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tante wrote:你說這張嗎?700/...(恕刪) 嗯, 我要老實承認, 我重複看了幾次一樓文章, 我還是不太懂(應該是我的智慧不夠), 所以我也不混淆視聽, 因為樓主真的有研究過, 我只是提出疑問, 所以先前文章一些假設性回答, 我會刪除, 以示尊重..
tb032610 wrote:嗯, 我要老實承認...(恕刪) 這兩天再次抓頻率資料庫查詢系統亞太基站資料比對。以台中市大里區亞太查詢資料結果為例單頻基站2015年起,初期蓋的4G基站全是700單頻。2016下半年以後蓋的基站大多數是900頻。2017年下半年起蓋的基站是2600單頻站。上述這些基站執照發照日期至到期日期都是5年整。會有這種先後順序為1、700頻為乾淨的頻段,為及早投入4G服務,先蓋700頻站。(台哥大700同)2、900頻譜因等待他業2G 900頻執照到期才投入基站建設及服務。3、2600頻為2015年末標得頻譜後,於2017年投入基站建設及服務。雙頻基站約在2017年陸續出現,但數量不多且為700(諾基亞)/900(愛立信)設備,兩頻同站一證號,破除因設備廠牌不同而有一站兩執照之流言。基地台執照為電信監理權限之”電台執照”, 電台的設立土木結構部分需經縣市建管處審核,設備NCC審核,通過審核後發給執照。執照載明電台所在地址,各頻段設備廠牌及型號等等。700/2600皆採用諾基亞,為何不在原有的700基站架2600頻設備,寧願另覓新址興建基站,這可能跟策略有關,設備/站點數最大化。因為尋找適合基地台架設的地點並不容易,三大業者要讓出既有站點讓兩小業者共站可能性也不高。所以亞太基站執照上共構共站比例不高,多數為自架自用型基站。除了這些政策目標之外https://www.ey.gov.tw/Page/448DE008087A1971/b4db0b46-e4de-4234-8aa7-b8e8ee479d11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805170209-1.aspx設備/站點數架設最大化除了加大及優化4G訊號涵蓋率之外,當然是為往後5G的需要及早布局,基地台站點多才有競逐5G的本錢。
Visitante wrote:這兩天再次抓頻率資料...(恕刪) 共構是NCC要求各家業者要有一定比例的站台共構與天線共用,即使在都會區也是一樣,且行之有年,其他業者無法拒絕亞太共構,因為基地台架設地點的房子不是其他業者所有,產權屬於屋主。只有屋主跟NCC才能拒絕亞太與其他業者共構。其他業者只能拒絕亞太使用他們的機房空間。亞太共構比例較少原因,個人猜測,是架設太慢,頂樓已無適當位置架設基地台,亞太只好自己另尋位置較差的站點。Inter band handover的條件比intra band嚴格許多,所以如果為了節省開銷或增加涵蓋而把700,900分點建設,初期可以,但長遠來看,不是正規建設方式,回造成很多網路不確定性及不穩定。亞太最後還是要用700補滿900單頻站點,才是改善訊號涵蓋的正途之道。
sp0188hd wrote:感謝樓主爆肝分享~真心希望亞太的收訊能越來越好,CP越來越高... 如果亞太的收訊趕上了,覺得會月租費會維持低價嗎?就是現在要好不好的,為了搶市才有那幾百分鐘的網外市話大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