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有人注意到unibody mbp CNC加工出來的機身公差很大嗎?

大概推測說明一下,macbook 鋁書的製程:

1.鋁擠型 板材:將鋁圓柱體放在預熱爐內一段時間,讓鋁有點點軟,如同影片中,再把鋁圓柱體送進擠型機內(在機內還有點火加熱,維持鋁體夠軟),在鋁圓柱的後面會有一根油壓推進的棒子,把鋁圓柱體推向模具,模具的出口形狀就是板材一樣的一字形。

2.鋁板材 熱處理:鋁硬度要好的話,除了原始成分採用合金類的鋁料,例如7075 , 6082 ...等等原本就有一定的硬度,之後就要看熱處理可以提升整理硬度與物理特性到什麼程度了。


熱處理可以詳細到網路查詢,我大致整理如下

熱處理鋁合金加工代號
F:As fabricated 表示冷加工,熱加工或鑄造成形後不在施以特別處理。俗稱 F 材。
O:Annealed 表示退火至最低強度水平之鍛製品,及經退火增加延展性及尺寸安定性之鑄造品。
H:Strain Hardened 表示經加工變形之鍛製品。
  <熱處理代號>
  H1:僅加工硬化者
  H2:加工硬化且未完全退火(部分退火)
  H3:加工硬化作低溫加熱以便稍微降低強度以增進延展性及安定性
  H1X,H2X,H3X
  X由1~8
  8:50℃以下將完全退火之合金施以75%冷滾所的之強度
  0:為完全退火之強度
  4→8+ 0/2
  H 112 製造成形時加工硬化但加工量為加以控制
  H 321 製造成形時加工硬化,加工量特定


W:Solut heat treated:表示僅固溶體處理後自然時效W1/2 hr。
T:Heat treated to produce stable tempers other than F . O . or H . (用穩定的溫度處理)

  <T代號之細分>
  T 1 從較高溫之成形加鑄造、擠形等過程中冷卻下來並自然時效。
  T 2 從較高溫之成形施以冷加工並自然時效。
  T 3 固溶體處理後,冷加工並自然時效
  T 4 固溶體處理後,直接自然時效
  T 5 輕較高溫度成形施以人工時效
  T 6 固溶處理後人工時效
  T 7 固溶處理後人工時效至過時效狀態
  T 8 固溶體處理後,冷加工並人工時效
  T 9 固溶體處理後人工時效並冷加工
  T 10 較高溫之成形施以冷加工並人工時效
  TX 51 固溶體處理後用伸張的方法消除內部應力
  TX 52 固溶體處理後用壓縮的方法消除內部應力
  TX 53 用伸張及壓縮的方法消除內部應力

上面所寫的固溶處理就是先把鋁金屬加熱到有些軟(不是液體喔!)再做鍛造、擠型等加工。

簡單比喻:
鍛造:想像把軟軟非液態的麵團壓到月餅模子裡面,這個過程是鍛造,當然金屬是用加熱來把它軟化。
擠型:想像把軟軟非液態的麵團從後面推擠向模具,變成一條條像烏龍麵。(當然刀削麵、拉麵就不是這種作法)


3.銑床:將板材用銑床機加工,"原則上" 銑床是加工刀具只能固定垂直上下(Z軸移動),鋁板材就被夾持在治具上,而治具鎖在平台上,平台可以水平移動( X , Y 軸移動 ),所以這鍵盤這一面的這一塊鋁你就可以想像它要轉幾個面(方向)才可以加工完成,有可能就是它要拆下、放上去夾持治具多少次。

ps.去毛邊:如果銑床後有殘留一下銳利的邊緣,甚至細小沒有被加工刀具切斷的鋁屑,要人工或用工具把他清掉,
不過因為後續有研磨跟噴砂處理,如果這兩個製程可以把銳利多餘的毛邊去掉那就不需要人工去毛邊啦!

