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可以成為想用電腦玩音樂的人的一種參考
也謝謝tpman版友您的分享
您彈的比我好太多了:)
我只有說過小時候曾學過鋼琴
並沒有說自己很內行
從我彈出來的曲子就可以聽的出來離所謂的"內行"還很遠很遠
我也從來不覺得我的設備很屌
Macbook?不過就是一台筆記型電腦罷了
手上這台二手的Keystation 49e
NT3000
就算是全新的也可能不到五千就買的到了
比起那些真正專業的電腦音樂玩家
這根本只是小巫見大巫
會post這篇文章在我愛吃頻果只是想跟大家分享
Apple電腦搭配M-audio的keystation實際出來的效果
畢竟現在許多Apple的商店都是這樣搭著賣的
當初想買之前上來找不太到keystation相關的討論
(或者是有 只是我沒好好找)
版上鋼琴彈的比我好的人非常多
沒必要放一首曲子在這邊裝內行
如果文章的語意讓大家有所誤會
那真的很抱歉
回到重點
M-audio的keystation有49, 61以及88鍵三款
當初本來想直接衝88鍵
不過剛好有人賣二手的 覺得價錢很不錯
就先買49鍵的用用看
畢竟幾千塊的東西沒用過也不知道用起來感覺如何
也不敢貿然就給他花下去
雖然只有4個Octave
不過它可以作升降的調整
我覺得對我來說還算OK
它也有延音踏板輸入端
不過我沒有去另外買踏板來用就是了
裡面附有Ableton Live Lite 5 音樂製作軟體(for PC)
沒用過 GarageBand就很好用了
直接在GarageBand上用keyboard輸入音樂
然後選擇輸出到iTone
接著在iTone直接將那首輸出的曲子拉到桌面(它會存成.aif格式)
然後使用一般的轉檔軟體就可以把aif轉成mp3了
(若不支援.aif附檔名的話直接將.aif改成.mp3就可以轉了)
以網頁上面放的歌而言
還未轉檔前為30Mb左右
轉完後大約3Mb
我很贊同某些版友的想法
再屌的設備沒有技術也沒用
但我想如果用另一個層面來看
重要的是自己玩的開不開心
如果只是想用電腦玩玩音樂
享受彈琴自娛或自彈自唱或音樂創作的樂趣
並不是打算成為鋼琴高手
那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
但如果是真的打算好好把琴練好的人
那還是建議彈傳統或數位鋼琴就是了
http://www.wretch.cc/blog/BlueShade
紙鶴._. wrote:
請問各位學琴都是投資大筆金錢而學成的嗎 @@?
只要真的有決心 就不用花很多錢
鋼琴類的 剛開始比小提琴 吉他 等 好學多了 純粹就是熟能生巧
我個人的經驗是 理察克萊德蒙的 夢中婚禮 ( 這首是屬於較簡單的 )
這首 花了一個半月 才把樂譜背下來 又花了一個半月 才練到順利
前前後後重覆彈了近 2000 次 才能上台表演
也就是說 學琴 最重要是 耐心 至於請老師 那倒是不必 小孩學琴才需要老師教
如果你只是要個人培養氣質 那到大賣場買個萬把塊的單層 有感壓的電子琴 也是可以的 ( 萬元以下多沒感壓)
買回來 直接插上電源 打開開關就可以彈了
不必接上電腦 不必買軟體 不必裝軟體 不必設定 不必學習英文軟體的使用 只要插上電源 打開開關就可以彈了
還有 至少要買 "61 鍵以上的" 不要買 49 鍵的 那只能讓你彈彈小蜜蜂
如果你要客人來拜訪時 覺得還不錯的 那二三萬跑不掉 四萬以上的 就已經很好很好了
一般市面上家用的以 YAMAHA 鋼琴 YAMAHA CASIO 電子琴/電鋼琴為主
專業的則以 YAMAHA 鋼琴 YAMAHA Roland KORG 電子琴/音樂工作站為主 但很貴
紙鶴._. wrote:
剛剛稍微找了一下相關...(恕刪)
請您看一下您的電腦、還有應該要有的軟體的價錢...
