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行動支付會成功嗎?

c1019515 wrote:
大部分的人出門是一支...(恕刪)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
錢包掉了要掛失所有的卡片
手機掉了
只要向TSM掛失即可
tiger6688 wrote:
台灣支付寶支付是很有...(恕刪)


支付寶本質 是支付工具
PAYPAL也是哦,而且他也能充值哦
台灣也不是只有這兩個工具能用吧?
台幣 因為這個大貶值了沒?

和美國人交易 只能轉賬?

你是指個人?電子交易現在 很 暢通了好嗎...很少有人會這麼...hummm...?【傳統】的產物了吧?
你是指 公司行號? 這麼不保險的東西 真的有人 用 而不是 LC之類的工具嗎...



——————————————————
其他樓的 留言 的讀後感..

個人認為TSM只能是 過渡產品
即將被拋棄的產物
如wimax那樣..

台灣的恐龍 法規 也是讓人無奈
政府如同在wimax——LTE時代 一樣,
現在依舊慢半拍,哦不,十幾拍都有...

token技術 的 東西 應該是 未來 發展 方向(google wallet 和 apple pay都是這個發展出來的,包含現在的玉山wallet,是通用 的 不需要額外申請卡,直接 權證化 你的卡,而且 交易信息 之類的 卡號 什麼的 都不會再 你手機和交易方那裡面,所以很安全),缺點 大概就是 ,他只是支付工具,只是付錢的工具

但是這個和 支付寶 微信錢包 那樣的東西 是不太一樣的,因為後者 是 【戶頭】,而且加載很多生活技能在上面(叫車,叫飯,交水電費,電話費,買電影票,等等生活功能),不是單純 的支付工具 而已,而且對設備要求更低,或者說幾乎沒有,安全端 全由 服務提供商負責,不會像白癡 悠遊卡 root之後 不能用什麼的,然後到現在 也基本沒聽過由於 支付寶 自身app漏洞 導致 ¥¥不見得..因此 裡面有 十幾萬餘額RMB(50W~500W台幣左右)在支付寶錢包裡面 不算是 少見..目前看過最多的是 裡面丟了1000W人民幣,大約半億台幣 吧; 就連學生級別 有個 幾千 幾萬(NTD約5000~500000間)..也是多得是,不會擔心 錢就不見,因為長時間累積下來的可靠度給人信賴..這個對日常生活會更有用,畢竟,除了 支付工具 之外,其他免費服務 日常生活 也很需要(面對面付錢給朋友/轉賬給銀行/ATM拿現金)


然後台灣 行動支付 這方面 落後人 一大段
但是 很多人認為這沒什麼
打電話有什麼了不起?我需要嗎?
能寫信就好了
何必要打電話
這點讓我 很ooxx。。、、、、


台灣加油!
max98111 wrote:
但是這個和 支付寶 微信錢包 那樣的東西 是不太一樣的,因為後者 是 【戶頭】,而且加載很多生活技能在上面(叫車,叫飯,交水電費,電話費,買電影票,等等生活功能),不是單純 的支付工具 而已,而且對設備要求更低,或者說幾乎沒有,安全端 全由 服務提供商負責,不會像白癡 悠遊卡 root之後 不能用什麼的,然後到現在 也基本沒聽過由於 支付寶 自身app漏洞 導致 ¥¥不見得..因此 裡面有 十幾萬餘額RMB(50W~500W台幣左右)在支付寶錢包裡面 不算是 少見..目前看過最多的是 裡面丟了1000W人民幣,大約半億台幣 吧; 就連學生級別 有個 幾千 幾萬(NTD約5000~500000間)..也是多得是,不會擔心 錢就不見,因為長時間累積下來的可靠度給人信賴..這個對日常生活會更有用,畢竟,除了 支付工具 之外,其他免費服務 日常生活 也很需要(面對面付錢給朋友/轉賬給銀行/ATM拿現金)



是這樣講沒錯,但金管會那一關絕對過不了。
不要說非銀行業做支付了,就連銀行業加支付公司合作,也是困難重重。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悠遊卡。


