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5G用戶何時爆發成長?蔡明忠曝時間點

咖啡只加糖 wrote:
我是屬於台星188 5G吃到飽那種
算是低價 但有吃到飽的異類

我知道
2019年雙11的188,免費體驗5G
按下體驗5G後應該也被算成5G用戶了
美酒斗十千 wrote:
我知道2019年雙11(恕刪)


台星如果都是這種5G吸血用戶,應該也賺不了錢
亞太比較聰明 跟別人借網路
咖啡只加糖 wrote:
亞太比較聰明 跟別人借網路

根據亞太和遠傳簽的契約
亞太負擔了2/9的成本(取得2/9使用權)
與其說是"借",不如說是"租"

根據相關報導顯示
5G可採用"虛擬機器"的技術
https://ictjournal.itri.org.tw/Content/Messagess/contents.aspx?MmmID=654304432122064271&MSID=1001012577250453555
M-CORD (Mobile - Central Office Re-architected as a Datacenter) 是ONF (Open Networking Foundation)所提倡的在SDN / NFV的架構之上所建構的電信網路架構,如下圖所示。與現行LTE網路比較,主要是在網路架構虛擬化與建構在ONOS及Open Stack上的XOS interface來orchestrate M-CORD的各個虛擬主體。

其中M-CORD將傳統的LTE網路架構做了以下更精簡且更有效率溝通傳輸的設計:
●將vBBU、vMME、PDN/Internet 整合成 vENB
●將SGW及PGW合體並分工為 SPGW-C (Control plane) + SPGW-U (User plane),並由SDN Controller來協同中間的訊息及封包的傳輸。
如此使得網路更具有即時操作的資源分配,也提高了電信商自主開發的彈性與有效的降低了維運成本OPEX。

尤其是面對未來5G在異質性網路與多種前端接取技術的整合上,Radio Access的互相協同已不能只單靠各自的技術來做silo的服務。MEC(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勢必須要將各技術在基頻(Baseband)端做有效率的整合,再將不同應用場景的Radio Unit (如5GNR、eNode_B或WiFi)布建到最接近使用的前端去。在5G的世代裡,Small Cell將會是UDN(Ultra Dense Network)在人口稠密的熱區所必須大量佈建的前端接取,為了降低佈建及電力消耗成本以及抑制住戶抗爭的可能,Small Cell也會納入成為MEC在fronthaul傳輸與baseband的計算管理。

也就是遠傳切"虛擬機器"給亞太,亞太也必須自行管理設定該虛擬機器,並把虛擬機器整合到亞太的系統中。

對於沒接觸過虛擬機器的人,可能很難理解到底什麼是"虛擬機器"。
以下是IBM關於虛擬機器的介紹
https://www.ibm.com/tw-zh/cloud/learn/virtual-machines
俺只能說,在台灣,「價格和涵蓋率」才是刺激消費者決定使用5G的決策。5G資費太高、涵蓋率太低,大家都還是會擠在4G網路上呀!(只因為要划算又好用的網路。)
不要再說廢話了,還在鬼扯什麼殺手級應用,重點是就算有你也不會用阿,你會為了一個app跑去辦5G?你唬我喔?為什麼3轉4比較快?廢話喔,是還能辦3G嗎?停掉4G,5G一定爆炸性成長啦
瘋子上網

但是5G涵蓋率不夠且頻譜尚未滿足,怎麼關4G都會被人民罵呀!除非政府反常的把所有5G頻譜頻段一次性的攤出來標售。

2021-09-02 16:00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