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關於手機發射訊號的涵蓋區域

請問,手機在發射訊號的時候

他是一個全向性天線嗎?

如果是的話那應該360度立體角的微波訊號輻射都一樣強

可是講電話時面向頭的那一側,微波不是會有很大部分會被頭給吸收掉嗎?

這樣子為何還能順利的完成通訊的功能呢?


甚至還有人說,手機設計上是背面訊號輻射較強

打電話時是螢幕面向頭部所以輻射較弱

是否真的是如此呢?

那這樣把手機放口袋裡,背部朝內的話訊號不就都被人體吸收掉了

無論上網或是免持講電話都很難對外聯繫了啊~


關於手機發射訊號的涵蓋區域
2016-11-08 1:09 發佈
小聖狗兒 wrote:
請問,手機在發射訊號...(恕刪)


每種手機天線設計都不太一樣唷,是不是全向看天線設計囉~
建議可以研究Antenna Pattern或Radiation Pattern~

大大的附圖可以搜尋關鍵字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既然大大找的到圖相信也多少有所了解吧,
小弟沒有研究,可以話還請研究跟我們分享一下~

話說大家也很好奇人體會吸收掉多少電磁輻射微波? 難道有87%這麼多嗎?
聽說人體也會有天線效果耶,這樣就不怕無法對外聯繫,到底是如何辦到的呢?
難道是人體介質不同會吸收遮蔽電磁輻射,也會反射電磁輻射嗎,
怎麼跟光線打到水一樣會有入射反射和偏向效果類似,是否真的是如此呢?
這部分大大可以詳細研究一下~
文獻資料還提到說人體改變天線功率增益及天線輸入阻抗與損耗一堆有的沒的~很神奇

最近看到一篇研究,可以上網查的到~
由美國聯邦政府食藥署委託國家毒物計畫團隊實施,耗資兩千五百萬美金、歷時兩年的手機電磁波動物實驗研究。研究團隊發現,雄性曝露在手機電磁波下的實驗鼠罹患特殊腫瘤的比例比未曝露者高。
但在實驗結果研究分析中,雌性實驗鼠在腦部與心臟的各項標的疾病都與對照組沒有顯著差異;換句話說,所有的現象只在雄性實驗鼠身上看到,這是非常奇怪的。此外,曝露在電磁波下的實驗組比對照組擁有更長的平均壽命。從這個研究中,我們竟然能同時觀察到「電磁波促使腫瘤發生」與「延長壽命」兩種矛盾的現象。

看起來多曝露在電磁波下還可以擁有更長的平均壽命,延年益壽效果~
大大有興趣可以研究一下,或許會有87分成果~

覺得大大對這方面知識非常渴求,PTT和01問了一堆這類文章~
建議可以再去念個博士班,或是去研究機構上班,
可以讓你更快速方便找到解答和更寬廣的眼界~

樓主在PTT提過是交大學士與清華碩士畢業,曾任高科技產業課長&高級工程師,
多益金色證書,還是位老師,這麼優秀的理工人,
相信這些問題都難不倒你的,去圖書館或網路上找找資料應該不難~
網路上都是公開資訊,很多資源要好好利用唷~
小聖狗兒 wrote:
請問,手機在發射訊...(恕刪)

樓主問:
”可是講電話時面向頭的那一側,微波不是會有很大部分會被頭給吸收掉嗎?
這樣子為何還能順利的完成通訊的功能呢?

…………………………………………………………………………

wifi 熱點的前後左右上下的人都可使用wifi 熱點的信號。

手機的通訊與發射功率設計原理:
也就是說 一定要讓手機的發射功率讓它扣除(人體吸收,建築物阻擋,游動汽車,空中一大堆看不見的無線電波干擾)後
能然有足夠的POWER 讓它與最近的基地台連上線 完成通訊。
有些疑問可以從電磁學或物理學找到解釋,電磁波是由「電場(Electric field)」與「磁場(Magnetic field)」交互作用而產生的一種「能量(Energy)」,這種能量在前進的時候就像水波一樣會依照一定的頻率不停地振動。

