王鼎鈞2013年10月3日 00:174G所有頻段標金暫時走勢圖。(資料來源/NCC/102年10月2日)記者王鼎鈞/台北報導4G寬頻釋照競價作業2日進行到第21天210回合,由於總標金已飆破底價359億元的2倍,達737.4億元。外界擔憂標金過高轉嫁到未來的電信資費,肥了國庫,倒楣的卻是消費者。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發言人虞孝成表示,將持續留意4G競標發展,雖然到目前沒有做出調整價格增幅的行動,但會持續研議。虞孝成說明,競標金額是否會影響到未來資費,不能單純就覺得說必然會有影響,因為我國行動通訊家數多,是競爭激烈的健全市場,透過市場充分競爭,會有合理資費。他進一步說,雖然競標金額是業者成本的一部分,但影響資費因素有很多,包括業者經營是否有效率、提供的服務是否能吸引消費者、是否能達到規模經濟等;所以不能依此說,我國的消費者會付出較高的資費。記者追問,假如NCC啓動競標防過熱機制,會不會招來圖利財團的批評?虞孝成說,降低新一回合的增幅比例,適用每一家競價者,是一致的,不會有這樣的問題。此次釋照作業共計釋出700、900及1800MHz等3個頻段之270MHz頻寬,每家業者可以取得上下行頻寬各10MHz(下限)、35MHz(上限)。依此推估,至少4家業者可取得4G執照。外界原推估整個競價過程將超過1個半月以上,但由於業者出手狠快,很有可能不用耗費那麼多時間。原文網址: NCC釋疑/4G競標飆破底價2倍 消費者挫咧等? (第1頁/共2頁)| 財經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3/10/03/320-2992381.htm#ixzz2gi0JQhUphttp://www.nownews.com/2013/10/03/320-2992381.htm文/鄭緯筌 Vista Cheng持平來說,雖然臺灣近年來的網路創業風氣堪稱興盛,但至今並未看到太多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作品。而本地網路產業的發展,相較於亞洲鄰國的迅猛前進,更顯得有些舉足不前,甚至還不時聽到類似無名小站結束服務的消息,令人扼腕。歸納問題癥結,當然可能有許多原因:好比很多人提過臺灣市場太小的問題,難以發展規模經濟;或是本地的資金、人力資源有限,不利於新創團隊的運作等等。但我認為臺灣的網路連線速度太過緩慢,也是一個大問題。根據雲端平台廠商Akamai公司於今年第一季所作的統計,我們的鄰國南韓以平均14.2Mbps的網路速度傲視全球,日本和香港的表現也相當亮眼,以11.7Mbps和10.9Mbps的高速分居二、三名。至於臺灣的平均網路速度僅有4.3Mbps,排名第四十七名。也許你對名次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但如果知道臺灣的網路速度甚至還不如東南亞的新加坡(6.9Mbps)和泰國(4.4Mbps),是否覺得有些意外呢? 以量化的指標來看,透過網路上傳一段200MB的影片,韓國只需要兩分鐘,可是在臺灣卻得花上六、七分鐘,這樣的差別何其巨大?網路速度的快慢,其實牽連甚廣。別小看每次等待開啟網頁的那幾秒鐘,不只是影響網路族群的使用體驗,長期延遲的積累更是可觀。網路速度未能迎頭趕上,對於想要推動文化創意事業,或是發展網路影音創作的本地學子與新創團隊而言,更是一大致命傷。Akamai公司曾經做過監控終端消費者感受的實驗,實際觀測消費者在瀏覽網頁時的跳出率(bounce)、使用率(conversion)和棄用率 (abandonment)。從美國威名百貨(Walmart)的網路使用數據中可以發現,使用者對其網站的體驗愈低落,跳出率和棄用率也就愈高。甚至, 網路瀏覽速度多耗費100毫秒,就會流失銷售總金額的1%,影響不可謂不大。換言之,網路速度不隻影響了使用體驗,更有可能讓網路服務與電子商務業者因此流失掉龐大的商機。「臺灣具有軟、硬整合的人才與條件,矽谷多數創業成功例子如Google、Facebook,都屬技術型創業的案例,值得參考。」在創業風氣日盛的今日,讓人不禁想起Google臺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曾多次提到臺灣應鼓勵技術型創業,由產、官、學界共創有利環境。談到創立有利於技術型創業的環境,自然有很多需要考慮的環節,但可以讓創業者很快就「有感」的進展,則無疑是諸如提升網路速度等網路基礎建設的規劃與佈建。別以為網路連線的速度和品質,是NCC、經濟部或中華電信的事,它其實和大家息息相關。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NII呢?那是由美國柯林頓政府於1993年2月率先提出規劃,主要是推動以資訊網路為核心的科技創新政策,建設順暢便捷的通信網路並提供網路線上各種資訊應用服務等發展。