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parts wrote:MOTO,NOKIA...(恕刪) 如果沒記錯的話WiMAX主要應該不是那來當通話的系統記得應該是用來做data傳輸用的吧?現階段應該只會是手機的一個功能之一(如Wifi傳輸一樣)不是主要功能配備WiMAX功能的應該大多是NB吧不過目前Nokia已經發表一支配備有WiMAX功能的手機了
Shiade.tw wrote:WiMAX主要應該不是那來當通話的系統記得應該是用來做data傳輸用的吧? 您不說我還不知道咧那看起來WiMAX錢途不是很大台灣有無線上網需求的人還是少數除非WiMAX可以很順的跑P2P也就是取代ADSL(應該很難吧)不然的話3G可以通話3.5G目前有3.6M想不出來為何要花錢買WiMAX
Qparts wrote:您不說我還不知道...(恕刪) 滿認同你說的最後一句話.....中華電信不是已經在推FTTH了嗎??有線的速度想必會更快更穩。WiMAX的營運商真的只想搶攻數據的市場嗎?如果打出吃到飽的費率可以同時擁有語音(VoIP)和數據的服務,不是更能吸引客戶嗎?況且WiMAX不是已經成為滿足IMT-2000的第四種3G技術嗎?
--------------------------------------------------------------------------------如果說3G和WiFi是行動通訊的一場演進的話,那WiMax和LTE (Long Term Evolution)勢必是另一個進化了,然而這個演化中卻有一個很奇特的地方,就是打破了以前3G和WiFi井水不犯河水的約定。--------------------------------------------------------------------------------其實早在3.5G時代(High Speed Packets Access, HSPA)就已經出現了些許有關無線通訊的聲音了。由於WiFi的短距離傳輸特性,與3.5G的超長距離傳輸相較之下,顯得明顯弱勢,而且WiFi不支援基地台交換,讓「行動辦公室」顯得沒有那麼的行動。但WiFi陣營這邊也有話說,他們認為,3G/3.5G本來就不是血統純正的”網路協定”。因為3G/3.5G原始的意義,是在手機的數據服務頻寬上加大而已,但基本上還是屬於語音服務的一種標準,而WiFi的出現,則是完全是由電腦網路端的服務出發。從他們所屬標準制定的單位可看出一些端倪,制定3G標準的單位是由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 所訂定的,而管理3G標準的單位則是3GPP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而WiFi的制定卻是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提出的,代號為802.11a/b/g/m..等。(參考表一、WiMAX與LTE的比較)然而在WiMAX和LTE出現後,板塊的劃分似乎不再那麼清楚,原因在於LTE提供了超大的頻寬,足以和WiMAX比擬,而WiMAX則提供了超遠距離傳輸,並且支援基地台交換的技術,算是補足了先前WiFi不足的地方。當初WiMAX技術提出來的時候,有人以為WiMAX只是取代WiFi的一種新的無線傳輸方式,但後來發現,WiMAX似乎比較像是現在3.5G一樣,提供終端使用者任意上網的連結,但問題來了,這種連結方式其實3G/3.5G/LTE都可以彌補,而短距離的無線傳輸則是交給了WiFi,那WiMAX定位在那呢?依照目前各國政府的發牌方式來看,政府是比較希望WiMAX能以3G/3.5G的形式出現。不過這樣就造成了WiMAX踩到了LTE的界線,一山不容二虎,市場上勢必會有一場大波動。分析:LTE的好處在於有手機基地台訊號的地方,都可以接收到高速的網路訊號,而且3G/3.5G基地台升級成LTE基地台也容易,可以明顯減低基地台的佈建成本,而且其目標明確,就是在手持市場。但因為一個帳號(或號碼)只能讓一個裝置上網,也是一大遺憾,此一遺憾可以由推出LTE分享器(將LTE訊號轉換為WiFi甚至是WiMAX訊號)解決(如圖一);且4G佈建後,勢必也會面臨現在3G/3.5G的過渡期,網路在切換不同訊號的時候會有短暫的延遲現象。