台灣老早就有悠遊卡了,但光悠遊卡要開放小額付費(去7-11嗶嗶買東西)就搞了n年。
不是說不做,是阻礙重重。
而悠遊卡繳費(信用卡/生活水電瓦斯停車費)更是直接被砍掉。
悠遊卡搭高鐵更是僅限能自動加值的悠遊聯名信用卡而已!(這個最明顯可以看出金管會的思維)

你說悠遊卡公司不去做這些事嗎?
不是的,他們老早就想把悠遊卡推廣到台北捷運之外,成為可以pay anything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但還是那句話,金管會不准(還有一些政治因素...),就算總經理是連勝文還是都沒輒。

這還是台灣發展最完善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現況,其他一堆那個什麼卡通什麼支付的就不用講了...


當然,你可以質疑悠遊卡不是第三方支付。
但如果仔細看他的功能,他就是在做第三方支付的事情
但跟大陸那些第三方支付主要的不同,只有:
1.平台不同。大陸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手機跟網路,而悠遊卡是卡片
2.悠遊卡可以不記名,但也可以記名或跟信用卡結合綁定
(如果還卡在說悠遊卡不能繳費跟大幅儲值所以不是第三方支付,請去質問金管會why said no...)
另外悠遊卡可以變成發票載具,不再需要手動對發票。


所以說台灣能不能做行動支付,答案是可以,但必須是銀行自己跳出來做付費的一方,你才能橫跨所有領域,無限制的去pay anything。
大陸那個「第三方」,在台灣只能做平台搭建角色。
實際付費如果還是第三方,那不好意思,只能綁死在第三方自己的服務裡面付費。
這就是pchome那個支付連走不出pchome(還有詹大一直砲轟金管會)的根本原因。


台灣要做行動支付,在金管會擋在那邊的前提下,比較可行且目前逐漸上線的是以HCE/TSM/Apple pay做平台,小額付費悠遊卡/一卡通處理,大額付費由金融卡/信用卡負責,並統合在手機nfc上作為載具,並結合電子發票的方式。
(其實如果這套系統完整化,那日後悠遊卡/一卡通...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都可能消失,信用卡/金融卡直接取代掉)
(另外Apple Pay沒有意外的話,大概也會被金管會刁難。除非Apple自己拉銀行進來跟金管會講清楚,金流都是銀行在管的,那才有機會)

而這日後也可以透過app,發展成基於信用卡/金融卡的網路商店付費平台,購物時僅需授權app讀取TSM/HCE的金融資料即可。
屆時方便程度絕對不會比支付寶差,而且因為背後是銀行撐腰,就不要說銀行會不會倒,就算倒了,後面還有金管會跟銀行聯保這兩道最後防線會跳出來負責,用戶存入的金額(只要不超過一定金額,印象中是1百萬台幣)並不會就此消失。

而後者,就是支付寶無法擔保的部份。
(而且由於基於金融卡跟信用卡,因此這還會是國際通用的方式,不再僅限大陸的商店可以使用)


至於境外支付,老實說政府現在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管是PayPal或支付寶。
真要管的話,只要國稅局出馬,境內的線上商店就會很麻煩...

明月下的清風 wrote:
是這樣講沒錯,但金管...(恕刪)


大大說的很棒
很多都超中肯der

有些地方小瑕疵 我來修補一下


和我之前說的一樣
台灣恐龍法規很有問題
政府永遠慢半拍,不,十幾拍 都有
跟不上時代 拖累 社會 、產業、經濟

1.
微信 也可以不記名哦(額度受限)
支付寶 必須記名 ,同時也有 【保障】
額度 是100W人民幣(500多W台幣吧)所以前面有提到 人家都很放心 放錢在裡面 ,

而台灣中央銀行存款保險是300W哦(不是100啦)
小牢騷,台灣官行丟出來的保險額度 比人家一個 民營 第三方業者 還要沒誠意...
http://www.cdic.gov.tw/ct.asp?xItem=2731&ctNode=408&mp=1



發票方面的問題 因為 兲朝大國 基本不開發票(又不是都能 兌獎,所以很少有意願 有人會要),就算開也是 紙質 對公 比較多..因此 載具 這方面 基本 不會有人想用 或者開發,所以~~,這種東西不存在...也沒這個問題了

————
最大的差別我覺得 不是 支付工具呈現方式 哦(如 卡片/手機/網路)而是悠遊卡 永遠是 線下。。而 前者 是 O2O,線上,通殺...

