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先生 wrote:
用喇叭(音箱)來撥號測試就知道WCDMA電波比GSM低很多(WCDMA不會造成電波聲)
至於是否比PHS低就不得而知
這個方式基本上只是測試手機RF瞬切的造成的雜訊,以GSM為例,時間切割576us為一個SLOT,作為資料傳輸的基本單位,而每一個頻率(頻帶)區分為八個SLOT,又稱為一個frame,一個frame約是4.6ms。
每一隻手機在通話時,僅使用一個TIME SLOT,所以會在每4.6ms中開啟576us發送壓縮好的語音資料,而手機的RF在做切換(由接收轉換傳送輸出相對高功率電波)時,會因為功率晶體切換造成的雜訊,這個雜訊因為以4.6ms產生,約為200Hz,容易被沒有屏蔽的電線(例如喇叭線)給拾入,所以可以聽到聲音(200Hz左右)。
要是當時GSM的規範中讓這個time frame不在人耳聽的見的範圍(例如4000Hz或5Hz),老實說,你啥也聽不到,喇叭水準不夠也發不出聲音。
而WCDMA不採用這種time division的方式來切割頻道,既然是CDMA,使用的是code division的方式,用不同的CODE來分割同一個頻率的訊號,當然靠在喇叭上不會有像GSM一樣的200Hz訊號給你聽到。
沒有聲音不代表沒有電波發射,也不代表電磁波比較低。
to ck.yueh兄
雖然小弟對DSP處理器沒有很熟悉,但GSM的L1來看,DSP沒有理由因為方程式而有不同的功率消耗,況且無論是TDMA、FDMA或CDMA,並沒有所謂「比較複雜」的道理,真要說複雜,GSM同時使用TDMA與FDMA,理論上不會比CMDA簡單,不過這方面我不敢打包票,畢竟3G的detail spec我並沒有讀過。
這邊應該著重的要點是GSM與WCDMA,到底發射的功率差異在哪裡,GSM可以到5W,那WCDMA勒?這個發射功率除了是手機待機時間的指標參考,也是所謂「電磁波」大小的重要依據,這也是小弟為什麼一直說要看待機時間的用意,因為發射功率高,相對待機時間也就短,電磁波相對強,無論使用何種技術,大概都脫離不了這種關係。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不要說3g,gsm的spec也是連摸都沒摸過...

只是單純就不同演算法,有可能造成處理器消耗功率不一樣這點,去"硬"解釋網友們說3g手機比較耗電的原因而已...

小弟甚至還很認同您最後一段(有關待機耗電的部分)...

