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Mac Mini DIY Fusion Drive 開機系統碟, 上線!

事情就是這麼巧, 觀察了好一陣子SSD後下手了128G SSD+16G RAM. 加上升級 Mountain Lion, 打算一口氣把桌上的2011 MacMini 的軟硬體都升級.
也開始蒐集一些SSD的特性資料, 本來想安裝SSD後像大部分人的建議一樣, 手動調整SSD和HD中的資料和程式來求取最大效率.

沒想到, 那一夜, Fusion Drive橫空出世…

就我對SSD的粗淺了解與最近許多對FusionDrive的討論文, 這應該是對大部分人最佳的作法. 因為:
1. SSD就是要快, 盡量把用得到的檔案放到SSD, 把要儲存的檔案存到SSD才是王道. 要盡量寫到SSD, 就要盡量空出SSD的空間; 要盡量從SSD讀出, 就要盡量保留檔案在SSD. 所以要最佳化這件事, 手動是做不到, 至少是做不好的.
2. 相對於HD, SSD的壽命是有限的. 他的壽命是基於儲存單元寫入的次數. 現在的SSD有許多技術來平均化每個單元的寫入次數, 再加上容量越來越大, 對一般的使用情境來說壽命應該不太是問題. 有看到某個網站有對SSD做壽命測試, 結果基本上是符合的.

雖然我不是做硬碟相關的, 但也作軟硬體整合相關的工作好多年了, 直覺案情不單純. 暗暗期待Fusion Drive是一個在OS/Driver layer的方案…

本來是想, 要確定這件事至少要等到Fusion Drive出貨後, 才有可能有人能挖出更多細節與可能性. 沒想到大約一週前, 就有人在沒有Fusion Drive在手的情況下, 實作出來:
http://jollyjinx.tumblr.com/post/34638496292/fusion-drive-on-older-macs-yes-since-apple-has

觀察了幾天, 有不少成功的報告, 也沒看到嚴重問題, SSD也已經裝進去好幾天, Mountain Lion也進駐了. 趁著假日, 開工!
先聲明, 以下的步驟不保證, 不明示也不暗示這些步驟是安全的, 合法的或是會得到相同或類似的結果. 這只是提供我的經驗供參考. 如果因為此文造成您任何形式的損失, 我概不負責.

我是參考:
http://jollyjinx.tumblr.com/post/34638496292/fusion-drive-on-older-macs-yes-since-apple-has
http://www.tonymacx86.com/mountain-lion-desktop-guides/78409-create-fusion-drive-your-customac.html
額外參考: http://blog.fosketts.net/2011/08/05/undocumented-corestorage-commands/

硬體: MacMini 2011, 16G, 500G APPLE HD, 128G OCZ Virtex4 SSD, 備份用的320G USB2外接硬碟, 作Time Machine用的 USB2 外接硬碟.
軟體: Mountain Lion, CCC. OS+APP+Data約240G存於500G HD

以下是我成功的步驟
1. 下載 Mountain Lion 安裝檔, 備份到不同目錄.
2. 安裝/升級到 Mountain Lion, 此時系統碟和所有資料都在500G Apple HD, SSD是空的.
3. Time Machine backup (以防萬一用的)
4. CCC 系統碟備份到外接320G. 這個備份應該也會包含Mountain Lion 的安裝檔.
5. 設外接320G硬碟為開機碟, 重開機.
6. 開 "工具程式" 裡的"終端機".
*** 警告: 以下指令 "一定" 會損毀您的資料, 若您對 類Unix 的作業系統沒有概念或不熟悉, 請千萬別繼續.
7. 參考上面的連結來製造並裝載你的 Fusion Drive. 你可能需要加 "sudo" 在每個指令前. 例如:
diskutil cs create "Fusion Drive" disk0 disk1
要用
sudo diskutil cs create "Fusion Drive" disk0 disk1
並提供你的密碼.
* 建議把Fusion Drive的名字設為原來系統碟相同的名字, 方便需要的時候用Time Machine復原.
8. 離開終端機, 點選備份的Mountain Lion安裝檔, 安裝到新建立的Fusion Drive.
9. 安裝完後再用外接的320G 開機.
10. CCC 外接320G硬碟回Fusion Drive.
11. 設Fusion Drive為開機碟. 重開機, 完工.
對了, 其實這樣做是不是就完全相同於Apple 的 Fusion Drive, 大概得問Apple才能100%確定了.

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
a. Fusion Drive建立後, 用 cmd-R開機於修復模式, 在此模式下沒辦法存取 Fusion Drive.
b. 裝OS於Fusion Drive前, 關機移除320G外接硬碟, 開機後機器會用Time Machine進修復模式, 在此模式下也沒辦法存取 Fusion Drive.
c. 在修復模式下也沒辦法建立新的Fusion Drive.
所以, 看來一般的修復模式是沒辦法修復Fusion Drive. 我想得到的替代方案就是準備一個可正常開機的外接硬碟或隨身碟.

開機成功後有作一些簡單測試, 目前沒遇到什麼問題. 因為工作時間的關係, 如果讀者有問題, 我不見得能回答, 請見諒. 但如果我日常使用遇到嚴重問題, 會回報給大家知道.

分割是可行的, 但 磁碟工具 只會看到純硬碟部分的大小 (500G), 而且最多只能有兩個分割區. 修復權限和修復硬碟的操作都跟一般硬碟沒什麼不同, 沒遇到特別的問題.

設定過程中沒有截圖, 以下是現在的狀況供參考.

