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firstcar wrote:旅客不敢用假鈔!!!不是...太誇大偽鈔問題...現在沒啥偽鈔是因為這幾十年的改善就是用了行動支付,偽鈔才不嚴重,加上人民幣紙鈔也加強防偽我在1998年就西進了,你哪一年才辦護照? 不覺得你的言論矛盾嗎?大陸的行動支付,這兩三年才普及,卻同時說"沒啥偽鈔是因為這幾十年的改善"?我一個大學同學,後來走偏了十幾年前拿了一堆新台幣偽鈔,一路在檳榔攤買東西換真鈔他也曾拿一堆偽卡去東南亞刷卡我認為偽鈔減少跟行動支付沒有直接關係,主要是監視器越來越普遍,拿偽鈔消費很容易被抓!
支付 桃園有停車費半價,問題是胖周逾 也知道 業者過半是中國的嗎? 綠色不是逢中...出必反面這樓五塊門 周末 特地大擧來01上班洗樓算是特別企劃也有些人發現 有異樣希望台灣能 盡早被同化,成最大贏家受教育就是棒mooobeo wrote:台灣太小人太多應該效法 中國的三和市場嗎?多用行動支付 信用卡 免卡提款 預借現金 行動小額支付讓邊緣人再多增加一點, 錢究能快速流動 到大家口袋看這樓果然有錢人多啊 01果然代表台灣
我的工作剛好跟這有點關係,簡單分享一下我的看法給大家參考。中國的行動支付盛況是全世界的奇葩與特例,並不是只有台灣無法比較,其實全世界大概都無法複製與匹敵。一個國家行動支付推廣的第一個難關是法規,傳統國家的支付體系核心跟主角幾乎都是基於銀行,銀行的成立門檻與管理是有許多法條規範緊緊綁死,重點是規避風險,好不好用方不方便不是政府與銀行關心的重點,銀行關門時只要帳有一塊錢對不起來就雞飛狗跳。但在中國則是法律沒允許的都可以做,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道路,當大陸的行動支付開始興起的時候,大陸政府並沒有說對不起法律還沒有,所以通通不准做,反而是讓民間企業先推看看,之後再根據發展狀況來制訂管理規則來約束與規範。第二個難關是補貼。大陸的支付雙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背後的老闆正是靠電商與遊戲暴賺的阿里巴巴與微信,它們都有賺錢賺到翻的本業,透過本業賺到的金錢來補貼消費者,改變消費者的習慣與愛上行動支付,我看前面很多網友都說很習慣現有的信用卡悠遊卡方式,要改變這種現有的支付方式就是要透過補貼,補貼可以是放給個人與商家,大家都拿錢來改用嘗試,經過一段時間習慣就可以培養起來。但補貼要花大錢,阿里巴巴跟騰訊什麼都沒有,就是有錢,補貼是毫不手軟,前幾年砸錢砸得大家都心花怒放,等到大家都養成習慣才開始慢慢減少補貼。另外支付寶跟微信和銀行提錢跟存錢不是沒手續費成本的,主要是它們幫消費者吸收了。第三個難關是行動支付要推動,必須要有服務至上的觀念與企業文化,傳統的銀行是死腦筋與墨守成規,管控風險的DNA深植人心,但是要推動行動支付除了要砸錢,還要有類似互聯網公司的服務至上與創意至上的精神,剛好阿里巴巴與騰訊都是互聯網公司,透過員工各種創意的應用開發和使用場景來連結支付習慣,讓老百姓用的方便與脫離不了,但是你要靠銀行或金控這些傳統公司來搞,注定死翹翹。第四個難關是三面作戰。要推動行動支付首先你要有巨量的使用者,支付寶來自阿里巴巴的電商,微信支付來自微信的使用者,因此得天獨厚有海量的潛在用戶。