鋼琴是不便宜~不過也沒貴到那種地步。
然後給樓主...
49 keys 就真的只能自娛...
95% 以上的鋼琴曲子根本不可能彈的了...
這些曲子幾乎都是妳必須要 Middle C 下面一個 Octive 然後有幾個更低的音,和上面至少三~四個 Octive... 再怎麼換升降,都沒辦法變出至少 5 個 Octive 出來...
真的強烈建議,可以退就退了吧~
畢竟您第一篇講過:"看來要把琴練好還有好長一段路得走"...
所以真的沒辦法用這種只能自娛的鍵盤...
您自己也承認這鍵盤只是和給玩玩的人用的...
下次換 88 key 的記得再來開箱照~~~
我的 Blog
http://snowmen-world.blogspot.com/
紙鶴._. wrote:
請問各位學琴都是投資大筆金錢而學成的嗎 @@?
設備應該只是一個輔助的器具,包括琴。我剛學的時候其實是連琴都沒有,不過也因此進步得很慢。
看你的"成"是怎麼去定義它吧?有的人覺得能彈一些小品自娛就算成,也有人覺得要彈到伊斯拉美、加斯巴之夜等才算成。
只是當想彈的曲子是自己能力所及的時候,隨著付出時間的多寡自然會有回報;然而當曲子超過自己所能負荷之時卻還硬要自己去完成它,很容易流於單純演奏音符的枉然;甚至有些人,只是為了單純讓他人知道自己會彈什麼曲子,而讓手指受音符支配,可能是為了更接近CD某大師演奏的速度,可能是為了炫技,可能是為了讓主題突顯而伴奏乾脆含糊帶過的演奏,就我看來那不是種自我超越,其心態呈現的醜惡更甚於藝術之美。
Anyway,我想說的是,當有一天你碰到了一首曲子,你付出了99分都沒辦法得到成果,那麼剩下很難取得的那一分,就該是指導者的責任了。
最後附上小品一首,祝彈琴順利。(其實這種單純想彈琴的初衷最可貴吧...)
minami99 wrote:
然而當曲子超過自己所能負荷之時卻還硬要自己去完成它,很容易流於單純演奏音符的枉然;甚至有些人,只是為了單純讓他人知道自己會彈什麼曲子,而讓手指受音符支配,可能是為了更接近CD某大師演奏的速度,可能是為了炫技,可能是為了讓主題突顯而伴奏乾脆含糊帶過的演奏,就我看來那不是種自我超越,其心態呈現的醜惡更甚於藝術之美。
小弟不慎認同這段...
很多教學法是先把基本的都大致上教過後,突然教一個非常困難的曲子,然後那首曲子只需要演奏音符。在那首困難的曲子學完後(只需要拉出音符來,而不是拉出音樂來),又回去學自己能力可以負荷的曲子... 但是那時感覺自己的技術有很大的改變。以前或許是自己能力能夠負荷,但是是勉強。可是自從那首很困難的曲子練完一遍後,卻發現以前勉強能負荷的,變得很順的過去。回去再把一些基礎弄紮實後,再回來學那首很困難的曲子,會發現很容易。
而事實上,學音樂的途中,我想大家都很強硬的想把自己喜歡的音樂硬學會。我問過的每一個人,只要真的對音樂有熱誠,都這樣玩過。
相反的不少或許技巧很厲害但是對音樂一點熱誠都沒有的人,反而都沒這樣玩過。對後者來講,學音樂只是父母要求罷了。我覺得這個才是真正心態醜惡,而且是那些父母的心態。小孩子很無辜,每次練得都是老師和父母給的東西,自己完全沒有主見... 我就看過不少技巧很高的亞洲音樂家,不少還是名校出來的,但是呢?
有演奏出自己的感覺嗎?還是只是按照老師講的 Dynamic 和 Tempo 演奏?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