2011 Mac Mini DIY Fusion Drive 開機系統碟, 上線!

2011 Mac Mini DIY Fusion Drive 開機系統碟, 上線!

2011 Mac Mini DIY Fusion Drive 開機系統碟, 上線!

2011 Mac Mini DIY Fusion Drive 開機系統碟, 上線!

2011 Mac Mini DIY Fusion Drive 開機系統碟, 上線!

2011 Mac Mini DIY Fusion Drive 開機系統碟, 上線!
2012-11-11 0:5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系統碟 2011
lin-san wrote:
事情就是這麼巧, 觀...(恕刪)
不錯的技術文
看看樓主後續使用的感覺 這Fusion Drive是怎樣智慧控制檔案的位置


另外覺得這還不夠便利 應該要歸類為系統功能 而不是只綁蘋果自家SSD
只要有SSD與HD就可以內建的磁碟工具程式做成Fusion Drive
不用再透過下指令方式才能強制做成Fusion Drive


其他蘋果還不放出來Fusion Drive的考量
各家廠牌SSD種類繁多 系統要知道是不是SSD
做成Fusion Drive會清除硬碟資料 要從從舊硬碟轉移資料或備份還原
                              彈幕濃!
skiiks wrote:
各家廠牌SSD種類繁多 系統要知道是不是SSD...(恕刪)


我不是很確定是否已經有標準來描述SATA設備, 但是系統的確抓的到硬碟的形式, 包括他是否是SSD, 硬碟的轉速等.

另外有看到有人用兩顆硬碟組Fusion Drive. 實驗的結果好像會自動以速度較快的那顆為主.
不知道MAC上有沒有類似windows上RAM DISK的軟體可用
如果有的話,利用RAM DISK的方式來加速
效能的提昇應該會比Fusion Drive更明顯才是
當然,如果能知道MAC將系統SWAP、TEMP之類的檔案放在哪邊
直接將這些檔案指定到另一顆SSD上
相信也可以使效能大幅的提昇
也就不用搞Fusion Drive這麼辛苦了

tom7089 wrote:
如果有的話,利用RAM DISK的方式來加速
效能的提昇應該會比Fusion Drive更明顯才是


Unix like 系統的記憶體管理已經發展的很不錯了, 尤其是64位元系統.
對絕大多數的情況來說, 把珍貴的RAM切作RAM Disk, 還不如讓系統自己管理.
Fusion Drive的目的也不是跟加RAM比, 而是要簡化SSD的管理.

同樣的問題也可以問任何一個加裝或換裝SSD的系統:
"利用RAM DISK的方式來加速, 效能的提昇應該會比SSD更明顯才是"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那大家都加RAM就好了, SSD究竟是要賣給誰?

tom7089 wrote:
當然,如果能知道MAC將系統SWAP、TEMP之類的檔案放在哪邊
直接將這些檔案指定到另一顆SSD上
相信也可以使效能大幅的提昇...(恕刪)


您剛好講到Fusion Drive的強項. SWAP 會不會被特別處理我不確定, 因為SSD有壽命問題, SWAP 放在SSD可能會有人有疑慮. 但是對於TEMP或瀏覽器的快取之類, 常常被存取的小檔案, Fusion Drive會自然的存放在SSD裡, 無需勞您動手.

我覺得Fusion Drive最讓我覺得漂亮的地方就是, 在不需要使用者介入的前提下, 他可以在大部分的情境裡得到不比手動調整差的結果.

有一種能力是人才做的到的, 就是下一步要作什麼. 只有使用者知道等一下他打算要作什麼, 可以預先調整SSD. 要比這種情境, Fusion Drive就輸定了.
我的機型是mid-2010 mac mini雙硬碟Server版(也就是出包的那一台)
自己換上一顆SSD後,按國外高手的教學也成功了!
目前用起來還蠻正常的,感覺不到差異。
之前SSD和硬碟分開兩個Volume,放資料要先行決定放在哪裡也是麻煩,讓Fusion Drive自己決定對我這種懶人還蠻方便的
請問
11. 設Fusion Drive為開機碟. 重開機
這步驟是怎麼做的?謝謝

自回
似乎這樣就可以了
http://www.tech-recipes.com/rx/2627/os_x_change_boot_device_or_disk/
幾天前為了整理NAS, 計畫利用Fusion drive當暫存, 準備拷貝一百多G的資料進來, 順便也觀察一下Fusion drive的行為是否如預期. 128G+500G的Fusion drive剛安裝的時候就搬入了200G左右, 這幾週來, 此機平常就是瀏覽網頁, 收收信, 看NAS上的影片, 用iPhoto簡單編輯剛照的JPG照片, 還有VPN/VNC 連到公司加班. 預期拷貝一開始會先進到SSD, 4G後到HD. 但實際上,



到16G的時候還在SSD…

24G了,




48G…




嗯90G了, 還是SSD!




總算…






也就是說SSD只裝了不到40G. 看來Fusion Drive的演算法和我想的不太一樣, 最佳化清空SSD的行為比預期的更積極. 我想這樣除了有助新工作的速度, 也能幫助SSD的分散寫入, 應該有助於延長SSD的壽命. Good.

lin-san wrote:
幾天前為了整理NAS...(恕刪)

請教樓上的朋友,有試過編輯iphoto時,資料庫是否如同真•Fusion Drive一樣會移進SSD裡,結束後又移回HDD裡?
lavottrip.life 芬導的部落旅遊生活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