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5G測速挑戰》6月結果出爐

因為沒人用,所以速度快。

還要看用戶量
不用再測了
有100M就夠了
5G真的沒意義
請大家一起抵制
小宇慧 wrote:
6月份測試方法:測試...(恕刪)

如此雞立鶴群的報告,屌
看到是中時就會懷疑一下
小宇慧 wrote:
6月份測試方法:測試(恕刪)

我在自己的生活圈測到遠傳400M, 中華6M, 台哥大2M

這篇報導基本上毫無參考價值, 連所在地都沒講, 設備也沒講
max-tw wrote:
不用再測了有100M(恕刪)

1. 越粗得水管每個人能分到的水量才會相對多, 這就是通訊系統必須進步的主因, 提升每個人能分到的均速

2. 就算你滿意現況, 抵制新系統對你的好處是什麼?
HeeroYo wrote:
1. 越粗得水管每個(恕刪)



問題就是5G不叫粗水管呀 😂
而且還是短到爆的爛水管😛
不僅耗電會發燙
還限制你只能刷牙洗臉不準洗澡!!🙈
別再被5G騙了
無三小路用的垃圾五雞!🤪

連對岸都覺得5G一點屁用也沒有😛
https://kknews.cc/zh-tw/tech/qx2akoo.html
不回應底下小留言、廢文及討戰文
HeeroYo wrote:
這篇報導基本上毫無參考價值, 連所在地都沒講, 設備也沒講

這篇有講所在地--新莊好市多停車場
設備是--三星Galaxy S20 Ultra、realme X50 5G、iPhone 12 Pro、Sony Xperia 1 II 四款手機

但就統計上的意義來講
這篇測試報告只挑一個地點
樣本數太少了
不如看Opensignal的體驗報告
畢竟Opensignal的報告是廣泛收集用戶的測試數據
這些用戶散佈在全國不一定的位置
樣本數較大、抽樣誤差較小

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306454/
抽樣誤差 Sampling Error
名詞解釋: 在抽樣時,由於樣本只是從母群體中抽取出來的部分的觀察值,因此由樣本所得到的統計量(statistic)自不能完整描述出代表母群體性質的母數(parameter),會有某種程度的誤差(error)的存在,這些誤差即為抽樣誤差。例如,假設母群體的平均數為μ,則當每次從母群體中抽取n個樣本時,也可以算出一個平均數 ,此時μ與 之差即為抽樣誤差。一般而言,當樣本數愈大時,抽樣誤差就會愈小,也正因如此,研究者常使用大樣本進行研究,其目的就是要讓樣本的統計量能正確地估計出母群體的母數,提高推論的正確性。


以下是誤差範圍計算器
https://zh.surveymonkey.com/mp/margin-of-error-calculator/
當樣本數達到1000時,誤差範圍約3%

樣本數1


樣本數10


樣本數100


樣本數1000


樣本數10000



以下是有關 Opensignal 如何收集數據的描述

剖析移動網絡體驗:Opensignal指標是什麽?
https://www.opensignal.com/2020/06/17/pou-xi-yi-dong-wang-luo-ti-yan-opensignalzhi-biao-shi-shi-mo
首先,我們是如何收集數據的呢?

每天,我們都會從全球1億多臺設備中收集到數十億個測量數據。我們會每天全天候收集設備持有人在生活、工作和旅行過程中所產生的的所有數據:不是模擬、不是預測,更不是在理想條件下進行的測試。我們的數據源來自真實的智能手機用戶,并且我們據實呈現用戶的實際網絡體驗。無論他們是在室內還是室外,奔波於繁忙的城市還是在鄉村徒步旅行。

我們通過應用程序後臺運行的自動化測試收集絕大多數數據,這使得我們能夠以業界最大規模且最高頻率地报导用戶的真實移動網絡體驗。這些自動測試會隨機運行,因此其呈現出的是用戶在任何給定時刻所獲得的特定體驗。
法客 wrote:
噗問題就是5G不叫粗(恕刪)

5G是系統名稱
spec上5G就是能做到更粗的水管

你能不能收到5G訊號或是你的電信能不能提供真正有5G水準的服務那是電信公司的問題而不是[5G系統]的問題

你要分清楚[系統]跟[服務]是不一樣的

3G/4G蓋得再滿也做不到5G能做到的速率, 那是系統本質的差異

你沒用過就說別人被騙?
我在家遠傳5G隨時都滿格, 下載更新鋼彈手遊就是快, 個人體驗遠勝口水
HeeroYo wrote:
我在家遠傳5G隨時都滿格, 下載更新鋼彈手遊就是快, 個人體驗遠勝口水



我笑了😂
不回應底下小留言、廢文及討戰文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