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john wrote:
自從我有了手機(1999年以後), 我的最後一張電話卡一直沒用完.
當然我也會備一張IC電話卡, 不過我還是一直沒用到.
我才慘哩! 平均每一、二個月就日本、韓國、亞洲及先前的美國、歐洲到處跑,買了各種國家規格的電話卡,但是後來都用不到。
光是日本,我的電話卡有15張以上,除了電話卡,我還有日本JR的I-O卡,或地鐵的卡,由其是日本的公用電話又有兩種,真是瘋了。
後來還好,我都改用了"中華電信國際電話預付卡",事實上,它是一張像刮刮樂的點數卡,搭配它所附的"各國撥打方式"的說明書,我真的從此就和世界各國的電話卡說BYE BYE了。(日本電話卡還是10幾張,留著作記念)
而手機則是光是一支四頻的GSM/GPRS就讓我歐、美、亞洲走透透,所以我為何至今還沒有買3G手機而都是用2G的手機的原因。
而去日本時一定開通PHS日本漫遊。去韓國時一定在"中正機場"換韓國機。
而且,那一家最最讓大家罵的"遠傳",卻是台灣人去韓國時"最最方便的"換機方式。因為我用過台灣大及遠傳,只有遠傳於中正機場時會給您一個"韓國當地LOCAL號碼的手機,此號碼是韓國門號",所以不論是韓國人打電話給您,或是台灣人打國際電話給您時,我人在韓國"接電話都不用錢",只收一天100元台幣的漫遊費,真是划算。而且,韓國人也很樂意打電話給您。
而台灣大或中華電用"原號漫遊",除了相同一天100元漫遊費之外,韓國當地的人誰會想打一個"台灣的門號"啊? 而不管是韓國人好不容易"打國際電話給您人明明在韓國",或是台灣人輕輕鬆鬆就打電話給您但卻由您接電話的人付"漫遊費"的話,我想這支電話我會"連接都不想接"。
所以,公用電話卡和手機比起來,我想手機還是比較方便啦!!
老話一句,大家稍微對號入座看看,不難發覺:
一、在乎收訊第一的: 請辦中華電。
二、在乎服務及個人資料保密性的: 請辦台灣大。
三、在乎手機價格最"殺"的: 請辦威寶。
四、對吳念真那種"超低電磁波、超低費率、超長待機時間"深信不移的: 請辦大眾電信PHS。
五、對常去韓國出差的: 請辦"遠傳",沒錯! 就是遠傳~~
六、只希望和女朋友兩個人講電話像講"無線電"一樣當作講手機免費的: 請辦亞太行動,沒錯,就是亞太行動,因為網內"免費",反正你多帶一支手機去轉接"漏接"的訊號即可。
七、現在辦的非以上業者的: 請準備NP吧!! 不然,NP威寶也不錯!! 手機超低價!!
您看,我真的發現每種人的需求都可以"被滿足",既然NCC砍基地台前以上這些"大概的歸納"就已經是"大概了",那麼若是真砍了基地台後,大家再一陣NP之後,也差不多會維持一定的結局吧~~~
我已經看開了,若是住在台北縣、市但卻收不到訊號的話,那我想以上業者也不要混了。
我家方圓五公里處上述任何一家的"直營門市"都有,請注意,是"直營門市"喔! 非什麼特約經銷商、或特約門市什麼的。
若是我家收不到訊號的話,我就去直營門市"抱怨"!!
不過,我想我家"應該、一定"收得到訊號,但是出門在外就不知道了。
所以,還好威寶有"高月租費",它擺明就是讓我去設定"沒訊號時來電轉接至另一門號"用的,所以我當雙槍俠這件事情也是"免不了的"。
就像大眾電信最近開竅了,明明雙模機的手機還是賣很貴,但它硬是先只收3000元,另外的費用化成分期24期並且每月"送你"499元的通話費。證實了我先前所說的"收訊爛的業者,請自動一點,每個月撥給錢給消費者去設定來電轉接費用",不管大眾電信承不承認它那每月送的499元是否就是拿來"送給消費者"來設定來電轉接費的,因為大眾電信這一波的"行銷術語"很"鐵齒",打死不承認那個綁24個月的每月送499元的通話費就是別家所謂的"月租費抵通話費"。
而且,大眾電信也"打死不承認"原本9000多的PG980及PD901根本就是"搭配499月租費抵通話費綁約2年"可以由買空機降價成"配門號只有3000元"。
反正,行銷術語隨人喊,只要業者後面有真的"精算過"不要虧錢就好了。
但是,大眾電信"不和其他家加入NP"這種策略我很替它憂心,因為這代表大眾電信獨樹一格的"收訊爛"但卻只能靠"來電轉接"至雙模機的另一張GSM的SIM卡以保持消費者"來電不漏接"的這種營運方向值得商確,若是NCC這一波基地台真的大砍下來的話,別家業者或許會"受傷",但是大眾電信有可能會"關門"或乾脆由電信四雄其中一家來接收合併了。
而我老婆又是鐵齒的PHS用戶,所以我不得已還是得讓她繼續用那種收訊很差的大眾電信門號。
反正,我覺得大家各取所需,用哪一家業者、高興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