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平行ATA,,這是什麼東東啊,原來我的MBA用的不是Serial ATA >

Parallel ATA (平行ATA)
在apple網站上看到的。
一直以為Macbook Air使用的是SATA結果大出所料。
今天沒事在看電池規格時,想說怎麼可充電範圍掉那麼快。用不到兩週,目前97﹪
順便就看了一下,其它的規格。
“關於這台MAC"=>“更多資訊”
看到了ATA欄位中有80G HDD,正想說沒錯,還是80G,沒有像電池一樣變小。
結果看到下面居然還有一個Serial ATA的欄位,結果裡面是空的。沒有東西。
這下事情大條了。難道我一真都是錯的啊?MBA不是用SATA而是用IDE啊?
不行不行,快去官網看。果然看到了規格中寫的是平行ATA,不死心,又跑去英文的看,的確是Parallel ATA。
這不會真的就是IDE吧?
趕快再去拜拜google大神,果然被google大神開示了。Parallel ATA 就是 IDE

朋友啊。。你們說說看,Apple在一台這麼新,設計這麼好的電腦上,使用這麼舊的規格,倒底是為什麼啊??!!
還在官網上寫了一個這麼少見的名詞,難道喬老大也會不好意思嗎?

2008-04-10 1:46 發佈
Parallel ATA.....不算少見的名詞吧????????

2.5吋的 HDD......IDE仍然是主流.....看不出用 IDE HDD有啥不妥?
because it's 1.8'' HD and ... you have no choice for that. (same as SSD drive)

take it, face it, and live with it ...
Sleepless in Toulouse
1.8" 4200rpm 的ide 雖然慢了點
湊合著用也沒慢很多啦....(安慰自己)
好歹也是因為塞1.8" 才可以這麼薄
水管大小
ATA100 100MB/s
ATA133 133MB/s
SATA I 150MB/s
SATA II 300MB/s

注水量
2.5"7200 ATA 寫入約40MB/s
3.5"7200 ATA SATA 寫入約70MB/s
3.5"10000 ATA SATA 寫入約90MB/s


硬碟速度有突破133MB/s才值得用SATA
傳統2.5" 1.8"硬碟想突破 ATA133我看應該是不可能了
在突破之前應該會全面轉換為更高速的SSD跑SATA通道

桌上型大量使用SATA是因應未來擴充性 改採用SATA對應快被突破的頻寬

而在MBA擴充性等於0 且跑ATA不會降低1.8"硬碟本身的能力 用ATA其實沒什麼大礙

之前看湯姆大叔的說法 為了維持SATA較大的頻寬 硬碟待機時(停止轉動)SATA界面較ATA耗電
可能是為了硬碟耗電的關係 利用ATA待機較省電的關係再增加一點使用時間吧
(待機時較為省電 使用時還是傳統硬碟比SSD耗電)
                              彈幕濃!

joney0210 wrote:
Apple在一台這麼新,設計這麼好的電腦上,使用這麼舊的規格,倒底是為什麼啊??!!
還在官網上寫了一個這麼少見的名詞,難道喬老大也會不好意思嗎?


省電

PATA 完全不是"少見的名詞"

本來就叫 ATA
The New Flying MacBook Pro; Seatbelts sold Separately!
sky_wind wrote:
Parallel A...(恕刪)

2.5" SATA已經很常見了,他的MBA是1.8"
重點是1.8吋的硬碟要看到SATA還不多勒,
印象中目前幾乎是沒有,除了SSD,
joney0210 wrote:
這下事情大條了。難道我一真都是錯的啊?MBA不是用SATA而是用IDE啊?
(恕刪)


以前只有IDE硬碟的傳輸模式都是平行的 叫PATA 但是大家都稱之為ATA
因為沒有其他(如SATA)可以比較的
後來隨著傳輸速率的提高,PATA無法達到更高的速率(市面上最高只看過ATA150)
所以平行傳輸被序列傳輸給取代掉
雖然傳一個BYTE平行傳輸只要傳一次 序列傳輸要傳八次
但是序列傳輸沒有同步問題 所以要達到高速傳輸比較容易
SATA傳輸模式的硬碟是IDE硬碟,PATA傳輸模式硬碟也是IDE硬碟。
----------------------------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