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一個星期以來, 先花三天把Jordan Challenge破了, 之後就進軍My Player Mode, 目前第一個球季也打了接近30場, 想說就上來跟各位版友交流一下遊戲心得 =)
Jordan Challenges:
基本上用Jordan得分是很簡單的事, 尤其是進加罰簡直是每場都有幾次. 罰球更是簡單, 我大概有99%的命中率... 除了Celtic那場比賽不一定要贏所以隨便打就好, 不然要贏球也不難, 就是防守時掌控好禁區防守就好了. 再來就是S&L大法, 打的好的比賽到半場就要Save & Quit, 然後再重新Load進來比賽.
尤其是跟Drexler比賽的那場, 半場要得35分, 6顆三分球, 還要把Drexler的得分壓在20以下 (事實上不能讓他得到20分, 只能得19分, 不然還是失敗). Jordan的三分線不像Kobe那麼準, 所以半場要進6顆, 比賽還要贏就會比較有一點難度. 這場比賽沒有S&L大法恐怕會花不少時間, 我運氣不錯, 第一次就過, 半場儲存後下半場重打一次, 因為給Drexler得了20分電腦判定我沒有過 (所以才很嘔), 叫進度重中場再重打. 不過跟Wilkins就打了兩場才過, 因為第一次沒有設定防守壓力/包夾.
在跟Drexler和Wilkins這兩場比賽要壓低對手得分的比賽, 我都先進去設定Double Team/防守壓力, 其他人得分都沒問題, 就是不能讓這兩人得分.
另外有兩場比賽, The Flu還有Father's Day這兩場, 都要讓Jordan有接近大三元的表現, 助攻就是要多傳給射手 (Paxon/Kerr), Pippen三分外線不夠準, 兩分還勉強可以. 還有一個戰術就是上半場盡量得分, 下半場對方就會一直Double Team Jordan, 這時候就替換球員全部以外線射手為主. Bulls禁區的攻勢, 就不要太勉強Luc Longley/Wellingdon了, 我被他們氣死很多次, 除了防守籃板外幾乎沒有什麼用.
籃板方面我覺得反而比較難, 我都把Jordan調去守對方的SF, 這樣離籃板比較近, 可以衝進去搶防守籃板. 可是自己隊上的Rodman跟中鋒都是大敵, 別忘了還有別隊的Karl Malone/Shawn Kemp都是禁區悍將, 如果同時起跳的話十之八九都是搶輸, 所以籃板我大多是靠運氣用撿來的. 一有空檔就要去籃下蹲, 有時候太早起跳會辦判Goal Tending, 那也無所謂了(前提是比數要拉的開).
跟Magic Johnson的Lakers比賽那個系列, 得分很簡單, 不過每場助攻都要保持11個, 就要一點功夫了.
===============================================================
破了Jordan Challenge後會解開讓你用年輕的Jordan打My Player的模式, 一開始屬性就79, 而且Dunk已經99了, 所以算是超級簡單的模式. 你還可以自己選球隊讓Jordan去打, 空間很大, 我進去逛一逛之後就回去自創球員了. 因為覺得這樣比較有挑戰性.
一往如常, 還是選PG, 因為可以自幹比較多, 也不用看人臉色 (尤其這代有比賽後要回答媒體問題, 還會影響到隊友的關係). 不過我創了一個比較高的PG, 6'7", 因為根據以往經驗, 到時候如果嫌矮想要長高1吋都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還是還是一開始就給他高一點, 最少外線/籃板/火鍋都會有比較大的優勢 (事後證明結果也的確如此). 球員型態一定一定一定是選Atheletic體能型的, 因為如果是選得分型的PG, Speed只有75, 體能型的一開始就有85, Speed差10可是差很~~~~多的.
