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告訴你臺灣4g LTE普及以後 平均每個人可以有多少流量

發這篇文章者大概以為基地台愈多可以創造愈高的流量.
光是2萬個基地台前提就是錯誤假設.你以為蓋基地台等同拉光纖可以一直蓋一直拉就可以加大頻寬及流量?
如果總流量可以靠一直蓋基地台來解決塞車狀況,那4G執照業者幹嘛花天價搶更寬的頻段?花小錢搶個小頻段然後一直蓋基地台不就好了?實在是太傻太天真!

哀阿~真的引用錯數字!! 我認真的重看了一次~真的不是64GB 是9GB~

真對樓主不好意思~馬上修改一下數字重算喔!

但是結果還是很誇張啊~電信業者還是很傻蛋??多蓋了1萬9千個基地台???

----------------------以下重算--------------------------------
雖然我不知道樓主的出發點是在表達什麼意思! 是電信業者賺太多嗎?

那我引用您的數字來設想一下~

平均每人可以用9GB 嗎? 現在賣的最多的是中華大省這種1~2G的~目前消費者都是被迫接受現況下使用2GB~ 所以電信商很傻蛋蓋了4.5倍的基地台 9/2=4.5倍 ??

所以如果我是電信商~我幹嘛沒事去花錢蓋4.5倍的基地台,我會想拆掉3.5倍基地台當奸商省錢~

讓我們來算一下可以省多少喔~2萬5千個基地台嘛,除以4.5後剩下5,555個基地台~我們可以拆掉1萬9千站(取個整數好算就好~零頭去掉喔)

就當作租金、拉100M專線、電費、請個工程師維護什麼的一個月4萬好了~我們可以省下7.6億元/每月~一年可以省下91億元。

所以你要不要去告訴全台灣的電信業者~大家拆掉基地台吧~可以多賺91億~

他們都是傻蛋~1年90多億不賺~還狂蓋基地台~讓全台灣人民抗爭?難道是想作功德?增加就業機會? 還是錢太多~沒事多買幾台設備以便促進台灣經濟發展?

樓主要不要考慮向銀行借個幾百億~~直接買下那幾家電信業者~這生意超好賺???

還是很奇怪的結論對不對???
亮哥+ wrote:


發這篇文章者大概以為基地台愈多可以創造愈高的流量.
光是2萬個基地台前提就是錯誤假設.你以為蓋基地台等同拉光纖可以一直蓋一直拉就可以加大頻寬及流量?
如果總流量可以靠一直蓋基地台來解決塞車狀況,那4G執照業者幹嘛花天價搶更寬的頻段?花小錢搶個小頻段然後一直蓋基地台不就好了?實在是太傻太天真!


你根本沒看完內文

你難道不知道現在3.5G基地台已經2.5萬座了嗎

就算不擴充基站數量 在原來的位置上升級4G設備就可以達到2.5萬座了 根本不是難事
swearss wrote:
哀阿~真的引用錯數字...(恕刪)


9G就很接近現在大家3.5G的吃到飽流量阿

很多吃到飽用戶月流量都超過9G 甚至20G~30G的大有人在

而199元的都是2G流量左右 所以平均起來是9G每個人 這個計算出來的結果 很接近各位使用的實際的數值

abc003 wrote:
你難道不知道現在3.5G基地台已經2.5萬座了嗎

就算不擴充基站數量 在原來的位置上升級4G設備就可以達到2.5萬座了 根本不是難事...(恕刪)


哈,照各家喊的加一加應該是超過3萬囉

還有,不是在原來的位置就有辦法升級,你說的不是難事,但也不是簡單的事

abc003 wrote:
9G就很接近現在大家3.5G的吃到飽流量阿
很多吃到飽用戶月流量都超過9G 甚至20G~30G的大有人在
而199元的都是2G流量左右 所以平均起來是9G每個人 這個計算出來的結果 很接近各位使用的實際的數值


其實這個論點很薄弱,個人很好奇您為何一直要守著這個不切實際的數值。
Know yourself. from Socrates
01都看到有人再問
我加入4G吃到飽的話
我的網路寬頻是否要斷掉,不要使用了

從3G吃到飽,就有看過這種人了
那4G以目前可以搞到吃到飽
這種人會消失,才有鬼
硬體容量數據只是規劃最基礎部份
怎能衍伸擴大解釋當作客戶實際用量唯一參考數?

基地台建置密度雖然與人口密度有正相關
但技術上跟硬體建置這些客觀條件限制範圍與容量
如時間季節因素人口活動情況與最低跟尖峰用量還有覆蓋率等
不可能無條件去滿足有其飽和點
更何況是要來全面取代固網這種高流量需求
你看過哪一家在小範圍內蓋好幾座基地台嗎?
那只會相互干擾將無線效益降低而已
不預做限制規劃只會將某密集地飽和率提前
電信商在3G時代就推"熱點"應用甚至大方免費
不就很清楚告訴你無線頻寬與固網比相對極限太低
密集區之室內或固網能所到之處盡量使用固網
這能延長基地台壓力飽和曲線讓"移動型客戶"同時能分到多點頻寬

再說光地域上差異各基地台閒置無線頻寬本就無法相互支援及分配
同時段A縣市有過多閒置B縣市要如何拿來用?
同地區C基地台你手機就是連不到訊號弱
是要怎麼支援你目前在用的D基地台?
連這最基本明顯變數都沒考量進去
光拿一個全台的硬體總容量是要怎麼反推等於讓實務去做顛倒平均解釋?
舉最簡單淺顯的"車輛與道路"例子來說
某地區某時段超量使用道路
車輛過度密集就是塞
其他同時段其他地區沒用的道路對該使用者而言有何意義?
不能用到的道路均算分配於他是能幹嘛?
那數據對他是要怎麼有用?

只能說...網路不是許願樹
業者將本求利自是希望硬體利用率能越快提高越好
這能越快回收投資資金快點獲利
可是一些使用者變相應用上
其需求並不是獨佔且無可取代
要省錢佔便宜默默做沒人會大聲罵
但為了自身目的就在那隨意扭曲亂找理由且大聲嚷嚷
就真的是...
這不是考驗別人智商
這是顯示個人思慮不周輕易公開自己底線
為了服務立場特意找來的扭曲說法
並不是真的在解釋該數據所表示的真正客觀意義

問個小問題

如果大家都去升級4g

那3g使用人少了.是否速度會變快??
簡單的解釋 假設臺北火車站有10座基地台 可以容納5000人 但是尖峰時段下班時間 有5萬人要連結 就是要塞塞塞賽搶搶搶搶了 樓主的理念是說 花蓮啊 台東啊 屏東 彰化 火車站的基地台沒那麼多人在使用...還有數百台閒置中
可以支援臺北火車站 接收使用者分攤流量...可是訊號可能沒辦法射那麼遠..
所以不可能 這樣摟住了解嗎.
就算3萬台都給你蓋在臺北市好了 可能射不到新竹..
所以頻寬是無法用樓主的方式分配的,除非3萬台基地台 每一台的涵蓋範圍都可以完全籠罩台灣....
miamivice wrote:
硬體容量數據只是規劃...(恕刪)


很簡單的邏輯 平均的流量=總流量/使用者人數

人口密度高的地方 可以比平均值流量更低

人口密度低的地方 可以高於平均值流量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