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時代在進步,訊號範圍越來越小,基地臺越來越多是趨勢?

PlatoMM wrote:
google一下 頻率 波長 距離
大概是國高中的物理吧

f=230MHz, 波長越長,繞射能力越強,穿透能力越強,信號損失衰減越小,傳輸距離越遠,實現信號廣覆蓋。

f=1800MHz,波長越短,直射能力越強,貫穿能力越強,信號損失衰減越大,傳輸距離越短,殺傷力越強,實現信號局域覆蓋。

大概是這樣; 所以人類為了追求更快的頻寬自尋xx


光也是電磁波

請問以上頻率有比可見光高嗎

如果沒有,那可見光都不會殺傷人了,頻率更低的電磁波會?

是基於什麼原因,想請教一下。
sasamisami wrote:
時代在進步訊號範圍越(恕刪)

微型基地台會是趨勢,速度要快涵蓋範圍就小.
不只行動數據網路的基地台這樣
家裡WiFi也是如此,幾年前只要2.4G還強調是穿牆王,一台AP打天下
現在要跑WiFi的5G,也是要多台Mesh AP或是多台ThinAP,才可以收到WiFi-5G訊號
接下來WiFi要推出擁有大量頻寬的6G頻道,WiFi6E
速度可望提升的時候,也代表更難穿牆,訊號距離更短了
為了追求在家裡每一個角落,WiFi都可以跑好跑滿家裡的光世代500M~1G的網路,家裡放多台AP是必要的
sasamisami wrote:
你的意思是波長越短距...(恕刪)
應該是波長越短繞射能力越差
【電磁波頻譜與生物細胞效應】
電流通過會產生電場和磁場的能量
因此能釋出電能的設備(手機、電腦、電視機...)都會釋出電磁波!
 
而電磁波依振動頻率的大小,可分為⬇️⬇️⬇️
➡️游離輻射:
極高頻率的輻射線,因其能量足以游離生物細胞分子中之電子,因此對身體會有影響(如X光及伽瑪射線)

➡️有熱效應的非游離輻射:輻射能量低到不會游離生物細胞中之電子,僅會讓人感覺皮膚溫度升高(如可見光及紅外線)

➡️無熱效應的非游離輻射:輻射能量更低,不會游離生物細胞中之電子,甚至不會產生熱(如行動通信基地臺電磁波)
 
其中,基地臺所發射的電磁波屬於非游離性
且我國的基地臺電磁波功率都在國際標準值以內
通訊便利的同時,也不會傷害身體喔!
 
資料來源NCC
未來電線桿上會掛滿5G基地台。
old_hsiao wrote:
未來電線桿上會掛滿5G(恕刪)


哇..如果一定要這樣...
我覺得能不能現在有公司可以導入怎麼美化基地台的業務嗎?
起碼看起來不要這麼難看,不知道行不行
如果整個城市高處都掛滿這樣的東西還挺煞風景的
kkcity59 wrote:
哇..如果一定要這樣(恕刪)


我記得有智慧路燈+5G基地台的方式
台北市也還行

芬蘭的感覺不錯看,但不確定是否都長這樣
5G 基地台很小, 可以掛在路燈柱上, 參考: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9/12/10/cht-5g-smart-street-light/


將外殼的5G字樣去掉, 里長怎可能反對這種玩意.
不過, 據多方資料顯示, 電燈桿上的照相機會將人的靈魂攝走, 會損壞人的精神,
輪迴轉世時人會向下輪迴成豬狗等畜類.
所以大家更要反對裝設照像設施.

sasamisami wrote:
時代在進步訊號範圍越(恕刪)


這是物理現象
波長越長
穿透性越好
可傳輸距離越遠
可是缺點就是
震幅週期長可乘載的資訊量越少

反之
如果要速度快可乘載的資訊量多
就必須使用波長越短震幅越快的無線電波
可是相對的穿透性就不會好傳輸距離也相對短

兩者只能取得可以接受的平衡點

在其他外星科技還未發現時
人類只好用最原始的無線電波做無線通訊載具
這也是無奈的選擇
不回應底下小留言、廢文及討戰文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