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我的第一台 大型電玩 [DoDonPachi II: Bee Storm]

大大們改裝的真好..小弟看的都流口水了..
大型電玩真的另人回味..
雖然有些有移植到家用主機..不過還是原汁原味的最好..
最近玩電動的新機器
LED的小型投影機,關上燈,稍微調一點模糊,感覺真是超好的。


只是敗在投影機的動態看起來大約勉強達到30fps的程度(或更低,電影看起來都有點動態不清了),還有垂直59Hz無法完美呈現在投影機。(更正一下,按一下投影機的auto就OK沒問題了。
扣除以上缺點,適中畫面大約40吋左右,個人仍是覺得玩起來很有感覺!
看到各位大大把大型機台弄成這樣~

還真是汗顏阿~

我小時候~家裡是在做大型電玩的~

製造的電玩~不下上千台~

從國小二年級那時候就開始拿著羅賴把在鎖螺絲了~

現在家裡那些IC板~主機的~

早就丟在山上的倉庫.都壞了~

沒想到還有人有收集~

真的是欽佩你們~



每兩個禮拜開車來回嘉義板橋一趟.. 超車不等於超速..你的最高速限.也不等於別人的最高速限..
最近看了不少懷舊影片,有點有感而發。
當時玩街機的心願就是一隻不死的破關,看看能玩到多高分,因此當時可是拚了命的投錢。
因此這也變成了個人的有生之年的怨念,當初收了機台與卡帶,不過個人就不是個玩電玩的料,集中力只能三分鐘,所以街機上最好的狀態只能死一隻破台。
IGS這個遊戲應該是首創網路排名的吧 (?)
就是在遊戲結束後,可以自己輸入ABCD四個密碼,生成一組加密的序號,讓你上IGS官網去輸出戰績。
這真的刺激起了戰鬥慾.......當時印象有幸也能夠暫居到第一名,不過這戰績網崩壞的很快...讓我回憶回憶一下。
還記得,當時在中壢後火車站,因當時到後火車站補習,在附近一家街機接觸到這台遊戲,玩了一下,真是有良心,很合我的口味,剛好之前也有玩一玩怒首領蜂。
當時大家分數都不高,這遊戲又適合新手入門,就開始持續開發。
蜂暴有幾個
優點: 機體判定點可以走滿到左右兩邊、完美的穩定速度。
騙錢: 擦彈機制、貼臉輸出。
缺點: 沒二周目、BOSS有很多貼臉的安全點、可調難度。

後面持續拚高分,開發 E 能源模式,只要靠擦彈就可以恢復炸彈,釋放時靠著無敵先去蹭一大坨子彈,就可以在後面直接恢復。
因此玩家就不用時時繃緊神經、又可以一次大量掃除敵機。
因此說,瘋狂擦彈與放E模式,就變成了騙錢上癮模式,同時也令人感覺畫面子彈太少太少了,自動選到最困難模式,遊走在五塊錢隨時會爆炸的狀態。
同時在玩的ABC,我並不認識他,但看著榜上的分數進步飛快,只好在後面跟著偷學,後來補習差不多考試了,他的分數已經超出我們玩法的預估分數了,一定是用了神奇的不尋常玩法,,,,,,那分數超過很多,考完試就沒再去偷看偷學了。
好景不常,IGS的戰績網,開始出現異常的分數與現象,可能是加密分數被破解或網站被入侵了,出現了一看就知道是變造出來的分數,比如說 9999,xxx,xxx這種破表的分數,然後過一陣子IGS上面的蜂暴網頁就全部被撤掉了,從此就像黑歷史再也沒出現在公司任何資訊裡了。

後來,IGS就開始替CAVE開發基板不少年,遊戲風格也回歸CAVE的怒首領蜂,感覺上有些蜂2要素也有些許被帶入後期作品,也像網上所說,或許是蜂2讓CAVE繼續做大型機台的射擊遊戲。 蜂2就像是張IGS跟CAVE合作的門票,而且製作團隊全都是台灣人,因此風格大不同,所以偏向簡單難度又帶點騙人投幣@@
可能台灣遊戲測試人員沒有神之手,認為這樣就很難了。
至少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彈幕遊戲的學習入門好作品,也能帶給玩家較多的成就感與爽感。
本遊戲大約到2014年,才被完整模擬,最近也藉此錄一個當時個人的玩法,來紀念我的回憶。

如果要再更高分,就要不吃P,更多的貼臉賺分數了。有點折磨,還是這樣有爽感就好。

另外模擬器在遊戲中分了三個版本 1.00、1.01、1.02
第二個版本應該是改正了一些敵人不射子彈的問題,應該是調整敵機生成與子彈,因為我也覺得不太一樣。
這邊抓一個比較明顯的更動: (藍色敵機沒有發射六連發)

而1.02 ,則是刪去B炸彈模式。 僅E模式,並且可以按 第四鍵(D) 來切換三種機體的射擊模式(散彈或集中),這可能是強行魔改延續壽命吧。

有興趣的推薦玩玩,但不要拚分數了~
擦彈一次有一萬分,又有嚓嚓聲,請大家務必多嘗試!!

[建議] 大家都說蜂暴超簡單,所以請直接玩網路排名[I.R.]模式=最困難,不要再選甚麼combat了。
居然還找得到當年的戰績網頁庫存~~~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40629234700/http://www.igs.com.tw/chinese/product/bee/
點進去當時的網頁中文亂碼是正常的.....當時網頁一直都這樣。
左邊有個戰績,留下戰績順便還可以留點言,來隔空叫罵
那時的分數都已經飆到我無法想像了阿。

Interview: Cave’s Tsuneki Ikeda (IKD) from 2010
這邊還有一篇CAVE內部人員,訪談中有提到DDP2這遊戲的緣由。
原來這些年來,還是有人在關心這個遊戲整理資料的。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