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基地台一定有「集縮比」的任何一家 ISP 公司都有「集縮比」,只是比率高或低而已舉例比方說:基地台有一條光纖對外是 1G(假設),但該地區可能有 500用戶或更多也就是該基地台要負責 500用戶 * 21M = 10.5G顯然超過基地台的對外頻寬 1G。這樣集縮比就是 1:10。這只是舉例,集縮比實際可能更高,視該區域的用戶數量而定。因為不可能每位用戶,每一秒都在滿載狀態,一定有人會閒置,所以「集縮比」是合理的,這樣才能降低成本,降低售價。任何一家 ISP 都有「集縮比」的設計,固網也不例外。一般 ISP 的集縮比在 1:200 左右。也就是說:並不是 ISP 公司限速,而是附近用戶,把基地台(或該區域機房)總頻寬都給用完了,沒有任何剩餘頻寬,變成 "用戶之間互搶頻寬" 的狀態。和時段也有關係,尖峰時段上網熱潮(晚上、假日),一定搶頻寬的。離峰時段(半夜、早上)上網的人少了,基地台總頻寬有剩餘,用戶就能到滿速。當然如果一個基地台(或機房)非常繁忙,鄰近的用戶數量太龐大,ISP 公司是有責任增加基地台頻寬,多幾條光纖,把集縮比給降低下來。這樣使用體驗才不至於掉了漆。樓主的速率浮動這麼大,說明該區域集縮比太高。不然就是有下載狂,每秒一直在 P2P 狂下載。但還算可以,飄的不是太離譜。有些 ISP 尖峰時段,看對岸影音視頻,是完全不會動的,幾近斷線狀態。這家的還算好,至少還會動。理論上要有人閒置,集縮比才能成立。但如果所有人都是狂下載,滿載,那總頻寬一下就爆掉了。變成用戶之間在互搶頻寬。電信公司根本就不必特地去限速,因為基地台一條光纖頻寬多少,都是固定的,不可能超出使用的。就算都沒人去用,月租年租也是照樣付那些錢。住在用戶數量龐大,或附近都是下載狂地方的人,就比較簑了,很容易就會變成用戶互搶頻寬狀態而自然降速。這個放到哪一家電信或ISP 都是一樣的。沒有最好的 ISP,只有適不適合的問題,最好就是挑那區域最少人用的,集縮比最低。所以就會看到評論分兩派,一派是認為台星價錢夠親民,要大肆宣傳,刺激一下三雄也降價。這一派屬於大愛的,正義心強烈,看不慣那些吸血的奸商,認為應該用言語來改變世界變更好。另一派認為:不應大肆宣傳,用的人若多起來,集縮比也會高起來,自己用的好要低調。這一派屬於自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