進去後跟上一代也是一樣, 先有一些熱身賽, 不過比賽前先用S&L大法把Speed洗到最高. 沒出差錯的話, 在你打第一場正式比賽前你的Speed就已經是全聯盟最快的了. 然後Quickness也要練, Lay up也是, 我習慣是打衝力性十足的切入型球員, 血脈噴張的灌籃跟多次的拉竿是一定要有的啦, 所以點數都投在這邊. 但是一開始的時候還是乖一點比較好, 尤其是比賽上場時間都很短的時候, 以PG來說, 助攻給的 Rating比進球還要高不少, 所以如果要拼評分的話, 助攻是越多越好. 但是我也發現一個問題, 就是傳球判斷很奇怪, 有時候我明明是要傳給前面的禁區, 但是他卻把我傳到下一個在三分線外的球員, 這種跨場的傳球十之八九都是被人家抄走, 所以失誤就一堆, 一個失誤扣分可是扣很多的..... 所以很嘔!! 而且這種事屢見不鮮, 每場比賽都會發生幾次, 雖然並不一定都會被抄走, 可是也白白浪費了很多助攻的機會, 有時候籃下空檔, 可是電腦卻傳錯人, 這時候就會很嘔, 所以還是手腳要快一點多用直接指定傳球, 最少這樣不會被電腦胡搞.
身高高真的很有優勢, 尤其是對上6呎以下的後衛, 切入失敗時被卡住也沒問題, fake一下再跳投, 即使對方有跳起攔阻, 還是有不低的命中率 (前提是自己射球也要有一定水準啦). 籃板也是, 雖然搶輸中鋒或前鋒, 但是要是對方後衛跟你落單在籃下, 就是都是自己的了 (當然也是有例外, 像是Jason Kidd雖然不高可是籃板能力卻不錯, 常常搶輸他). 搶到進攻籃板後要是對方禁區球員不在, 也可以用身高硬吃, 方便很多. 不過要是對方禁區有人, 自己還是摸摸鼻子傳出去, 或是運出去比較好, 因為吃火鍋扣分也是扣很兇的!
還有一個新的特點, 就是 Key Game, 通常遇到重要的比賽, 或是對方跟你同位置的超明星球員時都會有, 像我的控衛是在西區, 每次遇到黃蜂的Chris Paul就都是Key Game, 偏偏這傢伙又超難守, 所以要拿好的Rating其實也沒那麼容易, 尤其是自己防守功夫還沒到家的時候... 也叫不動電腦來包夾, 就只能看對方一直吃死你, 很無力的看自己的Rating掉到 D+.... (第一次遇上真的是這樣) Orz
目前為止打了差不多季賽30場, 入選過Player of the Week兩次, 也是Rookie of the Month, 數據上也有很好的表現(除了每場3.2失誤偏高). 更從Russell Westbrook手中搶過來先發控衛的位置, 25ppg/6籃板/6助攻, 對一個評分不到50的球員來說以經是怪物級的水準了.
fcn wrote:
不過比賽前先用S&L大法把Speed洗到最高
這個指的是!?
比賽到一半 Save & Quit 玩之後再回來打,為什麼能洗Speed!?
還是這裡指的是洗Drill 的 dribble !?
作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分別!
litfal wrote:
我覺得2k11跳投比...(恕刪)
沒錯, 現在我也是把中距離跳投練到90左右, 最少我的球員有身高優勢(6'7"PG)所以外線射球還沒被蓋過, 平常半場進攻也很少用切入上籃了, 大多是切進去到底線跳投, 即使不進八成也能拿到Good Shot的評分加分.
另外一個撇步就是偷跑, 防守時對方球一射出去快到籃板時就開始跑, 這樣自己隊友撿到籃板的話馬上就長傳快攻, 加分加很快, 每次都有 Fast Break + Good Shot Selection + Slam Dunk三個加分, 不用半場就已經加滿到A+了, 每節8分鐘的比賽也可以輕鬆的得到50分, 只不過自己球員籃板數據會變少, 不過PG的Milestone裡面印象中也沒有籃板, 只有助攻而已, 所以也不是太重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