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新款iMac為何尚未內建Blu-ray光碟機?

日本ASCII.jp網站專訪Apple總公司兩位赴日代表,希望釐清新款iMac為何尚未內建「Blu-ray」光碟機等等的疑問,原文請參考「新iMac、Blu-rayを搭載していないのはなぜ?」。
(本次文章的翻譯轉載,已經作者同意。)

■ 使用者端反應「內建Blu-ray」的需求很小
問:這一次新款iMac有著相當大的改款,請問當初是基於怎樣的想法,進而決定改款的呢?

答:對於iMac已是現行市場上最棒的桌上型電腦,我們感到相當引以為傲。一部優異主機所需要有的一切,我們都設計進去了,而不需要有的,我們也都沒有採用。當初首款搭載液晶螢幕的iMac(iMac G4, 2002),正當是市場上還在猶豫是否要拉近液晶螢幕與消費者間距離的時期,在那之後,iMac呈現愈來愈薄的一體成形設計,雖著時代演進,我們也開始考慮鋁以及玻璃等全新素材的採用,在這次全新iMac的螢幕設計開發上,從頭到尾都採用了玻璃素材。

問:您最喜歡新款iMac的哪一部份?
答:首先,應該就是液晶螢幕了。新款27吋螢幕大而美,LED背光讓螢幕更加明亮,這正是全新iMac最吸引人的一點不是嗎?27吋螢幕(2,560×1,440)除了相當適合高解析度檔案的瀏覽外,黑色畫面的呈現效果上,也是顧及了影片觀賞需求;此外,內建喇叭方面也有所更動,搭載兩組輸出功率17W的擴音器(前款iMac只有一組24W);這組螢幕由於採用IPS面板(In Plane Switching),有著視野角度廣、顏色安定(對比更加明顯、亮點產生機率低)等,所以相當適合數位照片的瀏覽;提到數位照片,全新iMac在側面追加SD讀卡機,對於相機媒體資料的取用更加方便了。

問:個人覺得比較可惜的是「Blu-ray」仍未出現在新款iMac上,剛剛您也提到新款螢幕相當適合影片的觀賞,但為什麼沒內建Blu-ray呢?
答:事實上我們發現使用者端對於「Blu-ray」的需求並不是那麼大,目前透過internet,已經有許多方式可以取得HD畫質的影片,而且透過iLife的使用,HD攝影機裡的影片也能輕鬆地進行各種應用。

問:27吋iMac已經能透過Mini DisplayPort輸入視訊訊號,這如何使用呢?
答:例如,如果透過現場的「Belkin Mini DisplayPort to Mini DisplayPort」連接MacBook,iMac端能自動的辨識訊號,透過這樣的連接方式,iMac就是一部相當精美的外接顯示器,如果要回到iMac本身作業畫面,也只要按下「command」+「F2」即可進行切換;此外,iMac端正在播放音樂的情形下,即便連接MacBook做為外接顯示器,也不會影響iMac主機音樂的輸出,當然這方面的音量調整,是透過iMac端的鍵盤進行控制;如果使用者是以MacBook作為主要的工作平台,回到家之後,透過iMac外接螢幕的支援,使用者能直接以大螢幕應付職場工作需求,省下了複製檔案的時間。


問:非Mac主機也能透過Mini DisplayPort介面輸入視訊訊號嗎?
答:事實上iMac端的視訊輸入,雖然是取決Mini DisplayPort訊號,但並沒有受限來源端訊號,所以即使並非Mac主機、並非Mini DisplayPort,都能將iMac當作外接顯示器,這對於週邊廠商來說,會是一個不錯的商機。

問:既然iMac尚未內建Blu-ray,那麼如果有辦法與SONY PS3、Blu-ray播放機等裝置連接的話,應該也能在iMac上觀看Blu-ray影片吧?
答:嗯,透過他廠視訊線材的確有可能實現。

