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第一次次世代遊戲機大戰 - Playstation vs SEGA Saturn 15週年回願 (最終章: SEGA SATURN的最後一隻遊戲 #57)

(歡迎大家討論)
15年前的
11月22日, 是SEGA Saturn日本版首賣日
十一日後, 也就是12月3日, 是當年初進遊戲機市場, SONY的Playstation的日本版首賣日

有經歷過第一次次世代遊戲機大戰的機迷應該都記得當年兩廠(當然還有任天堂, 但N64不斷delay早已令它未打先輸)
的競爭比今天有過之而無不及

今日的HD遊戲機大戰, 除極少數第一二厰作品外
現在美國Game厰出game基本上都是大小通吃,
近日的COD:MW2, PS3有份, XBOX 360有得玩, PC有得玩, 連NDS都不放過
在過住的日子根本就不可能發生
當對手即將推出一作品時, 唯一的方法就是推出一些類似玩法的東西
用香港話簡單一點就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這樣的競爭亦令很多佳作都是在第一次次世代遊戲機大戰期間誕生

本文的目的就是為了記念這個電子遊戲極速成長和白熱競爭的年代

本文由11月22日起至12月3日, 分十篇介紹不同時期的重要作
當然亦會同時介紹一下對手會推出甚麼作品還擊


(十集的內容已定好了 )
1. 開國功臣作 => #15
2. 賽車遊戲大戰 => #20
3. 2D格鬥遊戲大戰 => #24
4. 3D格鬥遊戲大戰 => #36
5. SEGA SATURN的獨家大作 => #38
6. PS 的重要大作 => #40
7. 3D條約下的恐佈大作 => #51
8. 3D動作過關大混戰 => #55
9. SCE的不同嘗試 => #49
10. SEGA SATURN的最後一隻遊戲 => #57

我的Game CDs

PS陣營


Saturn陣營
來自香港 把香港新奇好玩的東西帶到01去 請多多指教
2009-11-23 1:25 發佈
Chapter 0
今日首先介紹一下兩大主角: SEGA Saturn和Playstation

1994年未1995年初要買得到這對冤家, 請先付港幣10,000 (NT$42,000)大元
在台灣這東西當年要多少錢呢?


第一個主角是SEGA Saturn
按Wikipeia及香港遊戲誌1996年年鑑所述, SS的主要機能如下:
兩粒 Hitachi SH-2 RISC 32BIT 28.6MHz CPU
Motorola 68000 CPU(聲音用)- 11MHz, 另加Yahama 音效晶片
Hitachi SH-1 CPU ﹣控制CD-ROM
兩粒GPU - VDP1 和 VDP2 - VDP1負責畫多邊形 (3D) / 角色 (2D) - VDP2就負責畫背景
還有一粒Hitachi 的MCU
共8大晶片

2MB 主記憶
1.5MB VDP1, 0.5MB VDP2 Display RAM
0.5MB 聲音用記憶
0.5MB CD-ROM 記憶

============================
至於Playstation方面, 結構就簡單得多
CPU: R-3000A 32BIT RISC CPU (33.8688 MHz), 內置動畫解壓功能, CPU由SGI (著名繪圖晶片公司), LSI和SONY一同開發
SONY自家Geometry transformation engine GPU 用作畫圖之用
SONY自家聲音晶片

2MB 主記憶
1MB Display RAM
0.5MB 聲音用記憶
32K CD-ROM 記憶

============================

就以上數據, 大家對兩機的主要機能有初步的印像
SS某程度上就像一台90年代初的業務用機台
雙CPU + 雙VDP + 68000作為sound chip 和世嘉80年代未的業務機台
(例如System 32, X-board和Y-board)簡直就像是一個番印
若能善用這個設計, 寫出來的遊戲應當是很出色的, 可是當年懂寫雙CPU程式的人很少
(註: 即使現今多核CPU橫行的年代, 很多人寫出來的程式都未能善同雙核優勢)
而SS這件八晶片怪物更是難到不少開發人員

相反, Playstation和90年代流行的的單CPU + 單GPU的電腦相近的多
表面上機能的確較Saturn差一點, 但遊戲的開發難度較低
而且Playstation還有較優異設計的GPU和播片晶片
這使Playstation有一個良好的開始
但當然PS的缺點亦不少的
例如讀碟遠較SS慢, 處理2D時極吃力等
來自香港 把香港新奇好玩的東西帶到01去 請多多指教
好耶~那時我正在外島服役 好不容易放假回台灣馬上買了一台SS (我是SEGA愛好者) 尤其是VR快打簡直就是大型電玩翻版 下次PO我的卡帶 應該有1~200片吧 PS就沒買了
小弟也很榮幸當時買了兩霸之一的PS
PS是1994年12月3日發售的(取123之意)
小弟是1995年1月16日在鳳山火車站前買的(那家店不知道還在不在,我當時高一)
當時PS買16800
SS好像快20000吧
入手的遊戲鬥神傳與實感賽車(光碟片還是黑的)
周邊實感賽車的特製手把(用轉的)
老闆還很好心的送我一片遊戲音樂光碟

