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倒底X和XT有什麼不同

在前腳的部份(管子),很明顯的X的管徑一看就比較粗,而XT是比較細的。這是因為XT的前腳是由青銅管組成。而X是由鋁合金組成。青銅的硬度本身就比鋁合金高(單價也高),所以要做那麼細的管一定要用青銅,而在計算到負重及成本上的考量下,X為了讓硬度和XT相同,但控制成本,所以管徑必須要那麼粗,沒辦法~


在長度調整上,XT以銅珠及磷銅彈片加上銅線彈線做有段式伸縮。使用銅線來做彈簧的話能讓使用壽命延長,另一方面這樣支架的穩定度較高,你拿起來絕對搖不動它。

而X則取自攝影腳架的概念,做成旋蓋式的無段式伸縮。一方面方便消費者自行做長度的調 整,在鬆緊度上有比較寬一些。

其實XT和X很明顯不同的點就在於這個可調高低的後腳上。但它可不只有高低上的差異這麼簡單。在基本高度上,XT的最低位置就比X的高了一點。另外,XT在攜帶時可將後腳整個打平讓你的置物空間縮小,而X則是做一體成型的固定造型,在收納時會小凸起一點點。


接著在後腳上止滑的塑膠墊也是大有玄機,怎麼說呢?

XT的後腳墊裡除了塑膠射出之外,還加上了一個鋅銅合金內件以固定腳墊不會晃動,最後再打上卯釘固定,以確保腳墊角度可被固定電腦放上去後不會搖晃。


而X的後腳墊是直接以塑料灌入成型所以不必再上卯釘,拉出可以看到中間成型的塑料連接,當然也是可以固定


在主件上可看得出來XT多了一支可以拉起的橫桿(像不像大象 XD)。因為XT當時是為了Mac及當時大部份筆電規格所設計的產品,在那個年代大部份的筆電光碟機都在正前方~為了讓使用者可以在退/進出光碟時不必把整台機器移開,便設計了這橫桿可以很方便的支撐起筆電來使用光碟機。算是當時非常貼心的設計。


在前腳的部份外觀上可以看得到中間的硬度強化溝有點不同。XT的單溝設計上和X的雙溝設計除了讓產品有不同的外觀,另一方面是因為XT和X的前腳斜度不同。XT的前腳角度設計較大,X的前腳是平貼在桌面上,所以XT的單溝強化需要比X的雙溝來得強一些。
而使用後發現~前腳阻擋上的高度也有不同。



XT的前腳阻擋較短,放上後的角度剛剛好,不會超出機器。



反而X會有點凸出。
因為當時XT是為了Mac所做的設計。Mac筆電大都較為方正,測試後放上角度是剛好的。而X因為後來都以外銷為主,國外的筆電除了Mac之外還有很多都是船型的底座,所以將X的高度拉到一般筆電也適用的範圍。畢竟兩個產品的市場定位本來就有點不同~
後記
還記得我是在N年前有了第一台的筆電後,才開始接觸筆電的散熱週邊產品,當時用Vaio的T系列,第一個入手是CoolerMaster的雙風扇大底座還有USB可擴充。原本覺得可以散熱還不會佔到usb真是一舉多得,可是一段時間後發現,加了兩個風扇的底座除了我流汗的時候手可以伸到下面吹吹風之外,好像冷氣還比較看得到效果。而且每當接上usb後反而讓筆電風扇拉的更高,原因是底座也是吃NB的電.#@#$#@...另外如果我帶小T出門,便無用武之地=_=(有誰會背一塊散熱板去星巴克喝下午茶的)。於是,便再度尋找其它的代用品。
上01後發現,原來不必花那麼多錢就可以幫機器長高增加空氣流通,只要去十元商店買兩個大吸盤就什麼都搞定了。要用的時候把它貼上,不用的時候拿掉就好,真是方便省事不佔空間又省荷包(當時是用Macbook 小黑)。但是用一了段時間後又發現,吸盤對於小黑好像不是那麼熟?常常吸到一半就會跑掉,有一二次還差點來個長短腳之戀(因為另一個吸盤不見了??)。苦惱的我又再度投向古狗大神的懷抱,就在尋尋覓覓間發現了夢中的逸品-XT Stand,但得到的消息卻又是已經停產了!!!!
還好,上輩子可能有燒好香~最後讓我能夠有緣找到我苦尋已久的產品。並分享給大家。
它沒有風扇,所以不會吵我;它不會很大,所以可以跟我到處走;它很獨特,所以我每次使用都很開心;它有角度,不會讓我手腕增加負擔;它有空間,架高後我可以把線藏在下面....
要說的感覺太多~但畢竟每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最後只是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讓大家更了解XT&X-Stand~
不管是老大還是老二~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用得開心最重要

第一次打這麼了長的文章,希望對其它人的疑問有好的解答~打完收工

補充:有朋友問我那個顏色是怎麼來的,補充一下。XT是以全件電鍍以類鈦金屬色下去調製而成。而X是以陽極做霧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