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用手機發簡訊送不送得出去還是得看有無訊號,而且手機小小支打字很不方便。MMS的簡訊因為不知道對方手機種類是否可以接收MMS(像我用老爺機,就無法接收MMS簡訊),並且MMS簡訊或"語音簡訊"都很貴不划算,最好不要用。
只要有威寶的門號和您自設的密碼,用哪一台電腦都可連網發送簡訊,很方便吧!!
而空出來的E770的3G手機放入其他家的2G或3G SIM卡的效益更大。所以,暫時將威寶的SIM卡從您的手機中移出,放到某個"安全的地方"(不見也沒關係),反而可以發揮此威寶門號最大的C/P值。
無聲勝有聲~~威寶還是不錯用的。至少衝著那支990元的E770的低價,就可以很划算地去辦個威寶門號來玩玩了。

martinwu wrote:
威寶的386元月租費,可以抵用成通話費,還是要想辦法打完的,你這樣把威寶的USIM卡收起來偶爾用用,那386元,就容易浪費掉嘍!
我為什麼到後來搞了兩支3G手機在手上,就是因為有兩張USIM卡,一張威寶的,一張中華電信3G數據850型的,剛開始半個月,拔來拔去,拔到煩死了,後來才再買了一隻3G手機專門給中華數據門號用,從此以後就不用再拔來拔去了!~
用NB或電腦上威寶網頁發簡訊,真的比從3G手機發簡訊還要來得方便。由其是若是威寶門號放在3G手機內在收不到訊號的地方,即使打完了簡訊也發不出去。
我現在真的是把威號門號"保存在家中"好好地,然後只上威寶網頁去發簡訊使用,方便又便宜。
發簡訊不需要帶手機。從任何一台可連網的電腦都可發出。
dearjohn wrote:
我是蠻看好VoIP的,
像中華就可以推出行動, 市話, 經由VoIP撥打可以超低價撥通,
這樣的話就可以打死一堆現行的費率....
dearjohnn大大: 我想,我們倒蠻能"互補"的。因為您對中華電的各項費率方案瞭解甚深,所以連"簡訊套餐"或中華電的各項服務都很清楚。蠻能在我們這樣一來一往的文章中,讓其他大大瞭解個中奧秘。不過,若是有人沒有從頭到尾開始看並且一路看下來的話,也很容易斷章取義或是不太清楚。
有關於VoIP這一塊,事實上,我親友已經有人在開始用了,是用台灣固網的VoIP。而從電話號碼上來看也沒什麼特別,因為在台北縣市,也是8個數字的電話。
音質還不錯,至少,它不會讓您感覺太LAG,這是民營業者很想早點擺脫中華固網的一個好方案。
試問,若是您辦了台灣固網的VoIP,而家中的ADSL卻是中華電的,您想,難道台灣固網不想吃ADSL這一塊嗎? 當然想。
但是,民營固網業者現在想到要一一牽線到每個用戶家中裝ADSL,腿就軟了。還不如期待一些新的建築物興建時,直接每戶內建網路頭之後再推行再說。
所以,民營固網業者現在只能單推VoIP,"暫時"不會去和中華固網(中華電信)去搶ADSL這一塊,免得線要重拉。
所以,WIMAX真的是被民營固網業者認為是以後最後一哩的救星。唯有最後一哩"不用拉線",民營固網業者才有機會"完全擺脫"中華固網每月向它們收取的租金。
所以,VoIP最後要玩的話,一定要中華電一起加進去大家一起玩才精彩,現在中華電似乎重點放在HSPDA的3.5G這一塊,所以WIMAX是"大家埋頭苦蓋,墊墊偷吃三碗公"的階段。
待3.5G開台各業者陸續開台時(年底吧! 我猜),大家才知道"現在(4月)"業者到底在做些什麼? 想些什麼? 為什麼2月份時台灣大或遠傳"還在觀望3G"等等的新聞稿是什麼意思。
年底因為若是3.5G開台的時間點和WIMAX導入的時間點哪一個快、哪一個慢時,消費者的思考模式是不太一樣的。
基本上,我對"行動通訊"這一塊很看好。但又不可否認地,我手上也是一堆"成本以下"的固網股票。看在固網股票的份上,不得不注意固網業者現在究竟在做些什麼。
而若是有其他的大大您若是想申辦VoIP的話,現在其實也是個蠻好的時間點,因為若是有"大量市話、長途、國際"的話量需求的話,那當然直接辦民營的VoIP並且從家中的router透過HUB直接接上網路電話機使用也是非常方便的。話費又省。
而行動通訊 mix 固網系統 又是一個"互補"的方案,業者又都是那幾家,他們不約而同地對3.5G 加上WIMAX的期望度都很高。
再加上PC, NB至今年底連OS都要改朝換代,NB硬體已經換了快一半了,還有得"進化",無外乎就等OS 64 bit VISTA出來後能夠直接 support 內建WIMAX ready的軟硬體,再加上行動通訊3.5G的速度對一般人來說已經夠快了。所以到年底是3.5G先開台還是WIMAX先被導入等等的情況未定之下,消費者可以再"觀望"一下許多市場狀況的發展。
現在也有人申辦了3G後就不想辦ADSL了。雖然是少數個案並且無法家人同時上網,不過,也真的很難講未來的發展。
只是,對消費者而言,反應到最後的是如何能夠用最低的成本來打手機、打市話、上網。也不一定是什麼都包月吃到飽才划算。
若是再加上像DOPOD 900這種直接內插3G SIM卡的"端末裝置"再多出來一些(愈小愈好,或是UMPC),看來,以後到底大家是用3.5G SIM卡插入"小NB、小PDA"中拿來做直接語音通訊(以手機的費率方案來計算)還是3.5G SIM卡只是用來"連網",而讓USER能藉由SKYPE、SKYPEOUT來講話,目前真還是沒得準。
我是同步在注意"行動通訊"與"可攜式行動裝置"這兩塊發展。再怎麼看,年底都是一個蠻重要的"爆發點"。而明年會進入"成熟期"。
若是3.5G晚一間開台,現有的WIFI速度也夠快了(802.11g的54M或108M的Super-G),我們也可預期一些"過渡性"產品會先出來。
這些"過渡性"產品只要"長得像手機或PDA"的話,難講大家以後是要買3G或3.5G的"手機",還是要買該"可攜式裝置",電池電力和該裝置的體積會是一個"分水嶺"。 (總不會跌破眼鏡打破人們現有的印象變成"手機只能待機3小時",或是"手機長得和磚頭一樣大"來說服大家使用。
PS. 像磚頭一樣大的裝置不一定要靠在耳朵上講話拿來嚇人,一定是接藍芽耳麥的。
所以,大家現在不管是軟、硬體,能省則省。努力存點錢,等年底或明年的整合性可攜式裝置出來就好。
我暫時沒什麼太多"內容"可以發表了。威寶已經嘗鮮過了,所以也算是擁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支3G手機",不算落伍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