記得當時還老土的我
剛放光碟片到PS開機
我~怎麼沒反應....(幼小的心靈開始警張)
老闆~小弟弟!CD片要壓下去,不然不會轉
我~喔!我以前沒玩過~

然後放實感賽車和鬥神傳真的超有立體感(阿爸~謝謝你)
只要從SFC到SS/PS的玩家應該會有深刻的感受

回家之後就開始用保鮮膜包PS(不要笑我~應該有很多人這麼做)
只保留散熱孔與CD蓋開口

之後只要來我家的朋友我都會放鬥神傳給他們玩(只有一隻手把)
當然朋友也是很羨慕~~
還好我家在4樓
如果住在1樓應該會有很多小孩子在窗外看吧~~

之後PS還是不敵X晶片的誘惑
就拿去開刀了~~(是你經不起誘惑吧~)
(這是歷史~不鼓勵大家這麼做~現在我只玩正版)

當時班上有人買FX
沒人買SS
我都用零用錢買尖端的電玩雜誌給大家play
就這樣過了快樂的高中(我覺得比較像糜爛...)

上了大學之後帶到宿舍玩快打旋風3D板
又造成了不少話題~~

期間換過磁頭1500
修過主機板3000
最後賣給同學3000結束了它漂泊的一生~~

在PS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鬥神傳,實感賽車,純愛手扎,FF7
其中純愛手扎我還玩到14人全破
伊集院最簡單
常常打電話給她就可以了(魅力也要高)
打了三年也花了不少電話費
還好她家超有錢
以後慢慢在從娘家討回(包括肉體...)
「次世代」這個詞可以這樣用嗎?所以第一次世代的電燈是愛迪生白熾燈泡,第一個次世代個人電腦是8088?
當年小弟買的第一台也是ps
第一片game是鬥神傳2(原版) ~ 第2片是超熱門的太vii(原版)喔
現在還有一台PsOne拿來玩還在的ooxx片= =
因為ps3可以玩ps game,所以又去收了一些ps原版的精選集來玩
目前手上剩的ps原版片只有
太vii
月下
超時空之鑰1


PS...

小弟的第一台主機就是它

不過我是等PS2出後才買來玩+收藏

當時就只有MGS和RR4可以玩(沒送去開刀^^)

目前的PS2也是PS3出後才去買的,便宜嘛

Sony...快把PS4生出來吧~我等著入手PS3
當年小弟我第一次投入這次世代主機大戰,也是投入PS (FC、SFC當然都有,還有磁碟機XD)
我忘了買多少,但肯定不少,我還偷偷領我郵局內的錢(平常都我媽在管,偷翻出存摺印章跟密碼)

畢竟那時我才國一還國二而已,月領800,怎麼可能會有錢買主機呢
主要是衝著FF7的發售(1997)--在前一年底(1996)買進PS跟新機器人大戰,
難得不是三頭身的比例呀,鋼彈超帥的
FF7,號稱無法燒台片,還是當時特別的黑色塗料片 (結果論而言是隔了較久但還是破解了,台灣人真強!!)
為了買原版FF7砸了我不少壓歲錢,開機後的感動真是無可比擬 (以當時畫面而言)

後來也入手N64、SS,不過也沒玩很多遊戲就又賣掉。
從此窩在S家,也入手了PS2、PS3、PSP。

轉眼間自己也變上班族,自己賺錢買遊戲覺得比較心安了
以前都是要買強作時故技重施偷領錢 (好孩子不能學的)


為什麼要叫次世代主機呢,當時的遊戲雜誌都是這樣寫的咩,
應該是指次於SFC這個世代吧。
現在的主機也能叫次世代,反正都是次於上個世代罷了,沒什麼重要的名詞。
當時我一堆朋友都買ps
於是我便反骨的買了ss
而且ss很多支援設備
我就買了金手指、加速卡、儲存卡、電影卡等等
後來金手指、加速卡、儲存卡好像都三卡合一了
我一直都覺得ss的主機性能很強
真的玩很多遊戲都不用讀取
記得以前用同學的ps玩格鬥天王96,讀取超級久

陸陸續續買了近3百片的遊戲,更買了仙劍奇俠傳的旗艦包等等
雜誌也買了20幾本,到後來一整個書櫃都被我放ss的相關東西
可惜忽然出個了dc,從此ss變沒落了
而我也買了第一部電腦,於是ss便整套送給表弟
唉~現在真得很後悔,ss很多經典遊戲不是pc可以取代的
「次世代」主機是指「下一代」主機,或是廣義的下一世代共同競爭的不同廠牌主機.....

在ps時代,次世代指的是接班人ps2主機,
在ps2時代,ps3就是次世代主機,
第一次的次世代應該是指世上第一台遊戲主機之後的那一代....
感覺好亂哦


小弟對賽車遊戲情有獨鍾,期待大大的第二個單元「2. 賽車遊戲大戰」哦~~
-(深思)-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