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al wrote:老實說,這根本就是E...(恕刪) 說實在的,工研院做的和業界不同,畢竟有一半左右的研究經費是從政府來的,所以要投入一些比較先驅的發展(就是目前沒有市場的技術,但是未來可以轉移給國內廠商)。而且以工研院的研發策略,如果某樣東西的專利被塞滿,就不會花時間投人力下去,因為做出來也不能用,要做,一定就是有可以迴避的空間。工研院基本上不會去做『純遊戲』,因為這是太末端的產品,經費照理來說不會下來,通常做的都是技術的研發(可能是科專之類政府的錢,或是和某些廠商合作),或是市場沒有的應用方向(以廠商合作為主,類似輔導或分工的型態),所以我猜測做這東西的主要目的就是復健,只是型態是遊戲(有看過或是體驗過復健的朋友們應該都認同以遊戲的型態進行會比較有趣吧),當初他們計畫書上應該也是這樣寫吧。所以各位也不要想太多,這產品應該不會用這種姿態拿出來當作遊戲賣錢。此外,閒聊一下,有接觸過影像處理的應該知道,這種單靠攝影機來判定動態的方法太多種,涉及的元素千變萬化:背景、速度、環境光源、角度、距離、解析度等,都會影響到判定的成功率與運算效能。如果只是要完成一個最簡單的視覺控制(擷取影像,取背景->偵測移動物體位置->去雜訊->替代滑鼠),有經驗的人一兩天就可以完成雛型,但可能只能在有限的環境條件下使用。老實說,當年小弟還是小學生時(約15年前)曾在美國LA附近的大賣場中看過類似的展示,只不過他們是做成以人影碰觸牆上投影圖像來互動,可以拍球或是敲響鈴鐺,當時是讓我興奮好久,勉強算是撫平等一堆女生去逛衣服的無聊時光。光靠新聞我也看不出來這團隊的演算法強健到怎樣的地步,所以也不知道技術到底有沒有比Eye Toy高,不過就專利技術方面,應該是很容易就可以避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