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只是一些情緒的抒發罷了。
緣由就是: IPHONE 12 PRO MAX 的 QUAD LOCK殼的內襯裂開了小小縫 。

基本上是不影響日常使用,然畢竟這殼子存在的目的就是有可能會經過劇烈的操練 ,所以殼子的完整性也是重要的,又因為基於這個牌子的手機殼是少數有12個月的保固的殼子。


所以我還是跟本地代理商聯絡了,結果我得到了這樣子的回答。

這樣子的回答, 好像對? 又好像不對?
一個手機殼不就是要裝卸手機的嗎? 用裝卸因素就排除保固? 又如果有用過這殼子的人就知道,這殼不好裝,基本上裝了就不太會拿下來了,其實很難頻繁的裝卸。施力不當? 不就是把手機裝進去殼子裡嗎?
然後是人為因素的定義? 我也不是大面神,把手機殼摔爛,用外觀的因素申請保固,我只是認為一旦手機殼離開了包裝,哪一個動作不會是人為因素所包括的呢? 如果全部都歸咎於人為因素,那這12個月的保固的意義是在? 所以,我寫信到了原廠, 又得到以下的回覆。

天南地北的處理方式 所以我約莫2星期後就收到了新品


天差地的結果就展開了...
我只是好奇, 本地代理商如果真的是代理商, 它的權力當然跟原廠一樣, 可以自己判斷是否要出保固, 但我卻是得到兩種不同的結果。又如果本地商家只是經銷商,產品是不是要出保固,基本上不是本地商家做決定,而是必須跟原廠反應。
但我還是有一些故事是跟本地代理商有關,出保固救出得很乾脆,乾脆到令人嘖舌,容我有空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