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john wrote:
無線上網(WiFi)有他的限制啦. 畢竟使用者如果是現在的幾十倍時, 那些頻寬, 相互干擾, 以及安全性的問題會一一浮現.
我同意你的說法。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WiFi要提供像GPRS/3G這樣廣的涵蓋面積(coverage),不知要多少AP?
以台北市為例,要(全台北市)都收到很穩定的訊號,要架幾個AP才可能?
簡單來算一下,台北市面積為272平方公里,扣掉其中一部分如陽明山之類的山區地區。
算150平方公里好了。要每一點都收到很穩定的訊號,我預估要每2500平方公尺一個AP。
那麼每平方公里,要400個AP。
150平方公里要60000個AP。
六萬個AP全部的成本(AP建置,backbone,長期維護...)加起來要多少?
一個AP的成本(AP建置,backbone,長期維護...),至少要五萬吧。 五萬乘六萬=三十億
這些錢光靠收月費399,夠嗎?
最後還不是要USER再多出錢,才能維持。
2300科技新聞報 ( HTML 圖文版 ) epaper@msx.epaper.com.tw
2004年3月17日 下午 01:09
數位電視+行動電話=商機!
2003年NEC與三洋電機等發表了可看數位電視的手機,另一方面,行動通訊服務業者也積極開發數位電視與手機融合的解決方案。Index與Cybird兩家公司正在研發利用紅外線傳輸技術來提供「電視+行動電話」的整合服務;大日本印刷則提出讀取行動電話的QR code來提供電視服務。2003年12月數位電視廣播於在日本主要城市地區正式開播,廣播與通訊的融合將為市場帶來新的商機。
一、電視節目與行動電話的融合已經開始
在日本電視邁向數位化的過程中,最受注目的應該是BS數位廣播服務的開始,收視者可以經由電話回線傳輸數位訊號,與節目作互動。但是服務開始經過3年到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回線連結率很低。由於電話線路的接頭與電視通常分隔一段距離,連接上的手續較麻煩,再加上現代的年輕人的住家並沒有安裝固定電話,因而使得這樣的互動服務不易展開。然而在行動電話上,由於在許多人已經習慣在手機上作網路連結,而且行動電話的個人普及率很高,大多數人都是經常攜帶,所以在行動電話上進一步推展互動服務更容易也更具有商機。
二、各業者推出的解決方案
1.內容提供業者Index
電視廣播與行動電話的互動有許多種方式。例如,收視者可以透過行動電話參加節目中的問卷調查或是機智問答,或是直接在手機上瀏覽節目相關的網站進行問答或抽獎。這種經由行動電話與廣播作互動的系統「Navi Chan」,就是著名的內容提供業者Index所開發出來的。Index的「Navi Chan」是使用具有Appli遙控器功能的行動電話上,利用紅外線傳輸來,則手上的行動電話就搖身變成了電視機的遙控器,可以在收看數位電視節目的同時,傳輸訊號來參加問答。
2.大日本印刷
大日本印刷則發表了利用相機手機來讀取數位廣播中畫面上所顯示的QR code(一種二次元碼),則可以馬上在手機上連結到相關網站,這個服務已經在2004年1月開始。例如,某一個電視購物節目顯示出商品特定QR code,則視聽者可以直接用手機連結到訂購商品的網站,之後的訂購手續只要在手機上輸入即可。如此一來,電視也可以變成入口網站,進行各種電子商務與特價促銷的服務。
3.Cybird與IMAGICA的「One Push」
Cybird與IMAGICA公司合作開發出來的「One Push」也是將手機當作遙控器來與數位電視作互動,只是提供網站連結的過程不同。當節目進行中顯示出「One Push」的標誌,則可以透過紅外線傳輸,在手機上用簡單的按鍵發送個人的ID到數位電視,然後再透過訊號廣播方式,將ID用網路傳送到特定的Server,Server則立即作處理,再將相關的網址用e-mail的方式傳送到行動電話上,則收視的民眾就可以簡單地連結到所指定的網址,瀏覽相關資訊,或是行動折價券的畫面。
三、結論
以往電視廣播的收益主要靠廣告收入,然而電視與行動電話融合之後,將可以透過新事業的拓展而產生新的收入來源。未來甚至可以與GPS行動定位服務作結合,提供消費者更區域性的資訊,例如全國連鎖的超市,則可以將最近特價的商品廣告在電視上播放,詳細情報則讓消費者直接與電視作互動,在手機上作瀏覽或訂購的動作,並配合消費者現在所在位置,提供當地的特價情報。電視數位化之後,將會產生多樣的付加價值,這些新的付加價值將可以為電視業者開創新的業績。
手機可以收看數位電視..真的假的..看http://sogitv.24cc.com 就知道了
發表時間: 2005-02-14 14:32
而GSM又一直是金雞母, 是衣食父母, 怎會那麼快把較貴的3G拿來跟自己的GSM打對台,
因此, 各電信業者想一直賺錢又想推3G賺更多錢, 這是相矛盾的...
