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元買多多 wrote:所以是說頻寬並不是全...(恕刪) 看每個基地台背後的光纖支援到多大的流量然後上面有人提到的頻段也很重要高低頻的涵蓋、速度差很多所以才有大家測試過生活圈的訊號再決定辦哪一家不然如果在非都會區 台星用900頻撐出涵蓋範圍 但是相對的速度就滿亞太移動訊號糟糕 但是如果在基地台附近有2600就能鎖頻 加上他們用戶也少 速度通常都會不錯
個人頻寬高我覺得還是看看就好,實際自己使用網路體驗比較準不然以我之前用台星的經驗,在前年雙11就開始大限速去年年底又砍我家基地台不改善所以自從我換其他間個人頻寬低的電信,體驗卻比較好後看台星的個人頻寬高的宣傳,心理就只有"喔~"的感想而已
差一元買多多 wrote:昨天看到空巴大整理...(恕刪) 這有好幾種解讀我倒是希望能有申辦吃到飽的用戶數當分子這樣的數據才具有參考性而且也要看與台灣土地的分布密度來討論才有意義否則只有十人消費者的電信公司用十個基地台服務這樣代表什麼?是沒有涵蓋率的意義也沒使用率的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