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雜誌中有個很好的比喻...
如果說..pda是一把萬能的瑞士刀...
那ipod就是一把菜刀...
嗯嗯~~
雖然瑞士刀的功能百百種....
但如果你叫廚師用瑞士刀切菜~~~~
另一個分享....
nds在日本銷售族群最大的是中年人.....
psp和nds第一場戰役算nds大勝...美日240萬台....
(或許有人會說psp出貨問題...可是...打個折也代表
psp少了100萬個以上消費者...很可怕耶)
思考一下吧...
less is more...
其實很多文章都在大談apple現像~~
然後馬後炮
說人機介面...說消費者接受度~~
以我這個在pc上幾乎什麼都會的人來說~
我只是不想再為機器傷腦筋~~
所以買了ibook.nds.ipod....
過去十年~~學了一堆能力其實很累耶~~~
而且現在証明我浪費了好多時間在pc和pda上
如果快速進步的產業可以賣你40萬的smart....
那你何必買march來東改西改~~~
好羨慕八年級生~~
他們成長過程可能少浪費很多時間~~
活五年勝過我們活十年~~
時代會變得越來越好~~
有人一用電腦就是..Macintosh
有人用了一生....也只用Windows PC..
也有人先用PC後遇 Macintosh 然後相見恨晚
也有人先用Macintosh, 後因種種因素 揮淚離去
總之遇上了就是你的命, 命中註定和別人想法不同
1996 遇見 Pentium 150
1997 邂逅 7100/80
1998 揮別 Pentium 迎向 Powerbook G3
2002 懷抱 G4
2004 外遇 AMD 64, 正房還是G4
2005 正升級後宮佳麗9600, 9500....
小弟的電腦史....
1991 386DX 33 (裝了當年剛出的CD-ROM 囂張了一段時間, 能跑Encycopedia唷~~ 在當年來說, 好屌!)
1994 486 DX2 66 (後來升級到Cyrix DX4 100, 還改了一堆有的沒有的東西)
1996 Pantium II Celeron 400(考了半天,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買Celeeron, 不過裝了VooDoo 5 64MB, 堪稱最猛的VooDoo 影像卡)
1998 P3-800(裝到1G RAM, 200G硬碟, 350watt 電源, SCSI interface card, Yamaha SCSI 16/10/40, UltraPlex 40x SCSI CD-ROM, Matsushita 54x CDROM, ASUS 8200 Geforce 3 64MB, 夭壽, 改成這樣, 買台Pantium 4比較快了)
2000 幫我家老妹買了台P4 1.8G + RAMBUS Ram!!
2003 ACER TM800 NB(後來改了1G RAM, 802.11b/g, 藍牙模組, 7k60)
2005 MAC MINI
這段期間, 不知道花了多少錢跟時間來學習. 網路從當年的14.4 modem, 28.8(還要買特殊的界面卡來插, 不然電腦的com port不夠快), 56K 玩到現在的無線寬頻, 硬碟從當年的幾十MB玩到現在的好幾百GB. RAM 從幾MB到現在的幾GB, 影像卡從CGA, EGA, VGA, VESA VGA, PCI, 到AGP. 從還沒有暈倒的DOS世界, 玩到暈倒3.0, 3.1, OS/2, OS/2 warp, 暈倒95, 98, ME, 2000, 2000 server, 2000 advance server, XP home, XP Pro, Red Hat Linux 8, RH Linux 9, Mandrake Linux...etc 到現在最愛的OSX. 我家除了MAC MINI 還沒拆過, 其他電腦我全拆過改過了.
這一路走來.... 不知道有多少個晚上是為了修電腦沒睡. 不知道有多少個晚上是因為暈倒中毒了, 隔天要交的報告沒了要重打. 到現在養成習慣, 硬碟一定切兩個partition, 一個只裝暈倒, 另外一個裝所有的資料. 然後固定三個月重灌一次暈倒. 很多人說暈倒現在很穩了. 是沒錯, 可是用久了, 就會開始噸噸的... 所以重灌比較快. :p 只是每次資料要重新裝回暈倒就好累. 修電腦不是不會, 對我來說, 也不是問題啊. 組裝一台電腦大概30~45分鐘就搞定了. 現在是懶了. 所以有錢都把電腦送修給別人去弄. 省得自己在那邊累得半死. 家人現在電腦有問題, 都直接找我. 親戚也是. 以前還會多少幫忙修, 現在喔, 直接回他們, 買MAC MINI 比較快啦. 好用又不用管他. 開機就用就對了. 因為MAC MINI的出現, 現在我的NB 頂多只有收信, 還有在外面跑的時候, 帶著出去用, 或是寫程式的時候在用. 不然幾乎都是開著丟在那邊沒用. 反倒是, 現在什麼是都想再MAC 上面做. 而且, 很奇怪的是, 老覺得, 用MAC做事的效率好像比較高. 查資料的時候 開很多視窗的時候, F9, F10 善用一下, 還亂快的, 以前在windwos都要CTRL+TAB跳個老半天. 總之, 現在用電腦, 不想去背指令了, 反正用就對了. 不要殺死我太多腦細胞就好!
生活已經很複雜了, 用個電腦簡單比較重要啦~
還好啦 當年為了看a圖 進地下站 不知花費多少心力在搜索網路
那時候又是學術網路剛開始的時候 要辛苦的用telix, wisock 連
為了達成目標 必須熟悉各種protocl 各種工具 只為了不放過任何一個地方
因為當時的工具都很原始 所以每種protocol 都會很熟悉運作原理
這樣出問題了才知道怎麼解 而且大家都會很認真的去討論
為了一點點的網路加速 要去研究東研究西
哪像現在 都不用找了 什麼東西都是one click 就下到電腦來 還是寬頻哩
是方便許多 但是 相對的 這種環境底下的人
要有以前人的功力就得很辛苦了 因為基本工不紮實 就得很認真的唸書才行
以前根本就是自然而然就會的東西 現在人得上一大堆課程都還不見得懂
所以是各有好處啦 越清楚底層的東西其實越有好處
像現在的人都只知道表層的東西 每次改版 出新軟體 就都得從頭學起 那多累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