而WiMAX的優勢在於,INTEL的強力推動,勢必讓WiMAX成為未來移動式電腦的標準,且增強的接收距離也彌補了WiFi的缺點,然而市場定位模糊卻是其致命傷。如果說WiMAX推出是要取代WiFi的話,那麼未來,家庭或企業都會有一台WiMAX發射器,但如果有移動式裝置超過接收範圍則無法接受到訊號。解決的方法是電信公司採取LTE模式,廣泛佈建WiMAX基地台,並提供使用者一組或一組以上之帳號密碼讓使用者上網,如果能發給家庭或企業用戶一分享器將WiMAX訊號分享或是轉為WiFi訊號。綜合以上結論,LTE似乎擁有比WiMAX更多的優勢,佈建成本低,技術度不高以及手機通訊的普及。不過WiMAX背後有Intel和PC產業的趨動,也不能小覷,至於雙方的決戰時間,大概會落在09年中和10年初,屆時LTE技術已經成熟,成本能夠下降,而且當各家網通業者皆推出終端設備後,電信業者也會開始大量引進及推廣,並且逐漸讓消費者所接受。而WiMAX引爆點大約會在2009年上半,如果要讓WiMAX能夠快速普及的話,除了電信業者加強佈建WiMAX基地台以外,推動WiMAX內建在筆記型電腦標準化,似乎也是可以考慮的一點。從台灣廠商的商機來看,WiMAX的開放平台提供台灣廠商參與的機會,不僅讓台灣廠商少支付了許多專利金的費用,也讓台灣廠商踏入技術的核心;反觀LTE,LTE的技術研發都是封閉式的,台灣幾乎沒有任何一家廠商有能力進入技術核心。等到LTE出來後,不管是消費者端或是電信端,都必須支付龐大的費用在LTE終端設備上。前不久,LTE的七家電信龍頭開會設法將IPR佔成本比例調降至10%以下,但從Qualcomm和Motorola之間的意見紛歧以及其他廠商之間的利益鬥爭來看,變數似乎還很多。
Philip Wen wrote:http://cdn...(恕刪) 這篇文章充滿了似是而非的謬論, 不知道這樣的市場報導是不是也要變的跟新聞媒體一樣了?首先是把Handover翻成基地台交換, 真是前所未見接下來提到"3G/3.5G本來就不是血統純正的”網路協定”", 也是不知所云應該是想表達封包網路(packet network)跟circuit network發展的不同但隨便列出ITU/3GPP/IEEE卻搞錯功能不說, 還沒有提到另一個"網路協定"標準制定單位IETF?之後的文章常出現"3G/3.5G基地台容易升級成LTE基地台"這樣的描述真不知道是哪個世界來的, 居然不知道這個世界裡LTE跟UMTS用的是不一樣的無線網路技術?更別說backhaul用的也不盡一樣, 不知道怎麼能在結論裡導出"佈建成本低"?還補上一句LTE技術度不高, 可是隨後有說"LTE的技術研發都是封閉式的,台灣幾乎沒有任何一家廠商有能力進入技術核心", 有必要這樣自打嘴巴嗎?最後在專利金上面還要臨門一腳把Qualcomm跟Motorola這兩個無辜的名字列上去Qualcomm當然不想在LTE缺席但它有自己力鞏的UMB, Motorola則是幾個月後要換名字的公司只有最後一句話講對了, 那就是變數還很多...盡量不想寫一些情緒化的用詞, 但也不希望看到那麼多誤導人的文章最後補一句, LTE可以直接跟4G畫上等號了嗎?不知道筆者知不知道到底是誰在定義4G?
可以轉載文章嗎?http://www.hope.com.tw/News/ShowNews.asp?O=200803161212313778&F=3GSM我覺得比較令人擔心的是台灣的廠商似乎全都壓寶在WiMax而LTE方面卻連大陸都有廠商投入台灣則沒聽到任何消息..?萬一真的壓錯寶, 會落後國外廠商一大截~
LTE方面, 中華電信一定有注意的http://mol.mcu.edu.tw/show.php?nid=102050...國內未標得WiMAX執照的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以及亞太電信等廠商,都在密切追蹤LTE的發展...電信三雄對wimax 興趣其實沒有很大, 遠傳雖然有標到執照, 不過記得也是最低得標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