但, 3G真的比較好嗎? 想想, 現在語音通話已占至少85~90%的電信使用資源,
其它像簡訊, GPRS上網才不到5%, 各消費者真的已經被"訓練"成可以用3G上網嗎?
3G的訴求是上網, 下載, 多媒體, 可是, 目前還看不到消費者對多媒體的使用有很大的需求量,
再者, 3G用起來一定很貴(否則各家投資者短時間收不回本金, 其向各銀行貸款利息一輩子也繳不清).
想想亞太行動, CDMA2000系統(韓系或美系),推不動多媒體應用,
只能靠語音收入來維持收入, 就知道即使3G系統, 也不能讓消費者放棄ADSL改用手機上網,
手機螢幕太小, 用電量時數有限是主因, 而附加應用也少不夠吸引消費者是主因,
========================================
你可能沒了解已營運的3G收費吧?
GPRS 上網使用量低是它比較慢~ 而且收費較高~也由於慢~不能有很多Muti-media Materials
以香港為例,
3G的通話收費和2G 相約 (甚至還便宜)
數據收費3G比2G還便宜
3G網絡商是以內容收費,不以流量收費
舉個例
港幣 20元一個月 可看MV 100段
看報紙一篇新聞 HKD 0.05- HKD 0.1
以內容豐富來使你消費
亞太是因為網絡差吧
以HKCSL 為例,如果3G沒有覆蓋到,電話會自動轉至2.75G網絡(數據傳送速度236.8k),
即使在通話中也不會斷線。
從來沒有人說以3G系統取代ADSL
3G是行動用的 ADSL是在固定地點用的。
我想也有不少人願意付一定的錢使用一個流動網絡吧。
CDMA 2000 EV-DO 速度在靜止時為2mb,移動時為384k
接Notebook 上網是絕對夠的 下載圖象、聲音、靜止時甚至串流一般品質的影片也足夠
香港家居用10M上/10M下 的VDSL 約需港幣 90元
本地100M上/100M下+20M海外上/20M下約需港幣 270元
吃到飽GPRS 約需港幣 170元 (3G應該也差不多) P.S. 這個價錢包括在一些國家吃到飽GPRS漫遊
3G比家居寬頻仍有一段距離
但Wi-Fi 的流動性是絕對比不上3G的
bugshell wrote:
你們都沒看過wimax這個名詞嗎???
查一下吧~~
之前只有一些技術文件....
現在己經有新聞了....
我有點擔心3g會被wimax取代...
現在就有人想用skype加wifi講便宜電話....
以後呢~~~~~???
個人覺得skype加wifi 不可能取代手機的啦
1.WIFI不能在移動中使用,你在捷運車上試試無線網路就知道
2.SKYPE 只有網內戶打比較便宜,打手機不見得,如果是這樣乾脆用亞太好了,網內甚至免費(不過亞太手機很濫)
3.WIFI的收費方式還不夠讓人想用,每次都要買一個小時的時數卡,沒用完也不能在用,而且臨時要打,還不知道要去哪買,包月的也不一定好,變成家裡要付一次ADSL費用,出外還要付一次WIFI的費用,這樣一個月付在網路的費用上是很高的
4.WIFI是所有人共用頻寬,不是一個帳號一個頻寬,如果有幾個人用WIFI玩BT或是騎騎驢子,後果會怎樣,很難預料。
因為大家只是看到應用, 不了解技術內容, 所以才會出現觀念上的誤差,
其實, 3G, WiFi, WiMAX都可以上網(不上網就用2G就好了),
也由於上網才能有更好的應用, 也就是說才能有更多的錢賺,
3G有分PS(packet switch), CS(circuit switch), 簡單說就是 非行動中與行動中上網,
WiFi原始定義是非行動室內通訊用的, 目前台北市建立一個室外的環境是可議的,
因為無線通訊在發展規格的時候, 通常會建立一個channel model(通道模型),
依據這個通道模型來寫模擬程式, 設計硬體, 也就是說台北市所選的AP是否適合拿到室外用
是值得商確的, 但我不清楚台北市長有沒有聽過這個技術面的消息.
