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或許我們該聲援一下台灣大哥大 盼所有需要跟中華電信網際網路互連的業者加入談判



1、中華電信一家獨大,希望他能改善國內網路環境。

2、合理的大餅,讓所有ISP能共享,我認為可以要求合理的收費。

3、三個和尚沒水喝,再吵,那就削價競爭,中華電信與台哥大都沒得賺。
badapple wrote:
這種說法不公平...

如果是這樣...

請台固,速博,Seednet等鬼叫的業者,先努力去建光纖買頻寬再說...

中華電信可是非常努力的在建置光纖系統&買頻寬...也花了不少錢...

坦白說,實在看不起台固與速博在建置網路上面的態度...

台固可以加強了自己的網路建設再來叫...

關於...
"中華電信可是非常努力的在建置光纖系統&買頻寬...也花了不少錢..."
(這說法小弟是存疑啦,誰的錢爭議可大了。買頻寬營收比對TWNIC增加的幅度就知道)

各ISP放棄種花的最後一哩不是新聞了,台固吃下各地有線電視架構環狀光纖。
比照ISP的營收,然後對照 對國內國外總頻寬,去看看TWNIC這些年的
變化(一年四季都有紀錄),我怕你該瞧不起的是種花。而不是民營ISP。

速博這幾年一直在建設自有線路,只是牽扯到了挖買、建制、協調、建商..等多面向
問題,你拿著中華電的招牌和民營的招牌去到市公所,所獲得的重視大不相同。
更不用說建案法規早已經為中華電留下優勢法規。

PS,當然以上問題跟ISP互連還是沒有直接對價關係!
maco0304 wrote: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恕刪)


我想民營的公司和公營的公司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商者以獲利為天職,所以他們採取能賺錢的方法從事是天經地義的,關鍵只在於手法正當不正當,透過承租線路從事網路經營,如果成本的考量上是合理的,那麼佈不佈建網路,他們只需要跟投資者跟股東交代即可,你確信這些電信公司的股東站在投資的角度,真的願意這些公司親自下去佈線?就手段上來說,這完全談不上不正當的問題。如果您是該電信業的投資者,您有資格跟該公司反對的立場,不然就撤資,如果您不是,那談論這點的立場就比較不穩固。

而公營的公司和銀行之所以為公營,除了資源獨佔性的問題之外,就是該行業對社會的穩定責任是很重要的,說到這裡,我想問一下,中華電信弄到今天這樣,民不民,公不公的,就是考量獲利和法律規避的問題,一方面要追求高利潤、低社會責任,另一方面又要掌握法律和公共財資源,我覺得此點更可議吧?

另外各家公司都有值得批判的地方,但是我前文也問過了,關於收費的不合理、網路進步的延宕、台灣的人口密集比和需要的環島網路密度的問題,對中華電信持支持方的朋友們,總不能規避而不答吧?
雖然還沒整個爬完文,
先來說一下我的看法,

個人覺得支持對談合理收費!
以使用者付費的原則來談就好,
看雙方互連的流量來攤互連所需的建置費用就好,
(前提是雙方無法使用對方的連其它網的頻寬;即限制對方的ip段連到本身網路外即可;以利加速自方的聯外網路建置)
比如說台灣大與中華電互連,假設其流量比例是
台灣大→中華電:100mb,
中華電→台灣大:50mb,
(台灣大也無法使用中華電的線路連往國外或其它isp....)
互連的建置費用均攤,假設是30000元,
台灣大就付20000,中華電付10000,
就很公平了,

====================
如同前面有些版友說的,
中華電雖挾以前國家資產來發展,
但中華電改為民營後,但賺的$還是上繳國庫,
其它的民營電信,只有繳稅是上繳國庫,其它賺的是到其股東那去了,

若其它民營電信或isp要使用這麼以前國家資源的資產,
那麼也應該拿$出來上繳給國庫後再談使用吧!

扯遠了,
不過一些國營或是國營轉民營後的企業內部機制確是該檢討,
如中油vs台塑.....
一流的服務精神應具有一流的情緒控制,一流的管理人才更應具有一流的情緒管理。
gramy168 wrote:
中華電雖挾以前國家資產來發展,
但中華電改為民營後,但賺的$還是上繳國庫,

盈餘沒有全上繳國庫啦!官股持有多少就按照比例~
只是種花官股多,當然就得上繳阿! :p
ncinerta wrote:
盈餘沒有全上繳國庫啦...(恕刪)


不好意思,感謝指正,
民營後的中華是按官股比例~繳國庫才對~~^^"

===================================
不遇仍是再扯遠一下,
中華是領頭網路業老大,
不要只給鳥鳥的10m/2m光世代,
而是要給10m/10m的真正光世代,(cable、seednet都有人做了..)
(能像日本或香港的45m、100m更好~~)
各家也會跟進,
這樣台灣的網路才會進步,
網路價格也才能壓低.....
一流的服務精神應具有一流的情緒控制,一流的管理人才更應具有一流的情緒管理。
evil-aries wrote:
中華電信的市佔率最高...(恕刪)


就很像 A 跟 B 房子中間有一條馬路,馬路是 A 的,他跟所有在馬路上過往的行人收路費,結果還要跟 B 房子的屋主加收人頭的費用。理由是「馬路是他開的」。這是一樣的不合理,因為用戶已經支付了這筆費用了。

不好意思~這段有點形容怪怪的!!

