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有老玩家用莎木作例子可以明顯探知早年日本在遊戲領域的強盛,可是近年真的是每況愈下
撇除人龍,魂系列(包含血源)等少數可以維持的大作, 日本遊戲與廠商幾乎都是日趨式微,這與母公司經營方針也有很大關聯,君不見SEGA已經近乎神隱 KONAMI跟卡普空也別提了,各種自毀自己遊戲系列與元老人才。(洛克人毀了先不提,當我看到DMC4在這麼多年後還能出一個特別版原價開賣我只能說C社從我兒時心中偉大公司變成垃圾,就是垃圾。)
再來看看歐美,不同於日商越來越捨不得花;歐美大廠這十年根本把遊戲當電影搞。伴隨越發誇張的預算投入,畫面與各種近乎荒唐的體驗在同樣價格下我想消費者自然相對願意買單。 你可能覺得歐美GAME好玩但玩多了就是那樣,畫面好但遊戲性各家相似,不過說穿了遊戲於今日大多是中短期體驗,要一個玩家像當年那樣農或是練到超凡境界真的已經不合時宜。 某層面上應該說歐美廠商對遊戲這塊看的眼界硬是比亞洲高,他們視之為一種娛樂模式,在畫面與感官體驗與電影等娛樂可以達到一定程度平起平坐的地步而且還多了互動性。更甚者遊戲系列拍電影,電影系列作遊戲,魚幫水水幫魚一次撈多筆 同時互相拉攏不同領域但相同系列的粉絲; 反觀日方似乎是比較無心拚搏,長久下來的封閉作法不只在遊戲業界也在各種產業中踢了大鐵板,而距離也是越拉越遠。

還別忘了一點,日本習性影響下,PC可以說是近乎擺爛。兩者相乘同時壓制了電競產業發展性 但鑑於主要討論家機類型這就先放一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