電磁波具有振幅(Amplitude)、波長(Wavelength)與頻率(Frequency),
其中最重要的特性就是:波長與頻率成反比;頻率與能量成正比。

當電磁波從一種介質入射於另一種介質時,假若兩種介質的折射率不相等,則會產生折射現象,電磁波的方向和速度會改變。
通過不同介質時,會發生折射、反射、繞射、散射及吸收等現象。
依頻率特性不同,
頻率越低波長越長,其衰減也越少,也越容易繞過障礙物繼續傳播。
頻率越高波長越短,其衰減也越多,但也越容易穿透傳播,只不過能量衰減幅度會很大。

電磁波頻譜


嗯,我知道手機現在設計上是以PIFA天線為主

也可能在主機板那面塗上反射層,讓腦部所吸收的電磁波降低

但我主要的疑問是手機「背面」的場型分佈

是否真如我貼的圖中所述那樣,是在完全無遮蔽的情況下,

釋放出大面積的場型呢?


還有一點疑問是,SAR值測試的是手機放在耳邊通話中的情況

那如果背面的場型具有更大的無遮蔽輻射量

是否我們把背面放在口袋裡,使用免持聽筒講電話,還比正面放在頭邊講話的SAR值來得高呢?
小聖狗兒 wrote:
嗯,我知道手機現在設...(恕刪)


我覺得樓上大大用電磁學和物理學來解釋就蠻清楚的,
而且網路上很多文獻資料可以參考解釋你的疑問。

場型分佈理論值與模擬結果和實際分布其實應該也蠻接近的。

SAR值一般指的是輻射被頭部的軟組織吸收的比率,SAR值越低,輻射被腦部吸收的量越少。但是這並不表示SAR等級與手機用戶的健康有直接關係。

在台灣上市的手機也都要經過送驗NCC檢驗過才會上市
可以參考3C部落客的:如何查詢手機電磁波輻射量(SAR值)?
使用攜帶式耳機會降低手機電磁波對腦部的影響?
看起來現在手機送驗的SAR值都明顯低於NCC規範的2.0W/kg還要少許多。

感覺你對於電磁學或物理學的理論基礎很不足夠,
為何會有[把背面放在口袋裡,使用免持聽筒講電話,還比正面放在頭邊講話的SAR值來得高呢?]
這個理論呢?

難道不知道電磁波能量(功率)強度會隨著距離平方成反比嗎?
距離平方成反比這是蠻大的衰減幅度。

電磁波在自由空間的路徑損失是指在毫無阻礙物的情況下,訊號功率的強度會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以行動電話使用頻段800~2000 MHz為例,在自由空間路徑損失下,同樣距離,頻率越高,訊號功率的衰弱越多。
而且電磁波在遇到不同介質與阻礙時衰減幅度會更快速。

luck1177 wrote:
感覺你對於電磁學或物理學的理論基礎很不足夠,
為何會有[把背面放在口袋裡,使用免持聽筒講電話,還比正面放在頭邊講話的SAR值來得高呢?]
這個理論呢?


我會有這個疑問,是因為SAR值並不只限於頭部
(頭部的只是最狹義的SAR值)

還包括身體、其他部位、上下左右都會量測等

那麼如果同樣是零距離貼著,手機背面和正面相比較而言

是否背面的SAR值會大於正面呢?

小聖狗兒 wrote:
我會有這個疑問,是因...(恕刪)


理論討論過了你這疑問同理可知...

luck1177 wrote:
理論討論過了你這疑...(恕刪)


但是我不了解SAR值是不是一個全面性指標

他有沒有包含手機使用者各種情況

例如說「背面電磁場,距離身體0cm的比吸收率多少」

還是說標示的值都只有正面呢?

那這樣會不會造成,手機背面的SAR值超過標定SAR值的情況~

對消費者保護方面較不足呢?

小聖狗兒 wrote:
但是我不了解SAR...(恕刪)




手機電磁波輻射量標準, 國際上以SAR值為標準.SAR值(電磁波能量比吸收率,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代表生物體(包括人體)每單位公斤在單位時間內所吸收的功率,以w/kg為單位. SAR值越低,輻射被吸收的量越少。台灣NCC規範的手機SAR值限制是不得超過2.0W/kg, 與歐洲標準一樣, 美國的SAR標準則以1.6W/kg為標準, 德國SAR值小於0.6 W/Kg則可以張貼」藍天使標章」. 目前市售通過NCC檢驗的手機SAR值約在1.83W/kg至0.016W/kg之間. 若對電磁波較敏感的人, 可以選擇SAR值低於0.6W/Kg的手機

另外怕死就不要使用, 寫信郵寄就好!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