WiMAX可以說是室外的WiFi, 它的目的也就在取代ADSL, 或者當成無線第四台,
其通道模型就是針對大都會來設計的.
WiMAX行動通訊也可支援和3G一樣的速度, 但每人頻寬可到1.5~20M, 比3G的384kbps快多了.
因為WiMAX不像3G需要耗費那麼多錢架設, 所以若將來政府支持, 其費用會比3G少很多.
也就是消費者可用很便宜的價格上網, 不論是室外上網或是在家用PC透過手機上網,
都只要付一筆類似ADSL的錢(或者是cable modem的錢),
想想現在你所付的電話費, 第四台, ADSL(或cable modem)整合成一筆"固定"金額的錢,
你會不會心動, 因為這些功能全部都用WiMAX的上網功能整在一起了!
阿爾卡特與英特爾日前就擴展WiMAX技術達成一項策略聯盟,雙方將致力加速推出採用IEEE 802.16e標準的端至端家用、漫遊以及最終的行動型WiMAX解決方案。兩家公司預定在2006年上半年展開實地測試(field trials),並在2006年中透過內含英特爾新一代晶片組的使用者裝置進行商業化的網路建置。
根據協議,雙方將分享研發與客戶實驗室等資源,針對阿爾卡特的WiMAX網路基礎建設以及英特爾WiMAX客戶端平台專用無線裝置,進行開發、整合以及互通性測試等工作。雙方亦將推動並加速IEEE 802.16e標準的制定、開發、實施與推廣。另外,這些WiMAX網路也將支援首款內含Intel Centrino技術的筆記型電腦。
英特爾表示,阿爾卡特在成功建置與採納漫遊及行動型WiMAX網路上,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WiMAX這類新無線技術需要與相關業者進行密切合作,以確保基礎建設與客戶端裝置間能夠緊密結合並達到完備的互通性。英特爾與阿爾卡特正努力推動上述工作,以協助全球業者加速推出各種WiMAX解決方案。
阿爾卡特則指出,WiMAX將成為輔助我們現有DSL、WiFi、GSM/EDGE、CDMA以及UMTS/HSDPA解決方案的理想技術。未來服務供應商將能從英特爾的技術以及阿爾卡特的全球化經營版圖中,享受到多元化的網路解決方案、支援服務的應用方案、以及在固定與行動環境中經過實地測試的端至端網路整合技術。
WiMAX為一套新興的標準,透過無線網路提供寬頻連線服務。採用802.16e標準的WiMAX能突破固定式無線接取的技術,支援漫遊的使用模式--類似使用者如何透過目前的Wi-Fi hotspot上網--並提供完全的行動彈性,讓使用者在不同WiMAX hot zones間漫遊時,能像使用行動電話般保持連線。
4G可望明年下半年上路 蘋果日報 2005/02/28
【李宗莉╱台北報導】3G(第3代行動通訊系統)還沒開台,中華電、台灣大等國內電信3雄卻轉向朝4G招手。由於4G傳輸速率較3G快5倍、費用也更低廉,業者有意將上路時程提前1年,最快明年下半年便有機會推出4G服務。
3G恐淪為過渡產品
全球電信業者對3G保守觀望,國內電信3雄雖預定第3季開台上路,不過對於市場發展卻顯得相當保留;業者私下認為,今年用戶數能有20~30萬戶,就算是不錯的成績。
遠傳策略暨行銷事業部執行副總何永生指出,3G手機價格太高、機種選擇性又不夠,加上費率結構等問題,對於3G後市仍處於評估階段。部分電信界人士進一步表示,3G手機至少要降至1.5萬元才有競爭力,而收費模式最好是按時間計費,而非傳輸量,消費者較易接受。
對3G的猶疑,提前催生4G服務應運而生。像是NOKIA推出HSDPA(高速下行網路封包存取技術)應用,傳輸速度可達每秒14.4MB,比3G快上5倍,更相當於WLAN的寬頻上網水準。
台灣諾基亞通訊系統事業部協理鄭志中表示,和3G同樣強調提升資訊傳輸速率,但當用戶使用手機觀賞影片、視訊電話等服務時,4G的品質卻更快更好。同時因單一封包的容量更大,就算按封包計價,費用也可降至與目前的語音費率相當。
除了電信3雄,包括最早推出3G的日本NTTDoCoMo、英國電信龍頭Vodafone,甚至才以410億美元購併AT&T的美國Cingular,目前都有提早推出4G服務的計劃。
大家看看吧 !!我最關心的還有一個問題,3G手機通話時主要是用GSM還是WCDMA丫??通話費率會不會比現在便宜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