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 大陸的行動支付普及率還是滿高的, 可以因為他們銀行間作業繁瑣及信用卡使用不普及的關係吧! 以其微信支付來說, 一般賣場商店都可用微信支付, 甚至個人間的帳務往來, 都可用微信直接轉帳.
台灣現在的行動支付, 其運作方式大部分都藉由NFC來運作, 另外還要看電信公司與銀行間是否有合作才能使用. 因NFC功能大部分只有高端手機才會有的配備, 加上各電信公司在此方面與銀行的合作差異很大, 使得台灣的行動支付常因換手機或NP其他電信公司後, 無法再使用. 以上種種導致台灣的行動支付使用率極低.
在大陸, 以微信支付為例, 只要在微信支付中認證個人的銀行帳號, 便可將銀行帳戶中的錢與微信支付帳戶中的錢互相轉移, 進而使用微信支付帳戶中的錢來進行轉帳付款等動作. 使用微信支付, 微信會產生二維條碼, 結帳時只要店家掃瞄此條碼, 即可完成使用微信支付來付帳的動作. 這樣的使用方式, 無需藉由NFC運作, 更不需要電信公司與銀行間的合作(因為此支付只有微信與銀行間的關係, 和電信公司無關), 所以只要有微信帳號與銀行帳號, 每個人都可使用! 無需受限於手機是否具備NFC功能或電信公司與銀行間業務合作的關係來受限制.
目前Line中的line幣就有點像微信支付這樣, 只是普及率真的還差很多!
我個人常需大陸台灣兩地跑, 使用微信支付, 我當然也會怕萬一手機掉了或微信帳戶被盜用, 這方面支付的安全性. 所以我在大陸除了公司薪資使用的帳戶外, 我另外再申請一個銀行帳戶專門綁定微信支付使用, 通常這個帳戶只存入少數的金額, 足夠我平常微信支付使用, 以減少被盜用的損失.
當然大陸的這種支付, 有一點本質上與台灣不一樣, 台灣可用NFC信用卡付款, 大陸則是要在帳戶中存入一筆錢, 才可消費.
以上是我個人的瞭解, 不知各位大大希望台灣的行動支付走哪種方式較好?
微信支付優勢是 挾著早在QQ時代用戶就很普及,幾乎人人都有帳戶,
現在進入WeChat時代也是有手機就幾乎有帳戶,
要推動遠比台灣任一支付方式容易.
台灣行動支付推不起來最大的原因是:
1.信用卡, 悠遊聯名卡(由信用卡帳戶自動圈存)普及,而且便利商店早在90年代就很方便, 所以行動支付誘因不大,
像家中長輩還是習慣拿零錢去便利商店買東西.
2.業者不支持, 狂推自己的儲值卡, 悠遊卡走入小額消費被銀行公會卡了很多年
(問題是台灣又不像歐美紐澳或中國大部分的人習慣以銀行提款卡消費),
中國人是人人有銀聯卡,早就習慣用銀聯卡消費, 進入行動支付時代只要"綁定"就可以直接使用.
台灣現在光是四大超商就有兩大體系的支付APP,你還必須有各自合作銀行的信用卡才能綁定扣款.
就先前在美國與紐澳的經驗, 早在90年代用磁條金融卡就幾乎到處都可以直接消費扣款,
所以當我們在笑人家提款卡沒有晶片,當我們在驕傲台灣VisaWave裝機率比人家高的時候之前,
人家早就很習慣結帳,刷卡,輸入密碼完成交易,
台灣人還在等簽單,簽名,等簽單存根與發票...而且大部分店家還不願意收信用卡.
說到這個...要不是Uber進來, 小黃還不知道要拖幾年才會大方歡迎用刷信用卡或悠遊卡付款
(先前就多次遇到司機藉故要你付現...明明叫車有先指定要信用卡,不是路邊隨便攔)
塑膠貨幣推動不順暢,要進入行動支付也不會更容易,
就像最基本的台灣連麥當勞都只能付現金!
對了NFC只是種媒介,弄得好的話簡單的條碼就可以完成安全的交易,
就像你也不能說ApplePay很好用,所以最好單推ApplePay就好.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General_Lee wrote:
說實在的, 大陸的...(恕刪)
我個人來說我偏向兩者並行的方式 ~
大陸不論是 支付寶、微信錢包 等,
很多是因為許多手機沒有 NFC 功能,
所以改用條碼、QRcode 等方式來掃描付款。
雖然台灣的手機 NFC 普及率高一些,
但台灣直到現在 2016 了,還是很多手機沒有 NFC 裝置,
甚至連主打的款式都沒有,像是 ASUS 的 zenfone 3、 zenfone 3 U 等都沒 NFC 裝置。
這樣的狀況就變成很多手機沒辦法使用 Android Pay、Samsung Pay 這類的 NFC 服務,
所以只能走跟支付寶、微信同樣的方式。
然而 支付寶、微信這類的方式在台灣普及率更低,比 NFC 感應扣款低很多,
畢竟台灣人大多已經習慣 悠遊卡、一卡通等消費方式。
支付寶、微信 是因為規模夠大,
資本夠雄厚,可以打入 大街小巷 的店家 ~
台灣現在很多 第三方支付 (ex. Pi 錢包、歐付寶)
即使有心,也是有心無力,畢竟要打入全台商家談何容易,
需要的資本、誘因、優惠、利益分配等等不是那麼容易的 .....
台灣目前在我看來真正有能力做出 第三方支付的,
就屬 悠遊卡、一卡通 這兩家公司,
假設使用者 可以建立一個虛擬的帳戶在 悠遊卡、一卡通公司,
消費、轉帳、分帳、送禮等等,所有交易都在 這些虛擬帳戶內進行,
進帳的錢可以拿去儲值 悠遊卡、一卡通,或者轉入自己的銀行帳戶內 ~
(也就是學 支付寶、微信錢包的方式)
這樣做就算使用者使用的銀行不同,轉帳也不需手續費。
不論是去消費買東西,還是商家收錢、與朋友出去吃飯分帳,
還錢給朋友等等,
透過虛擬第三方支付的帳戶也可以立即進帳,
時間不用一秒就完成。
這也是支付寶成功的地方所在 ~
不過我至今還是不知道為何 悠遊卡、一卡通 公司似乎沒有意願發展第三方支付就是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