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吸入式光碟機的缺點一大堆:
1. 無法讀取或燒錄8cm光碟片,不小心被人塞進去就很可能要拿給維修中心拆機。使用難買的轉接片也只能讀讀慢速的音樂CD,高速的片子就不要想。
2. 速度又慢(舊機種比不上現在市面上正在賣的)。
3. 壽命很短又很不耐用(松下要好好檢討)。
4. 價錢又貴,自己算一下從Combo drive升級為SuperDrive要花多少錢?
5. 很難自己拆換升級維修(Mac電腦的優良工業設計)
所以有許多用戶都想外接光碟機來用,外接盒又分USB與FireWire兩種。
FireWire因為PC用戶使用不多,所以市場上的價格一直降不下來,除了支援可光碟開機安裝系統與燒錄時CPU資源使用率較低一點外其他的我到想不出好處。因為光碟機的速度遠低於HDD,光碟機根本跑不出FireWire的速度來。但是外接硬碟就強烈建議使用FireWire介面。
USB外接盒就很好買,價錢與外觀差異也很大,但就怕買到不支援Mac OS的,所以要買時一定要認有Mac標章的較保險。一定要去有信譽的店家購買,現在都是7天內憑發票與原包裝可換貨,一直換到Mac可用。最好先跟店家說這是Mac要用,不能用的話要拿回來換。
光碟機只有一個品牌建議:先鋒牌。任何機型都可以,反正就是買最新型的,舊型與二手都不用考慮,因為DVD光碟機現在實在是太便宜了。
先前因為店家沒貨拿了一台LG的,拿回家接Mac系統只有第一次有抓到,第二次就不能用了,過兩天就去換回先鋒的。
Mac系統的光碟機驅動程式一定會支援大品牌,如果連先鋒這種經典品牌都支援不好,那OS X也不用混了。
先前因為沒用的硬碟很多,買了一組IDE to USB Cable。這東東包裝上也沒Mac標章。

拿來接PC還是Mac備份或找資料都很方便,所以當然也能接光碟機來用。
隨著OS X的更新發覺這Cable越來越好用,以前只能用Toast這類非Apple的程式來用,而且因為電腦休眠有時也會找不到這台外接光碟,這時只要重拔重插USB接頭就好了。結果前前後後這樣讀寫光碟將近兩年,還沒燒壞當飛碟用。
所以我開始推薦Mac朋友使用這個IDE to USB Cable,大家的反應也都很好,實在是多用:PC、Mac、HDD、DVD Driver、IDE、SATA都能用,好買又便宜。
唯一缺點:沒有美觀外殼,有外露線材,不符合Mac的精簡風,但是在家裡用好用最重要誰管你那麼多。
這幾天又發現更好用的,先驗明正身。

知道就好,不能多說,存粹只是說明這個IDE to USB Cable有搞頭。
先看IDE to USB Cable的硬體描述。

再看光碟機的硬體描述。

看到沒有,她說這兩台都是隨機安裝光碟。騙人:透過USB還是隨機原廠部品。
不相信,OS內建的燒錄程式能用嗎?Tiger內建的燒錄程式就不能用。

哈哈!真的能用了,馬上透過外接光碟機去燒一塊可光碟開機的**片,成功了!真高興。註
我寫這篇只是說明OS X對外接周邊的支援度大為提高,相信以後大家用Mac會越來越幸福。
新的作業系統未上市,只能討論其未來的功能,其他的都不能討論。
Leopard上市時我一定會去買Family版,因為我已經有4台Mac都適合裝Leopard,所以買Family Pack是最超值的(只要有兩台Mac就划算了)
請大家針對軟硬體相容度發言不要討論到不適合討論的地方。
註:以前要燒錄一片可光碟開機的開機片,必須是在Mac的系統下使用內建的光碟機與內建的燒錄程式才能完成,用外接的光碟機或Toast軟體都不能完成。(這只是測試IDE to USB Cable的系統相容度而不是在教人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