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iTiO ThunderGo 雷霆行動碟,首波推出 1TB SSD & 1TB HDD 兩種容量。

彩盒正面有容量貼紙,可以清楚知道包裝內容是安裝SSD或是 HDD以及容量大小,因為容量一樣,千萬要確認不要搞錯了。

彩盒背面有詳細的規格說明與效能參考,不過效能只放置 SSD的沒有HDD的,效能的部份稍後會幫大家鑑定一下 SSD 與 HDD 兩者的差異。
打開彩盒內有白盒包裝者產品本體與各項配件。

白盒包裝打開後,首先看到的是藍色印有 艾客優品 (AKiTiO) 的擋板,翻開後是防止碰撞的泡綿保護層,打開泡綿保護層就是這次的主角「AKiTiO ThunderGo 雷霆行動碟」及相關配件。

包裝內容:
1. AKiTiO ThunderGo 雷霆行動碟x1
2. USB3.0 傳輸線x1
3. 安裝手冊x1
4. AKiTiO Logo貼紙x1
5. 自黏束線帶x1
不需要再自行安裝硬碟,只要接上電腦相對應的連接埠就可以直接使用,非常簡單,頂多是要確認一下目前使用的系統有沒有支援就可以了。
先給各位看看各種不同角度的照片後,再來進行實測操作。

45度角

側面

背面 (原生 Thunderbolt 線材跟USB3.0連接埠)

正面 (狀態指示燈)

重現藏在保護套內的Thunderbolt線材。

主體與保護套分離

無保護套上手照

有保護套上手照

與MacBook Pro 15”合體照

線有點長,馬上使用內附的自黏束線帶,重新整理後再照一張。

疊疊樂一張

與Mac Pro合體照

放口袋中帶走

不想放口袋的,放包包當然沒問題。
「AKiTiO ThunderGo 雷霆行動碟」的體積,是可以容易攜帶的尺寸 (13.8cm x 8.2cm x 1.9cm),全金屬外殼重量含硬碟也才360g,長時間攜帶也沒問題。
接下來看看連接上電腦的狀況。

接上我的MacBook Pro後,會在桌面出現「AKiTiO ThunderGo 雷霆行動碟」的小圖示,容量為1.02TB,預設格式為Mac OS的HFS+ 所以要在Windows OS上使用的朋友,需要重新進行格式化動作。

使用兩套測試軟體驗證效能,首先來看到的是安裝 1TB SSD 的效能表現。

1TB SSD | Read | Write |
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 | 515.8 MB/s | 156.6 MB/s |
AJA System Test | 532.3 MB/s | 477.8 MB/s |
兩套軟體在Write 項目上有較大的差距,就個人的經驗來看,單純的檔案讀寫 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這一套測出來的結果比較接近實際值。
為什麼Write的效能會偏低?
我想在不額外供電的狀況下,為了要通過 Thunderbolt認證 (受限於電量輸出要低於10W的要求),用一部分的SSD的效能來換取較低的耗電量,讓Thunderbolt認證可以順利通過,這是所有設計這類產品都會碰到的問題。
我們可以看到LaCie所出的相似產品,大致作法是一樣的,LaCie是將Read跟Write的效能都降一點,讀、寫可以達到385MB/s,而 艾客優品 (AKiTiO) 是將寫的效能壓低,兩者都各有可取之處,端看自己的需求而定。
再來看到的是安裝 1TB HDD 的效能表現。

1TB HDD | Read | Write |
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 | 110 MB/s | 106.8 MB/s |
AJA System Test | 110.5 MB/s | 110.3 MB/s |
在 1TB HDD的品項上,兩個軟體測出來的效能就相差不多了,這個品項在攜帶式的Thunderbolt產品中是俗又大碗的選擇。
關於另一個USB3.0 Port的部份,在這裡就不再多做介紹了, 1TB SSD品項部份的效能會受限於 USB3.0的實際頻寬,1TB HDD品項的部份就受限於 HDD本身的效能了。
使用了1個多禮拜,每天騎機車時跟著我上、下班,使用狀況依然良好,目前還沒有碰到落地測試的部份,無法提供相關的資訊,這需要小勇士來分享了,或是改天手滑了也可以補充說明一下。
保護套是否有效、外殼是否堅固,這個項目只能目測及手感來告訴各位。
保護套將各個彎腳及邊線都有包覆到,可能是底部摟空的部份太多,感覺有點鬆鬆的,但還不至於到容易脫落的部份。
外殼工藝在接縫處處理得很棒,沒有刮人的手感,整體質感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