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分享】轉換平台後一個月心得

唉,我最苦命,為了漂亮MM用MAC系列電腦,我得常常學習MAC OSX X的問題解決方案.
真的很不爽APPLE這家公司的OS怎麼還活著,雖然我這輩子第一台電腦就是APPLE II.

其實現在傳媒用MAC也越來越少了,相信我再努力一下就能讓MM轉換到Windows,工作上才使用MAC.

為何要家用選擇Windows?理由很簡單,直覺簡單好用,使用者可以輕鬆掌握系統.
而且用戶廣大技術支援豐沛,硬體從最廉價的到最頂級都能自己購買裝配.
MAC OSX系統在我看來更為複雜,尤其維護跟備分方面.硬體裝配上更是有如將使用者關在監獄,價性比差組裝自由度低.

這兩者直接打個簡單比方,
Windows就像是勤勞的菲傭,你錢多可以請一群
(像是買兩張來7900GTX SLI,可以買四顆320GB SATA來個RAID0+1,或是乾脆買八顆組兩套,錢太多的話還能來個雙處理器平台,x64版本記憶體只要不超過128GB隨你插,有多少錢就能請多少菲傭,要來個女傭隊絕對行得通,機殼要多高檔多漂亮的都有,也就是說女傭的長相也能隨你挑).
MAC OSX X就像是任性的貴婦,有時候就算你錢多也請不動.
(像是當你想來個7900GTX SLI的時候,或是你有什麼硬體上需求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就算你掏出鈔票也沒得買,可惡的是品質性能不怎麼樣的零件到了APPLE手上都故意開價很高狠削凱子,還有貴婦從頭到尾就那個樣子,沒得挑,看久了也會膩).

要哪個就看個人了.
KaitoKid wrote:
POST 這種文章,會引來兩種回覆:

1. 沒品:用WINDOWS只會用P2P,違反著作權,唉!
2. 無知:連到 VersionTracker 輸入 edonkey 搜尋也不會,遜!

(如果我對您"養動物"有錯誤見解,請接受最大的歉意)

P2P不表示違反著作權,許多免費的玩意(如America's Army)都是用P2P流通的



Asimo118 wrote:
1. iPhoto沒有 PC 版,用習慣 iPhoto 的話, Windows 就顯得很難用了.
pc 上也沒有任何軟體可以讓我自製相片簿, 然後直接從網路上訂購列印出來裝訂好的相簿. 至少,阿西摩不知道有哪套做的比 iPhoto 好,而且價錢又能跟 iLife 拼的.

但是iphoto還真是慢到翻過來又翻過去,PICASA跑起來快多了

2. 玩音樂的 Garage Band, Logic Pro PC 上也都沒有

這倒是,不過倒過來講的話,相關軟體PC是多到爆,應該不用一一贅述

3. OSX 上到目前為止,怎麼玩都不會中毒. Windows 呢?

如果系統沒有漏洞電腦怎會中毒,OSX並非沒有漏洞,詳情請見各大MAC討論區,等MAC市佔率衝破50%依然找不到任何一隻病毒時,那時我們再來歡呼倒也不遲

4. Mac 上移除軟體,只要拖拉到垃圾桶, Windows 上,不是反安裝,就是要從'新增/移除軟體'來動手. 多了一些步驟.

前面的KaitoKid已經說過了,現在的OSX已經不是托拉就可以清乾淨的,這點要說清楚
不過windows的「新增/移除程式」確實很難用,MAC在這點貼心很多
許多軟體都有內建反安裝程式,要刪除這些軟體,只要很簡單的把該軟體執行光碟放入光碟機,再很簡單的打開光碟,再很簡單的打開安裝程式,再很簡單的選擇uninstall,再很簡單的按下確認,再很輕鬆的等一下,再很簡單的退出光碟,這樣就好了,就是這麼簡單

至於沒有內建uninstall的軟體呢,那更簡單,恭喜你可以省略放入光碟這一關,你只要很簡單的開啟SpotLight,再很簡單的輸入欲刪除的程式名稱,就會出現一堆資料,再很簡單的把那些資料拖進垃圾桶裡,再很簡單的清空垃圾桶就好啦,若是擔心有哪個檔案是重要系統檔怕誤刪,只要很簡單的「擲杯」三次,如果三次都是「聖杯」,那應該是可以安心刪除的檔案。

如果連上述兩個那麼簡單的方法都不滿意,那也可以很簡單的花個幾百塊買個「AppZapper」類的反安裝軟體(雖然它做的也只是SpotLight的事而已)

5. 還有那個令人不知不覺習慣的 EXPOSE, Windows 不是內建功能, 就算外掛程式,也不完整.