NII的推動已經屆滿20年的歷史了,網路基礎建設的延宕與匱乏,或許有很多先天和後天的因素糾結其中,但若未能徹底檢討箇中的原因,並擬出具體的改善方針,那麼「別人上太空,我們繼續殺豬公」的事情,將會不斷重演。韓國網路速度全球第一,該歸功於他們政府的遠見。根據南韓政府所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他們LTE網路用戶數已突破2300萬,佔其手機用戶總數的41%。韓國和臺灣之間的競爭與情仇,雖然讓許多人氣得牙癢癢,但我們卻不得不佩服他們對網路基礎建設的重視。該國從2011年7月就開始推廣LTE服務,而我們現在才要進行4G(第四代行動通訊)頻譜的競標。老實說,動作慢沒有關係,但如果還不能從別人的成功案例中學到經驗,那就真的連追趕的機會都沒了!根據臺灣網路資訊中心調查指出,曾有高達98.28%的民眾對行動上網服務感到不滿。顯見對於一千多萬的臺灣行動網路用戶來說,提升網路連線速度已是當務之急。9月3日開打的4G執照競標大戰,無疑是一場巨大商機的競逐。但我們都很清楚,如果沒有徹底落實網路基礎建設的決心,行動上網的美麗願景也只是憧憬和空談。看看過去臺灣3G的實際營運狀況,便可知一二。擁抱快捷的4G環境,自然是許多電信廠商和消費者心中的夢,但該怎麼做卻考驗著大家的智慧。進入4G時代之後,可能再也沒有「網路吃到飽」的好康了,未來業者所提出的多元費率方案,消費者多半隻能被動選擇買單;但「使用者付費」之後,網路連線速度能否讓大家都滿意,不但是消費者關心,更值得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並提出具體方針。原文網址: 迎接4G時代 提升網路速度是當務之急 | ETtoday名家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1004/277526.htm#ixzz2gi0W5Vb6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abc003 wrote:我看會破1000億....(恕刪) 消費者習慣了目前涵蓋如果4G涵蓋最好也要跟現在一樣價格也應該差不多不然就用3G就好了啊....(手機跑100MB我是用不到..)700頻段目前有設備問題,以目前市場上設備來說要支援700的可以說幾乎沒有@@
smartdevil wrote:消費者習慣了目前涵蓋...(恕刪) 這種心態難免導致台灣落後世界各國 雲端產業怎麼發展等其他國家都出4G LTE-A 甚至是5G 台灣還在3G將來無線網路可能會比有限的還好用就好比清朝的人說 我不需要汽車我只需要一批馬就夠了就騎馬就好了呀 就騎馬就好了呀 就騎馬就好了呀
館妹我最大 wrote:不要用就不會被貴到沒人用就會降價 固定成本就在頻譜標金+基地台建設要降價也不可能 業者不是傻瓜要不要用是個人問題 但是費用貴到叫全國每個人都不要用+用不起就是國家的問題今天830億元了 破1000億元是遲早的 上禮拜我發這篇才600億德國 美國頻譜標金比台灣高是因為規模經濟 固定成本可以被使用人數分擔台灣市場小 這個費用卻比香港高很多倍 NCC還說你看人家德國美國標金都很貴問題是我們沒有那麼大的市場
館妹我最大 wrote:消費者也不是傻瓜如果一個月兩千塊你看多少人想用 那麼結果必然是 台灣4G網路產業發展永遠落後 連非洲國家都會大大追過台灣業者基地台建設成本高 如果虧本收費必須提高 最後必須倒閉 供給減少造成漲價 這是價格機能的必然結果然後因為費用價格高 需求少 消費者人數也很少 淪落成業者 消費者雙輸的局面沒人建設 收費高 頻譜貴 使用人數少整個4G產業會落後各國多年然後錢落入國庫 去填補國庫黑洞 還沒效率的政府官員的財政赤字政府可以從台灣的4G網路產業未來去吸血賺錢 反正結果很慘到時候大家才知道 執政黨早就下台屁股拍一拍責任也不是自己的 民眾也不會去追查幾年前誰通過的政策消費者 業者 雙輸 只有政府官員贏A到一筆錢去填補財政黑洞當2015~16年各國都建設完成LTE-A 幾乎無線都比有線好用能看1080P影片 下載檔案 雲端應用 玩線上遊戲也不會LAG LTE手機一堆滿街跑 而且又快又方便的時候台灣只能羨慕國外然後到時候一堆人抱怨為何台灣網路品質差在去怪業者 怪政府 (當時的執政黨也跟現在不一樣)但是一切以經晚了 當初在標金的時候沒人表達過民意 現在在來馬後炮 沒用
基地台後端不要是用adsl連線 吃不飽方案有幾個玩得起1080p影片直播的流量費....前二天遠傳出來喊話的新聞,讓人感覺是新來的不要搶,我還沒A夠....遠傳玩不起就不要投標了,回頭去把你的wimax執照經營好點,這才能讓整體環境提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