2.
水果PAY很厲害的說,銀聯這種 這麼紅色,這麼國家保護主義的 東西 都被他吃下來了 還吃下了 中國國有四大銀行和其他大銀行(其中一家 是 宇宙第一大行,去年年收 接近10000億台幣 ,排名有在世界企業TOP20內),
所以 我猜 台灣的銀行團 應該都 搖著尾巴 拿著大把鈔票 等著要和 蔬果公司 簽約了(儘管他有點叫好不叫座..)
————
外來者入侵~~

3.HCE相關技術平台的衍生物 和 大陸支付平台工具 後者的功能 和便利性 還是比較多,因為 前者 不能提供後者 的“戶頭”靈活的金流服務...更不用說是免費的了..
而且HCE相關產品出來後,感覺 台灣的 (如目前 玉山)產品 會被 限制在 島內 使用,而 國際廠 的HCE和 大陸 支付寶(實時兌換,你只需要支付 你自己的貨幣,而且沒有銀行吃手續費~) 微信 是 國際間 交易工具

————局限性



——————————————————————————↓ 感覺
至於境外支付,老實說政府現在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管是PayPal或支付寶。
真要管的話,只要國稅局出馬,境內的線上商店就會很麻煩...



不太懂..
銷售稅問題?
還是金流 非法?

也蠻好解決..
1.抽稅(萬稅萬稅萬萬稅)
2.金流 支付寶 和 PP 都有 和 銀行合作..都是台灣銀行匯接提$
3.物流海關直接說NO,或者 大稅,就瞬間GG了



max98111 wrote:
3.HCE相關技術平台的衍生物 和 大陸支付平台工具 後者的功能 和便利性 還是比較多,因為 前者 不能提供後者 的“戶頭”靈活的金流服務...更不用說是免費的了..
而且HCE相關產品出來後,感覺 台灣的 (如目前 玉山)產品 會被 限制在 島內 使用,而 國際廠 的HCE和 大陸 支付寶(實時兌換,你只需要支付 你自己的貨幣,而且沒有銀行吃手續費~) 微信 是 國際間 交易工具


感謝您的指正。

關於HCE,先不看便利性(因為那是應用的部份),真正使用唯一的限制是必須線上,這一點跟大陸的第三方支付很像。

關於戶頭,HCE反而是最沒有戶頭的問題,因為使用上他就是金融卡/信用卡,就是銀行裡面的戶頭!
這部份您可以參考玉山銀行Android的網銀APP,就可以知道。

貸款放款部份,這有法規規定,一定要本人持有效證件跟印鑑親自與銀行接洽。
那種現在直接線上放貸在台灣是不合法的(除非你收到文件又簽名同意後回傳),只能算地下錢莊,有糾紛自己看著辦...

至於小額的預借現金,信用卡當初條款裡已經有寫,持卡人已經同意條文了,所以沒問題。
但大多這有金額的限制,不是說要緊急調10萬就能調10萬急用的。
(而且利息很嚇人...)

跨行轉帳優惠部份,要看銀行還有你存了多少錢在裡面。
有的銀行如果你在裡面存了很多錢,或是有活動或合作,手續費會打折甚至是沒有的。

繳生活水電部份絕對沒問題,進一步要看銀行信用卡的優惠。目前還是有1-2%現金回饋的卡存在。

繳款部份,因為就是信用卡,正常全繳不收手續費,也可以設定定期自動繳款。
(台灣應該很少人繳最低去滾循環吧?)