這是習慣問題沒錯,就像windows的「新增/移除程式」雖然不像MAC那麼「簡單」、「方便」又「人性化」,但用久了也是會習慣的
用apple上"ABC"教學網 沒有中毒的例子出現
用windows上的話 三不五時就來一個3721



不過我會常用windows的 guitar pro
LEON_LO wrote:
其實真的都是先入為主...(恕刪)


那請問上一樓樓主,要去哪裡可以買到雙介面的程式呢?(WIN + OSX)
舊山線上 台鐵唯一的 折返線 即將拆除! 趕快去悼念吧XD 我有2兆 隨便照+趴趴走http://blog.yam.com/ericsun0514
換我受不了了,為什麼不用三五天就會一篇又在比較微軟怎樣?蘋果又怎樣的話題呢?這個世界及人的喜好又沒有一定怎樣的,喜歡就喜歡啊,想用就用啊,為什麼一定要爭個誰勝誰敗呢?這樣對使用者又有什麼好處呢?很多東西就是有二家以上才能比較啊,比較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決定自己想用什麼或想學什麼吧?像速食店也有二大家(肯x基、麥x勞)、便利商店也有很多家(x-11、全x、萊爾x啦),難道這樣都要喜愛者來爭個誰好誰不好嗎?這種言語上的討論到底誰能得到什麼好處呢?微軟也是參考很多敵方的軟體才慢慢改進自身的東西,蘋果也是經過不少時間的進步才到現在這樣的操作介面,先不說這樣的進步是好或不好畢竟跟之前的自己或多或少有進步吧,這樣就是好吧。比較如果能有比較建設性的討論那是歡迎的如果不是,那就請大家放了大家吧!!!

而且發文的大大根本沒有要大家做這樣的爭論吧!!!可以請各位很”利害”的大大能針對有建設性的話題提出能真的幫到新進使用者或是在使用上受阻的使用者能決解的提議嗎?這樣大家不管使用那一家的東西都能受益吧!!

(如果不同意的各位大大請不要生氣哦!!也請不要針對我的粗淺的言論”反擊”哦,真的謝謝囉。也祝每個不管用什麼都能對自己的生活有所幫助囉)



克里斯(好想換mbp哦...不過....還是等等吧!!)
敗家其實不只是促進產業升級,更重要的是滿足自己吧!! 我啊!一輩都不可能有錢吧,因為存不下來!@@ 克里斯留!
rojar-smith wrote:
唉,我最苦命,為了漂...(恕刪)


這位大大此言差矣
如果沒有了解的話不要說出來讓人笑
也不要習慣用你個人的看法來套用所有事
如果沒有apple 的存在的話
現在的微軟也不知到會不會發展到現在的情況
看一下歷史吧
電腦的前世今生
頻果的歷史
另外沒有所有人都對電腦內的東西很感興趣或是很了解

所以這個比方有點.............
不過我認同最後一句話 "要哪個就看個人了"
個人需求不同造就會有不同的市場
只是看你需求而已

ericsun0514 wrote:
那請問上一樓樓主,要...(恕刪)

這沒處買,只有去買intel inside 的MAC才可這樣用
順其自然,可以解決的事,就不必擔心,不能解決的事,擔心也沒用
恭喜你還是到了Macintosh世界!

It`s real world!
xegna wrote:
我沒有這個問題耶,不...(恕刪)


我不是指Mac上keynote與powerpoint間的問題,
而是指Mac上keynote與PC上powerpoint間的問題,
此主題不就是Mac能做啥PC不能做的事嗎?

另外我覺得keynote的動畫效果並不是說強,
而是我還在用keynote 2,
但是很巧的我在編排圖片動畫時,
比如要講解免疫學的基本概念,
這些效果就可以讓我作出很棒的動畫圖解,
雖然我沒辦法做出細胞吞食細菌的動作,
但我可以把它想成動漫畫中的攻擊效果,
一個圖案置最前,一個圖案置最後,
兩個疊在一起,
置最前的圖案「建立進來」的動作設定「虹膜」,方向「外部」,
置最後的圖案設定「爆烈」,
再將置最後的圖案「建立出去」的動作設定「虹膜」,方向「外部」,
便可以成立後來出現的圖案有種攻擊的動作,
而前面的圖案被攻擊後就爆掉了。

當你要講解這些別人很不懂的東西時,
光放一張圖片講得天花亂墜都沒用,塞一堆字更誇張,
隔行如隔山,
即便是化學領域之內也有天差地別的背景,
我覺得我很用力的想讓台下的人聽得懂我在講什麼,
但在去年之前,
我用powerpoint怎麼做就是沒辦法做到相同的效果,
常常還得利用好幾頁編排一個動畫,
所以要說keynote動畫不強嗎?
我覺得就我目前的需求,它簡直是上帝般的存在。XD

而且我昨天發現四個大小相同的方形圖片,
可以編排動作後,在相重疊且相同位置的情形下,
每按一次按鈕後,
讓四張圖片在同一頁中像個方塊的六面體旋轉切換,
左邊可以安插你要講的小主題,
然後右邊放圖,每講一個主題按一下鍵就可以切一個圖,
不需要像一堆很糟糕的排版,
一頁總是塞了四五張縮圖,
當你在講解其中一張時,旁邊的圖其實很容易讓台下的人分心,
更別說看起來很不簡潔了。

我真的不得不承認我愛上keynote了,
而且我覺得我很懂得怎麼做投影片,
既然都身為化學人,希望有機會能讓你看看我的作品。

不過我還是蠻想知道你們對keynote中動畫的感覺,
是不好用?還是不夠用?
是哪方面有問題?
願聞其詳。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