應該說是 A 跟 B 房子中間有一條馬路,馬路是 A 的,B 跟 A 租用了這條馬路,B 向在馬路上過往的 B 行人收路費,A 也有權在路上行走,但是 B 所租用的馬路就這麼大條,當在路上的 A B 人過多就塞住,所以 B 必須多付租金讓 A 把馬路拓寬,重點 B 不想多付租金來拓寬馬路,而造成現在這情況,B 要求拓寬馬路,A 當然要加收租金囉,不然這拓寬的錢呢? 以後的維修費呢?

並不是像大大說的"結果還要跟 B 房子的屋主加收人頭的費用"
ncinerta wrote:
用戶對機房的那一段,對我而言,更確實的說法頂多叫獨享線路,頻寬都一樣會
看ISP的"良心",塞不塞車跟集縮比、TWNIC對國內外的總頻寬和路由規畫較有關系...(恕刪)


這點還滿認同的!

ncinerta wrote:
那塞車的大概會變成傳統的ADSL、光世代,而不是CABLE業者。所以您說的那一
段我覺得這跟塞車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ISP的規劃才有直接的關係。
如果有關係的話,ADSL、光世代保證頻寬、不塞車的話,合約上就不需註明不保證頻寬...(恕刪)


CABEL 的確能提升頻寬,但重點是要升級,光世代相對的也是能提升頻寬,
但 CABEL 所共用的線路當用戶人數漸漸增加,加上第四台所佔的頻寬,還是會有影響的。
至於您所說的規劃,我也認同!

ncinerta wrote:
另外,CABLE的主幹線的確都是光纖,但是其他每一個地區怎麼做不清楚,不過CABLE
也有光纖拉到社區內(蠻多的)、和拉到家中(FTTH),頻寬的調整彈性就更容易了,
硬要說起來,其實條件都差不多。
只是CABLE遇到政府工程挖斷光纜的機率較高 XD...(恕刪)


CABEL 主幹線是"部分"光纖唷,FTTH 的話就變成您之前所說的專線囉,一般人應該不會去用到這個,
而且您家公司的 FTTH( B ) 也是租滴,這方面的話就比較保留了,主要還是以自家的設備為主囉!

跟您討論很開心唷~




abababc123 wrote:
就很像 A 跟 B ...(恕刪)


這邊的路費指的是「線路費」,這一段是用戶(過路人)自付的,如果他跟用戶收取了這一段的費用,為什麼又要跟 B 收取該筆費用?A 跟 B 各自提供了資源,讓用戶於其中往來,現在的狀況是,A 不但跟過路用戶收費,而且不論從 A 走到 B ,還是 B 走到 A ,都還額外要求 B 要付錢,理由是要建設道路。

您說的頻寬不夠(道路不夠寬),那當然是 A 要自理的,因為他跟每個用戶都收了線路費…
您租用房屋的時候,若在正常使用之下,房子如果年久失修,不堪使用,是租戶負責,還是房東負責?
evil-aries wrote:
這邊的路費指的是「線路費」,這一段是用戶(過路人)自付的,如果他跟用戶收取了這一段的費用,為什麼又要跟 B 收取該筆費用?A 跟 B 各自提供了資源,讓用戶於其中往來,現在的狀況是,A 不但跟過路用戶收費,而且不論從 A 走到 B ,還是 B 走到 A ,都還額外要求 B 要付錢,理由是要建設道路。...(恕刪)


重點就是這,A 為什麼要拓寬道路給 B 租用?
假如今天 B 也開了一條路到 A ,今天就不會有這種問題!
重點是 B 不願意開路,又要要求 A 把路拓寬,還不想付租金!
如果您是 A 的話你會同意嗎?

再者 A 走到 B ,A 本身的用戶因為這是自家的路當然能走,B 要付錢是因為租用了這條道路。
B 走到 A ,B 也是因為上述理由,您能確定 B 所收的線路費不是拿來支付租金嗎?
就像您租了間房子,裡面的水,電,網路費等等,都不需要付嗎?
那房東不就要自行負擔那些費用了?

evil-aries wrote:
您說的頻寬不夠(道路不夠寬),那當然是 A 要自理的,因為他跟每個用戶都收了線路費…
您租用房屋的時候,若在正常使用之下,房子如果年久失修,不堪使用,是租戶負責,還是房東負責?...(恕刪)


就像上面所說的,當初是因為 B 來租用,為什麼 A 要為了 B 去拓寬道路?
就像您租了間 4 坪大的房子,結果親朋好友都來您家住,您跟房東說這房間太小了不夠用,
要房東把這房子整修加大,結果付的租金還是一樣甚至免費,您想想看有可能嗎?

正常來說應該是付更多的錢去租間更大的房子吧~
要是哪天中華電火大哩,把所有民營業者租用光纖.線路全斷光,那民營業者不就全都去喝西北風...
除非中華電是佛心來著的...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