4.吹淨表面油漬 或清洗 表面油漬,影片中乳白色的切削液有可能是水油,這樣比較容易吹淨或清洗。

5.研磨:如同影片中那樣。

6.噴砂:表面那些微小均勻的孔就是由噴砂來的,不然鋁的表面會留有加工刀具銑削的紋路痕跡,藉由很多細小的砂噴向鋁的表面,可以讓加工的銳角、毛邊去除,讓金屬表面紋理一致。(砂:可能是氧化鋁砂或其他材質,假如是大台戰車就會用噴鋼珠啦!)

●雷射加工:刻上2維條碼記號、做喇叭網孔等等 (這一部份我涉獵的不多)

●細孔加工(猜測):看到影片這段,我猜可能是在加工 電池儲量指示燈,不過也有網友說指示燈應該是雷射加工的,的確這麼細小的孔要銑床的話,深度是刀具直徑的好幾倍,刀具很容易斷,而且加工時間可能會比較長,就看看有沒有其他人可以解答囉!(不知道這一部分是不是 可成 公司加工的)





●陽極:鋁陽極處理,可以讓鋁有一層均勻的氧化膜,甚至可以做硬質表面讓表面比較耐磨,也可以染色。我有用膜厚計測過,的確有一層氧化膜。


●組裝測試 (軟硬體)



我想大致上是這些流程吧!很多過程都會用到夾治具,所以也"可能"是夾持造成些微變形,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這零件就只有安卡兩次

電源燈是激光加工

你所指的6061 T6 不在回收件之內
要知道回收鋁時之變化
一般都不能作定位的

我作的mac book pro 散熱正是一塊6061 t6 加工的,
在此不打廣告了,
要知道一件原料在回收後之處理,不是一間小小公司可做的,

鋁材在生產時之處理內有很大學問,要不然美鋁不用活了,
你看一下中國五金的都只說回收再做是強化鋁,牌號都沒有了

而apple 在設計時沒有做好都是一個問題。

明明做cnc 摸組化的結構,理應可加入很多強化支架,
卻白白銑成一個口字
銑成田字不就強大很多了嗎,
這年頭就單要快,都不好好利用生產條件,

安裝時屈曲都是因為沒有條狀支架,

太差了
That's exactly opposite to my observation. I consider the new unibody's tolerances as "extremely tight".

The problem I think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design. Because unibody almost removed any structure reinforcements in older designs, the rigidity of the body is entirely rested upon the rigidity of aluminum. And as we all know, aluminum is not famous for its rigidity. Especially the bottom cover, because of its thinness.
EOS 40D+BG-EN3/350D/17-40 f4L/70-200 f4L IS/50 f1.8/18-55 f5.6/MacBook&ThinkPad
gotti998 wrote:
看過國外網站unibody MBP摔到角,整個變型的慘況~~~
基本上 不管哪台筆電摔到角, 下場都不會好過啦...
any way, 朋友有無影片可以分享?
拿個"無能"當圖示也違反板規? 也叫觸犯政治? 01文字獄到這種地步啊?
kkcat wrote:
這零件就只有安卡兩次...(恕刪)


如果做成田字的話,重量肯定會增加不少,蘋果很在意重量這個數字的~~~

所以說越大螢幕尺寸的變形可能回越嚴重~~~
我指的是電源和底板之留一條骨2mm 就好了
不會重太多只有30g 左右,
就可以減小屈曲機會了
真的是看mobile01長知識
最近看iPad熱賣 它也是採用同樣的unibody
回來翻到這篇舊文

想請問各位先進 要做出跟unibody一樣的組件
用精密鑄造應該也有辦法做到吧?
有非用CNC不可的理由嗎?

mecca831 wrote:
真的是看mobile...
用精密鑄造應該也有辦法做到吧?
有非用CNC不可的理由嗎(恕刪)


Toshiba 的R380用全機真空壓鑄鎂合金,蜂巢結構機殼

為什麼Apple不用這種方法???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kkcat wrote:
明明做cnc 摸組化的結構,理應可加入很多強化支架,
卻白白銑成一個口字
銑成田字不就強大很多了嗎

因為外國人不會寫「田」,只會畫「口」...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