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工商時報 科技要聞/A15版 2012-11-21
對於台灣4G發照政策,馬博策認為,以5MHz為最小發照單位確實頗具挑戰,畢竟LTE技術至少需求15~20MHz頻寬且世界各國都以15~20M Hz為發照單位,但就發照時程來看,他並不認為台灣4G發照時程過慢,但因為台灣在3G發展遠遠領先世界各國,才會讓人覺得4G發展似覺有點晚。
所謂台灣的3G發展遠遠領先世界各國,是指頻寬、穩定度、還是價格?
可是如果遙遙領先,為甚麼交通部長還說網路塞車是因為吃到飽?
j808010 wrote:
節錄自工商時報 科...(恕刪)
就我來看,如果你想和韓國或者日本、香港、新加坡做比較,是多少有點不公平。
尤其日本,他早期PHS之後是直接跳到CDMA2000。沒有GSM系統。中間空白一段。
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歐洲地區較多人還是在使用GSM為多。
使用3G的用戶數還是這兩年才升高,但用戶數比不上臺灣比率。
但我不認為臺灣可以稱為遙遙領先,應該說在前段班這點是一定有的。
臺灣由GSM進入3G時程是比較快的。這是可以確定的。
但是3G(WCDMA2000/CDMA2000)啟用不足十年,就直接進入4G,正因為需求因素,所以顯得較慢。
一方面業者投入3G時間不算長,不像GSM早就賺回本又還在賺。
但實話是臺灣的3G覆蓋率的確可以說世界一流,所以臺灣WCDMA才會慢,因為用戶數較高。
正因為3G覆蓋率高,才會使得4G對於大部份消費者並非必要的選擇。業者自然也比較消極了。
不然說實話,我們如果只是用手機而己,LTE能帶給我們的體驗並非完全必要了。
但去年底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中華電信在資訊展有架LTE體驗,在當時大家還沒重視4G的同時?
說實話,我覺得臺灣人很容易跟別人比較,人家都有了,我們怎麼沒有。往往乎視了臺灣有時走在前端。
如果不拿密集性地區比較,你看看美國、日本、澳洲3G上網多貴,更別提4G了。
我不是不支持4G LTE早日上市,但有時候你換個角度想想,會有不同的看法。
動嘴巴報怨每個人都會,因為今天不是你去做,不是你要去花資源。
我們都是希望臺灣好,但是有時候也得理性點,至少這兩三年後,也會有LTE可以用了。
ps.我常去大陸,對岸的3G也沒快多少。地鐵還會收不到。但香港就真的好點,但有時候也會慢到不會動。
理性勝於感性的原因在於「理性」看得出現實,「感性」卻能袜掉事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