問:iMac方面如果不開機,也能正常辨識視訊訊號的輸入嗎?
答:不行,iMac一定要在開機狀態下,才能辨識視訊訊號的輸入。

問:這樣的話,iMac一直在開機模式下,不但增加電費開銷,也變得不環保了?
答:雖然iMac背景狀態的確持續運轉,但iMac本身的硬體設計以及Snow Leopard作業系統,在電力耗損上原本就有著相當優異的表現,即便在當作外接螢幕時,也會以最小的電量運作著。例如,以鍵盤輸入來說,當使用者敲打第一個按鍵後,直到第二個按鍵按下前,我們採用了完全不會耗損電力的設計,所以iMac在當作外接螢幕被使用時,會盡可能地以最低的電力消耗運作著。(Apple與環保

* 延伸閱讀 -「Apple赴日代表針對新款iPod設計、功能釋疑

《原文同步刊載於RakunaMac
2009-10-30 21:40 發佈
簡單的說....New i Mac 27想要外接HD裝置,還得看他廠的佛心就是了...

擁有HD高規格的畫面,卻又幾乎不吃外接輸入裝置....
很棒的一篇訪問
也問到了一些心中的疑惑
我也覺得藍光combo/燒錄在電腦上的應用(對比於高昂的售價之下)並沒有很大
看BD片的話 雖然iMac27"已經很大了 但我還是寧願坐在沙發用電視看.....

也許apple政策上
螢幕只想給自己Mac用
ACD也是只吃miniDP接頭

如果要吃其他訊源
等其他廠商出轉接頭了......
(到時不曉得能不能一起吃音訊 用iMac喇叭放出來)
如果我以個人影片後製經驗來看 BLU_RAY
100個工作案裡 不到10的CASE有BLU_RAY需求
其他都是H264
我覺得是H264反而比普及
我比較想問的是,
為何 Apple 還不開放台灣 iTunes Music Store?
有 iTunes Music Store 的話,就有穩定的 HD 片源。
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Apple 自己上層的人腦袋控固力?金流不通?還是唱片代理商刁難?
ulyssesric wrote:
我比較想問的是,
為何 Apple 還不開放台灣 iTunes Music Store?
有 iTunes Music Store 的話,就有穩定的 HD 片源。
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Apple 自己上層的人腦袋控固力?金流不通?還是唱片代理商刁難?


就是授權問題.....
這個問題很複雜, 簡單地說就是唱片代理商不願意授權. 授權還要分地區的, 同一個
國外藝人的作品, 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授權. 美國的iTune Music Store可以賣, 不代
表日本可以賣. CD也有同樣的問題, 很多購物網站CD是不寄國外的, 原因一樣.

以前的工作有同事跟唱片業接觸的經驗是, 面對業外的人,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是神....
愈大間的公司, 姿態愈是高, 感覺他們的東西全都百年難得一見的大作, 不屑跟你談.

而且如果我是Apple, 我會面對台灣人不太願意花錢買正版歌曲的現實.....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說穿了...主因是台灣地區人民上網抓比例高...
真的要花錢...直接就去電影院...音效都是家裡無法比擬的...
台灣地小...幾條街就有一家亞藝...用租的應該會比下載快...宅在家不出門的人會去下載,高比例又是上網抓...
ulyssesric wrote:
我比較想問的是,
為...(恕刪)

一臺電視+播放器 就能放租回來的影片
下載下來的檔案要弄到電視上...又是一道程序...
>>看BD片的話 雖然iMac27"已經很大了 但我還是寧願坐在沙發用電視看.....

我認為這就是不內建藍光光碟機的重點了,國外一般消費者都是習慣用電視跟播放機來觀賞電影的,
而且市面上播放BD的播放機品牌多,價格現在也降了很多了,自然就不會想到用電腦來播放了。
現在記憶卡容量越來越大,攜帶保存也比光碟方便,那乾脆直接跳過光碟,改用記憶卡???
Sub-1 .oO .oO share the Diving pleasure
alfred0210 wrote:
現在記憶卡容量越來越...(恕刪)


我聽到的最新傳聞是某大電影公司已著手將影片以記憶卡方式發行,B-Ray很可能真的被跳過.....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