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tw wrote:
果凍真的是老X巨X
TBC給他入主之後
那個機上盒不知道怎樣costdown又costdown
轉台超慢的 又常常當機 大家沒有感覺嗎?
凡事都有一體兩面....果凍出頭.手段很多是沒錯...
但是呆灣郎一貫只有胃酸而酸...絲毫建設性都沒有......
舉例
1.果凍只是大股東...並非所有策略都他說了算..其他股東也有投票權.....
2.果凍家的infucus電視打破壟斷..把大尺寸電視價格向下平價化....即使他家40吋以上電視故障率高...但3年保固中.若有故障直接換新的給你...就算別家可看7-8年...果凍家電視不到一萬元..10年換三台也才不到3萬...何況他的螢幕比別家漂亮
3.果凍併購TBC.最大貢獻是所有街道的有線電視纜線.強波器多數都被網路線取代...市容及交通安全提升不少
4.收購TBC之後..便當盒子的用料及做工還是比95%掏寶盒子及易播.安博盒子好.至於CPU就....了.....而你該檢討的是你的網速夠不夠??...走WIFI的話.你的AP傳輸品質如何???走RJ45的話.你的數據機及每個節點都沒氧化.沒問題???
我從兩年多前,免費分享很多我對電視盒的問題及改善研究..被影音區超多無知酸民酸....受刺激後索性開始自己賣高解析穩定的盒子...行銷過程中...發現更多環境問題.也找出更多解決之道.......但買家90%不論出現什麼問題..習慣性的一律先抓電視盒硬體來開刀
到時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台灣之星都共構5G拆帳,遠傳+亞太5G綁一起排外共構5G,也可能遠傳+亞太的5G涵蓋範圍可能不足。
當然也可能3.5GHz聯盟各做各的:
中華電信90MHz,1050萬用戶,自己做自己的5G。
遠傳80MHz+亞太共約910萬用戶,自己做自己的5G。
台灣大哥大60MHz+台灣之星40MHz=100MHz共約945萬用戶合作5G共構。
三組5G聯盟就平衡了!整體頻寬最粗的還是台灣大哥大+台灣之星。
各電信業者得標情形:
中華電信3.5GHz得標頻寬90MHz,得標價456.75億元;28GHz得標頻寬600MHz,得標價:6.18億元。
遠傳電信3.5GHz得標頻寬80MHz,得標價406億元;28GHz得標頻寬400MHz,得標價:4.12億元。
亞太電信28GHz得標頻寬400MHz,得標價:4.12億元。
台灣大3.5GHz得標頻寬60MHz,得標價304.5億元;28GHz得標頻寬200MHz,得標價:2.06億元。
台灣之星3.5GHz得標頻寬40MHz,得標價197.08億元。
美酒斗十千 wrote:
這組恐怕不好橋
台哥大 60MHz 用戶708萬
台星 40MHz 用戶237萬
算起來每個用戶分到的頻寬是台星最粗
頻段一個在魚尾、一個在魚頭
要靠CA之類的技術才能合併使用
如果雙方合併使用了
台哥大用戶數較多
所以是台哥大付錢給台星買頻寬?
(恕刪)
沒這麼複雜,漫遊時流量/頻寬互抵,抵不了的差額再付錢就好!固網/光纖也這樣子算錢。
因中華電信一向姿態很高,比較難談成互抵價碼,台灣大哥大和台灣之星聯盟的機率較高。
聯盟並不需要有對方的持股,經營的彈性更高。我這裡蓋了的基地台,你就不用蓋。
像現在遠傳也是亞太大股東,若亞太打到遠傳,大股東會禁止亞太這樣搞。
台灣大哥大雖然用戶多,但網路流量可不一定比台灣之星多。基本上,三大電信肥羊的比例較多。
-----
來看一下這個很神奇的數字。
speedtest 2017年下半年被測試次數
台灣之星有281萬次
中華電信239萬次,
遠傳電信近193萬次,
台灣大哥大約174萬次,
亞太電信僅94萬次。
力挺SONY的飛行員 wrote:
沒這麼複雜,也不需擔心..
遠傳跟亞太都能合作了..
雙台合體又有何不可,接下來就看遠傳,亞太會以何方式經營..
遠傳和亞太的合作相對簡單
基地台遠傳蓋、亞太幫出2/9的錢
所以都由遠傳主導即可
台星和台哥大都有標到3.5GHz頻譜
均負有最低建設義務,必須蓋一定基地台
假設雙方照標來的頻譜分配責任
台哥大佔6/10、台星佔4/10
所以6/10的基地台由台哥大主導
4/10的基地台由台星主導
那地盤要怎麼分配會讓雙方都接受
這樣的作業方式頗考驗兩家的合作誠意
又或者是由其中一家主導全部基地台
基本上台哥大不可能放棄主導地位
所以如果都交給台哥大主導,台星願意嗎?
當然好好談的話,也沒什麼不可能
但就是難度會比遠傳和亞太的合作複雜多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