金融卡HCE更簡單,沒錢就不能刷,最適合以後月光族拿去7-11買咖啡或家樂福/全聯...等商場超市買日用品。
(突然想到,業者自己的會員卡還可以想辦法做整合,或跟銀行合作,直接丟限時優惠券給在店面附近的消費者。
這種應用日後會很精彩)

而且日後會出現的感應式ATM,手機拿去刷一下,馬上吐現鈔出來。
重點是,跨行提款可能不收手續費(這部份要看視存款行的規定),而且還可以領外幣。


至於國際通用,VISA跟Mater兩大國際信用卡機構,目前都在做HCE整合的工作。
也就是說,以後手機帶出去,全世界能刷VISA或Msater card感應卡的地方,將都可以嗶嗶感應,不管你是從哪裡來是哪個銀行發卡。
由於Visa跟Master流通實在太廣,因此大陸第三方支付反而會被包圍,變成無法走出大陸的痛處。
(我想銀聯反而比較有機會)
不信的話,在美國拿支付寶去玩具反斗城刷/掃/感應看看,看店員會不會給你白眼...
反之,拿台灣的銀行發行的Visa paywave卡去感應,只要卡沒爆一定可以刷過,而且現在就已經是這樣了


還有,如果說有用了國外刷卡不收手續費還沒有匯差的服務,那就表示已經傻傻的去幫別人去洗了錢,但你卻不知道...


max98111 wrote:
不太懂..
銷售稅問題?
還是金流 非法?


很簡單阿,國內的商店用國外第三方支付,給國內的消費者付費。
這樣政府會抽不到稅阿!
規模小那就算了,你規模大一點,不乖乖轉國內一般金流付費,保證國稅局會來找碴。

相信我,台灣這邊已經有賣豆漿饅頭包子的早餐小店,因為生意太好被國稅局盯上。
從此之後買饅頭燒餅全部得要開發票,沒開還會被檢舉罰款...

線上商店也一樣。
不過如果跑去國外開店(比如說主機放在國外),國稅局就沒轍了...
(但可能換消保官跳出來講話,用力幫忙宣傳說這個網站沒有網路購物消費保障...)
支付寶跟信用卡最大的差別
在於C2C功能
這是信用卡做不到的
台灣人蠻像井底之蛙的,真的是甚麼都落後人家好多年了,建議大家存點錢去大陸見識一下,無論是人,事,物,都比台灣進步很多,台灣真的是要謙卑的好好學習人家,還有多學學人家的大氣
台灣現在只要是要做甚麼事,就一定有很多人反對,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做這個不行,做那個也不行,大家都自以為是,結果是甚麼都不是,難怪台灣㑹走到這一步,就是意見一大堆,自以為自己最聰明,結果只是夜郎自大而已!
前面大家講了很多學理
我來講一下現實的, 我用台灣某一個手機支付工具


2015/12/10 某餐廳用餐
手機支付打88折, 結賬時凹我說白飯不打折
第一次使用手機支付, 所以不知道可以跟手機支付業者申訴
時間久了, 就算了

2015/12/10 某速食店外帶
平安無事

2015/12/13 某胡椒餅店
店家說機器沒電, 拒絕使用手機支付
這次我跟手機支付業者申訴, 手機支付業者有補償

2015/12/14 某速食店外帶
平安無事

2016/01/07 某鐵板燒店
手機支付送蔥花蛋, 結帳時凹我說不送
跟我說如果要用手機支付,就不送蔥花蛋
要我選擇是否要用手機支付, 我選擇手機支付
這次我跟手機支付業者申訴, 手機支付業者認為手機支付成功所以不補償
店家優惠不提供, 算我倒楣就是了, 手機支付業者也不管

2016/01/11 某火鍋店
平安無事

2016/01/13 某速食店外帶
手機消費95折, 因為我趕搭車沒留意, 上了車才發現沒打95折
有跟手機支付業者申訴, 至今2016/01/18無回應.


目前我個人消費7次, 出包4次
出包比例超過一半, 我支持的下去嗎?


我不會佔人便宜, 但也不希望店家佔我便宜
店家既然同意加入手機支付, 顧客要用的時候你就不要技術性拒絕
或者網頁上說一套, 結帳時又說一套, 把要給顧客的優惠凹下來.


學理是學理, 現實又是另外的情形.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