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個對居住環境要求很高的人,但是一直以來,一個整潔、高效率、為自己量身打造的桌面,是我努力的目標之一。半年前藉著搬家的機會,開始了規劃這個書桌的過程。大概耗時一兩個月、測試了很多不同的方案,最後完成了設計,在此和各位分享:
首先是桌面的兩塊螢幕,日常的使用常見包含修圖、調色、平面設計等要求色準的工作以及簡單的coding和程式設計。主螢幕是Benq的PD2720U,這塊4K螢幕有99%的aRGB覆蓋率和較高的色準,對於顏色有要求的工作平時就靠它了!
螢幕下方的遙控器可以快速切換不同的顏色模式,目前設定成了AdobeRGB、Rec709和Display P3模式,前兩項分別為平面和動態影像調色時使用,Display P3則是因為Benq針對這個模式進行過硬體校色,整塊螢幕的一致性會更好,日常的文書、網頁瀏覽時使用這個模式更舒服。

副螢幕是一塊Dell的UP2716D,色彩表現也相當不錯,不過解析度只有1440p。在寫code和看直式PDF時會使用這塊螢幕,其他時候就作為副螢幕使用。值得一提的是1440p的螢幕在使用上和4K還是有相當明顯的差異,看PDF時如果字太小其實並不舒適,還是希望有機會將這塊螢幕也換為4K。
滑鼠使用的是羅技的Master MX3,在使用這款滑鼠之前用的是一般的無線滑鼠,也沒覺得哪裏不好。但用過這顆之後,就真的回不去了!握持感非常舒適,快捷鍵的設計也很合理。

鍵盤則是Keychron的K2,憑良心說我沒有覺得這款鍵盤有非常好用(之前用的是Cherry的G80-3000)。不過精簡而小巧外觀還蠻符合我的審美,也就一直用了下來。

這款鍵盤帶有背光,熬夜寫code有時不想將燈光開的太亮,就會開啟背光。

想要雙螢幕+桌面整潔,原廠附帶的螢幕架明顯是我無法接受的。採用了樂歌的雙螢幕支架,目前使用沒什麼問題,不過也沒什麼特別值得讚許之處。

這款支架帶有USB延長線功能,因此我將滑鼠的接收器插在這裏,順便解決了2.4Ghz的無線滑鼠和USB Hub會有的干擾問題。另外因為雙螢幕的重量問題,直接將支架固定在桌面上會導致桌面凹陷;因此我特別去訂做了一塊較大的不鏽鋼板,解決了這個問題。

桌面的照明用了歐司朗的日光燈,比起所謂節能的LED燈,我還是更喜歡光譜分佈均勻的日光燈管帶來的照明。亮度很足夠,光線很舒服,對於一個檯燈來說,也不至於多太多電費。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台燈的開關位置比較尷尬,平常需要站起來伸手才開關。因此我另外用一個延長線,將開關改變到了桌面下方的位置,一切都是為了一個完美的書桌。
檯燈上還有一個小巧思,因為疫情的關係,常常會遇到需要和同事網路通話的情況(通常不用開攝像頭),因此我將一個領夾式麥克風安裝在檯燈上(檯燈是桌面上離嘴巴最近的物品),並借檯燈支架走線。讓麥克風能清楚收音,桌面上也不用多放一樣物品(更重要的是不用多一根線)。

想要一個無線的桌面,桌面下方難免就要犧牲了。看起來比較亂,其實也進行了簡單的線材整理,主要是避免高功率的電線纏繞在一起產生安全問題,然後比較長的訊號線稍微固定這樣。

喇叭的部分用的是Wharfdale音箱+NAD擴大機,聲音不算頂級,但外觀我個人很愛。

桌子最重要的中樞之一:CalDigit的TS3 Plus。這款Thunderbolt 3擴展埠能夠給Macbook提供87W電源、DisplayPort、SD讀卡機、麥克風和聲音接口、光纖音源輸出以及多組USB-A、USB-C。旁邊的是8TB的WD硬碟。

透過這個擴展埠,我用一條Thunderbolt 3的連接線就能夠驅動雙螢幕、擴大機、硬碟、滑鼠、麥克風等,也不用擔心電源問題!針對擴展埠我也研究了很久,結論是CalDigit的這款真的是最適合我的解決方案!

看到這裏大家可能會疑惑:桌面上似乎沒有任何的手機充電器、其他雜物?實話實說,我不是一個很整潔的人,要讓桌面整潔最好的方法就是將所有的雜物堆到一起!因此我用一個三層的推車架,加上一個小米延長線,嘗試解決這個問題。

一層放電腦配件如行動硬碟記憶卡等;二層放各式各樣的充電器和電池;三層放日常會用到的小工具。
小米延長線內建了三個USB充電孔,充電效率較慢,剛好拿來充滑鼠、鍵盤、耳機等;另外插上Anker的18W充電器,給iPhone、iPad使用。

設計這套桌面最初的目標有兩個:首先是我知道自己一定要雙螢幕;其次是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減少桌面上可見的線材和雜物。最後成功透過擴展埠達成了主書桌桌面無線+Macbook一條thunderbolt 3連接的目標;並透過三層架整理所有的雜物和充電需求。這套桌面我自己相當滿意!完成的過程中也研究、嘗試了不同的線材、配件等,花了不少時間。
分享給大家,一方面是純粹的炫耀:就好像一件花了不少心力的作品,總希望有觀眾能欣賞!一方面是給有這方面需求的網友,設計自己的桌面時能部分參考我使用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