利用聲響來讓人瞭解其強度,但是別忘了,聲音是跟其
共振頻率有關,因為除了發射功率不同外,發射的頻率
也不同,聲音較小的,不見得其電磁波對啦叭的影響較
小,很可能是其發射的頻率讓他產生較小的頻率響應。
所以本來很難比較,電磁波對人的影響,本來就該分做
不同的層面來比較。因為GSM,PHS,WCDMA使用的
頻帶不同,發射功率不同,所以對人體的影響不同,功
率大的不見得對人體有害,因為人體不見得對其波段產
生較大的共振響應。
很明顯的例子,像微波爐可以用來加熱食物,其波段也是
2.4G 左右,但是你就無法用900MHz來加熱食物吧!如
果真要用其他的波段來實現,需要用更大的功率,才可能
對食物產生溫熱的效應。
當然這個比喻不一定全正確,但是主要是說,PHS跟GSM
WCDMA三者之間的變數是多項的,自然不易比較。
客觀的面對才是,但是電磁學有個主要的理論就是:
頻率高,其穿透力強,電波要達到相同距離來比的話
頻率高的可以用較小的功率即可達到相同的距離。
(以上意指直接波)
而一般我們在實際應用大部分都是接收其反射波,也就是
間接訊號,所以理論就是理論,無法很簡易的證明。
這以就是目前無法證明,手機對人體產生的影響是多大。
如果硬要用手機的待機時間來比較,確實讓人容易誤導。
因為其通訊協定不同,自然處理的運算複雜度不同,越是
複雜的運算,消耗的電就越多,WCDMA要處理的東西當然
多,因為大部分耗電要分兩部分:
第一是:功率晶片
第二是:控制晶片
我們要比較的應該是功率晶片所消耗的功率,跟其產生的效能比
但是確實要把功率晶片的規格直接拿來比較,是比較實際的。
(我是指忽略其通訊協定的不同來說)。
以上是拙見,請指教。
SonyTony
畢人試著以比較不專業的手法來解釋這個問題。
大家一定可以理解,在相同距離之下,傳輸功率愈強,收訊品質就愈好。
但是數位化傳輸的其中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採用一些錯誤自動糾正(Error Correction)碼將原本傳送錯的資料改正回來。
所以為了在較低功率下維持相同的收訊品質,就必需加入更多的錯誤自動糾正機置來覆原傳輸過程中所造成的資料損失。
即發射強度愈小,所需的糾正碼比例要愈高,以解出或還原出無線傳輸中的損失。
比如說原本的GSM網路內只有20%的流量是為了錯誤自動糾正而加入的糾正碼。
如果在3G中因為發射功率較低(比如說低100倍),要達成相同品質的接收效果,可能要變成有95%的流量是自動糾正錯誤的糾正碼。
那麼你一定想那實際有用資料不就只剩不到5%了嗎?.....沒錯...
所以3G採用一種以前只用在軍事用途的展頻/跳頻技術。
傳統的無線傳輸是用單一載頻將數據以無線電的方式發出去。
展頻/跳頻技術則是將數據以數百甚至數千個載頻打出去。
然後要送的數據就散落在這數百數千的載頻中。
如果以頻譜圖來看,GSM的頻譜圖看來型能像,
|||||||||||||||||||||||||| <== 信號
||||||||||||||||||||||||||
||||||||||||||||||||||||||
||||||||||||||||||||||||||
||||||||||||||||||||||||||
||||||||||||||||||||||||||
||||||||||||||||||||||||||
||||||||||||||||||||||||||
||||||||||||||||||||||||||
||||||||||||||||||||||||||
||||||||||||||||||||||||||
||||||||||||||||||||||||||
||||||||||||||||||||||||||
||||||||||||||||||||||||||
|||||||||||||||||||||||||||
||||||||||||||||||||||||||||
|||||||||||||||||||||||||||||||||||||||||||||||||||||||||||| floor 雜訊
||||||||||||||||||||||||||||||||||||||||||||||||||||||||||||
===============================================
而3G的頻譜可能看起來如下,
|||||||||||||||||||||||||||||||||||||||||||||| <== 信號
||||||||||||||||||||||||||||||||||||||||||||||
|||||||||||||||||||||||||||||||||||||||||||||||||||||||||||| floor 雜訊
||||||||||||||||||||||||||||||||||||||||||||||||||||||||||||
===============================================
由上圖你一定可以理解,在某一個頻率下,
3G的單一頻率發射功率是遠低於GSM的發射功率。
但因為發射功率低所造成可載有效資料大減,所以要用許多不同的載頻來補不足之處。
這種展頻/跳頻的方式致少可以得到以下二個好處。
1. 由於資料實際是散步在數百數千的載頻中,所以不容易被空中盜竊。
2. 由於所選用的載頻是隨機調整,比較有雜訊的頻段系統自動跳過不用。
這就是為什麼很早以前軍事上就採用這種技術。
接下你就很容易了解3G為什麼整體消耗功率反而比GSM高了吧。
因為3G雖每一個頻率發射功率都遠低於GSM,但它同時要發射數百或數千個頻道。
所以整體消耗功率反而略高於GSM。
但3G其電磁波對人的影響是否比較大呢? 我的看法是.....
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充滿了電磁波。3G信號的電磁波只比現實環境的雜訊電磁波高那麼一點點而已,所以應該對人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如果將GSM的電磁波比喻成一門大炮,3G的電磁波即可比喻成數以千計的羽毛球。
一門大炮可能可以打穿一片5公分的鋼板(想像你的腦殼是鋼板)......
但數以千計或再多的羽毛球打向鋼板也無法捍動鋼板一絲絲....
因為無線電波是同時具有電波的特性跟光粒子的特性
這兩種特性造就了無線電波的特殊之處
光:會被物體粒子所阻擋,電波不完全會
光:會被引力所吸引,電波不完全會
這就是為什麼光線在宇宙中直線行進中遇到大引力的星體,光線會彎曲,改變行進方向
你舉的例子,紅外線光,或是紫外線,這兩種頻率都是已經達到不可見或是可見光的地步了
所以不可以與電波比較,頻譜表中無線電波只是所有頻率中的一段
低頻,或是高頻,或是極高頻, 都有著不同的特性
頻率低的穿透力都不強。
舉例:27MHz的無線電波來說,DX遠距的的通訊大部分都是靠反射波來通訊
所以其通訊品質,雜訊高,不清楚。
在底一點的頻率,例如:5MHz的,可以靠月球表面反射,來達到跟地球另一邊的
人通訊。
我不敢說,我是專業的,但是我所說的是事實,絕對不是打嘴炮。
請唸過物理的,來挺我一下吧!

SonyTony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