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上用的遊戲機 比 Wii 更先進 還可以網路連線

電視新聞報導 :

工研院推出復健小天使

帥哥示範



長庚臨床試驗效果良好




一台 NB 搞定



工研院醫材中心主任 ( 耳溫槍發明人 台灣之光 !!!!! 台灣之光 !!!!! )




2007-11-13 22:06 發佈
這是4年前的新聞嗎?

eye1 wrote:
新聞 :

...(恕刪)
這跟Wii是不同種類的東西,比較接近這種機制的遊戲是Sony出的EyeToy
重點是遊戲啊 沒有一直出遊戲 怎麼能贏wii呢

說到這 惡靈古堡射擊版 安布雷拉編年史 聽說地下街有了!!!

老實說,這根本就是EyeToy
不同的是EyeToy的聲光效果比這個好多了,
這種東西拿去市場賣可能會先被告.....
研發團隊沒人玩ps2嗎?

matal wrote:
老實說,這根本就是E...(恕刪)


說實在的,工研院做的和業界不同,畢竟有一半左右的研究經費是從政府來的,所以要投入一些比較先驅的發展(就是目前沒有市場的技術,但是未來可以轉移給國內廠商)。而且以工研院的研發策略,如果某樣東西的專利被塞滿,就不會花時間投人力下去,因為做出來也不能用,要做,一定就是有可以迴避的空間。

工研院基本上不會去做『純遊戲』,因為這是太末端的產品,經費照理來說不會下來,通常做的都是技術的研發(可能是科專之類政府的錢,或是和某些廠商合作),或是市場沒有的應用方向(以廠商合作為主,類似輔導或分工的型態),所以我猜測做這東西的主要目的就是復健,只是型態是遊戲(有看過或是體驗過復健的朋友們應該都認同以遊戲的型態進行會比較有趣吧),當初他們計畫書上應該也是這樣寫吧。所以各位也不要想太多,這產品應該不會用這種姿態拿出來當作遊戲賣錢。

此外,閒聊一下,有接觸過影像處理的應該知道,這種單靠攝影機來判定動態的方法太多種,涉及的元素千變萬化:背景、速度、環境光源、角度、距離、解析度等,都會影響到判定的成功率與運算效能。如果只是要完成一個最簡單的視覺控制(擷取影像,取背景->偵測移動物體位置->去雜訊->替代滑鼠),有經驗的人一兩天就可以完成雛型,但可能只能在有限的環境條件下使用。

老實說,當年小弟還是小學生時(約15年前)曾在美國LA附近的大賣場中看過類似的展示,只不過他們是做成以人影碰觸牆上投影圖像來互動,可以拍球或是敲響鈴鐺,當時是讓我興奮好久,勉強算是撫平等一堆女生去逛衣服的無聊時光。

光靠新聞我也看不出來這團隊的演算法強健到怎樣的地步,所以也不知道技術到底有沒有比Eye Toy高,不過就專利技術方面,應該是很容易就可以避開了。...
一個亂七八糟的敗家紀錄 http://blog.xuite.net/reastlin/diaryblog
請問一下 大家看得到我那四張圖嗎 ? 我是從 yahoo 的 blog 傳過來的 but 有些人反應看不到圖 而我自己看得到

另外很多網友貼的是從 mobile01 貼過來的資訊 是如何辦到的 ?
我們先進的設備.居然是日本已經淘汰的東西
它的演算法據我了解是手的顏色 所以頭有同樣顏色也會粘到
這種應該是先抓一個不會動的背景,再處理會動的部份(人)吧?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