再來是你要有商品與服務廠商願意採用,不管是線上的電商商家,還是線下的路邊攤大賣場百貨公司,要一家家去談需要驚人的推廣與商務接入成本(例如系統設備二維碼掃描槍/推廣人員薪水等),再來就是要接入各種保守官僚的銀行(一家一家交手談手續費比例)來提供電子貨幣的提取與存入,你會發現上面三個面向都不同與都高難度,而且都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困境,沒有用戶就沒有商家有興趣接入,沒有商家消費者就沒興趣用,消費者與沒商家那銀行就沒興趣跟你整合。我們先看台灣的歐富寶與街口,首先被金管會卡的很嚴,然後資本額又不多難以長時間砸錢,這注定發展緩慢與資金風險重重,而口袋很深的財團/銀行金控公司/電信公司雖然資金滿滿,但這些人根本不懂互聯網與移動支付,要它們砸錢培養市場是一毛不拔想都不要想,但這在世界許多國家都是一樣的困境,所以都很難複製中國的經驗(也就是沒有辦法複製中國的互聯網產業巨頭,就沒有辦法複製移動手機電子支付)。很多人提到台灣信用卡/提款機/悠遊卡/信件方便,其實都沒有意識到中國手機支付的驚人威力與便利性。你可以用悠遊卡去買網路上的產品嗎?你可以用信用卡轉帳給你的父母小孩與朋友嗎?中國的移動支付已經完美打通線上/線下/個人的所有環節,你開線上個人商店或服務都可以透過支付寶微信輕鬆解決金流的問題,而不用煩惱要怎麼收錢或非要去辦個信用卡收付款,開線下餐廳當老闆的不用費心會計與收費的風險,只要客戶用手機支付就好,另外前面也有人提到了商家面對外賣和預定被放鴿子的風險也可透過電子支付來免除,透過電子支付可以以天為單位隨時買賣保險與投資理財工具,路邊販賣機也都可以用電子支付付款,大陸現在很多餐廳都可以掃描桌上的條碼點餐與完成付款,根本不需要服務人員出現點餐,服務人員只要上菜與收餐具就好,降低開店成本。簡單來說,電子支付手機支付在大陸產生無限多種支付場景,不但給大家帶來便利,還激發與創造出更多有效率的經濟消費與服務,這都是對經濟發展大有助益。但這對於台灣的我們是難以體會的,這也跟什麼假鈔太多沒有遍佈的7-11/ATM沒什麼關係,而大陸也是有信用卡的,但是用的人很少,中國政府不願意讓國際VISA/MASTER來碰中國的消費數據與資料也是銀行不積極推信用卡的原因之一,而是用銀聯卡來取代,這是有國家層級的戰略考量。衷心希望台灣的歐富寶街口Line Pay可以起來,但是挑戰真的很大,希望大家多多使用與支持。另外順便提一下Apple Pay/Samsung Pay/Google Pay,這其實是信用卡的載具變形,此處我並不把它當作移動支付的討論主題。不過我一直主張使用Apple Pay/Samsung Pay/Google Pay會比使用實體卡片安全,一方面是有指紋人臉保護,再來就是使用Token技術避免卡號等資料外洩,大家應該多多使用,最好把信用卡片都放在家裡。
齊格菲 wrote:我的工作剛好跟這有...(恕刪) 感谢大大的长文科普 您说得几点原因我个人很认同,但一直不知道该如何表述出来。大陆移动支付能发展起来有其特殊的原因和条件,台湾这边也没必要过分夸大或者故意贬低,平常心对待,寻找合适自己的路子走就好。
在台灣沒有中國那種行動支付你會不方便嗎?去國外 或者歐美人士有因為沒有像中國一樣的行動支付抱怨不方便嗎?中國這東西可以說很方便. 但有時候方便與隱私是一刀兩刃有人會說 阿你又不是什麼大人物. 你幹嘛在乎這個?你不在乎不代表別人不在乎阿~
行動支付好處是不用擔心。。偽鈔偽幣問題。。。當偽鈔偽幣又開始大流行時候就會發現!!以後行動支付會不會被駭客。。。需要考驗!!然而在台灣行動支付無法普及,原因消費習慣需要有誘導效應(回饋),改變需要時間!然後最大問題是pay種類太多。然後沒一家是完整結合全台灣的銀行信用卡,金融帳戶。也是阻礙發展速度。。。對用戶跟商家都是考驗!以後如何消滅整合到少數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