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Apple 的電子書應該叫什麼呢?? 該有些什麼功能??

volkyrie wrote:
像電子書的螢幕 似乎是比較穩定的(我不是專家講不出來那個技術)
但是新的macbook用的是鏡面螢幕
那....電子書...可能不用嗎?...(恕刪)


那叫電子紙。靜態顯示時不會耗電,是電子書的重要技術。目前國內的元太還是技術龍頭。過一陣子據說要推出彩色版電子紙,不過灰階版的得先撈夠本再說。

這個產品技術跟傳統液晶面板不一樣,不是把液晶面板拿來用就好。
Ricus wrote:
除非 Google ...(恕刪)


沒錯,但google無須從search收錢,
只需從廠商的排名或關鍵字收錢,
銀牙烈虎 wrote:
我覺得Apple想進...(恕刪)


如果連netbook都可以跟電信廠商綁約了,
Apple的電子書,可以合作的對象就多更多了,

只是我真的認為第一代,就應該是彩色的
也許只是靜態的"圖""文"
但第二代開始,就應該擁有動態多媒體功能

tommy23513 wrote:
如果連netbook都可以跟電信廠商綁約了,Apple的電子書,可以合作的對象就多更多了,

只是我真的認為第一代,就應該是彩色的也許只是靜態的"圖""文"但第二代開始,就應該擁有動態多媒體功能..(恕刪)


請問你知道為何在台灣的使用者即使買了Amazon Kindle,也無法用在台灣註冊的帳號和信用卡上網訂購下載Amazon Kindle的電子書嗎?你對出版業界的著作權的授權是否瞭解?

電子書的產品定位與功能和泛用型的平板筆記電腦不同(所以才有電子紙的研發,而非採用傳統液晶面板),否則SONY早就搶下市場了,還輪不到Apple。
銀牙烈虎 wrote:
請問你知道為何在台灣...(恕刪)


我所說的不是明天或是後天,
照您的邏輯, iphone及 app store根本不會在台灣出現囉

其實我懂你的意思,不然台灣的Itune store不會只有軟體少的可憐的台版app store

但我所起這個頭的意思是,因為看到Apple把這個平台(Business Model):

“iphone or ipod + Itune store " 這個連結消費者與商品供應者的平台
目前在美國有:
音樂, 電視影集, MV, 電影...可以下載購買
未來我預期還可以有:
書本,雜誌,教科書,教學影帶...可以下載購買

只是他的Displayer可以比Iphone大一點,消費者在閱讀或瀏覽實會更舒服一些

Sony自從walkman大成功之後, MP3 player , PDA , 智慧型手機,到現在的電子書都說不上成功
說穿了並不僅是硬體的問題(誰不喜歡sony的產品外型),小弟的淺見在於content及content交易平台的問題還大了些
sony花了大把的鈔票又買唱片公司又買電影公司, 您覺得他在著作權及版權的授權談判實力會遜於Apple或Amazon??

我對電子書是使用TFT-LCD, OLED,或電子紙完全沒意見---我也非這方面的專家
但我數年前曾聽某些日商大聲疾呼, 液晶電視絕對無法超越電漿電視,無論是在反應速度或是"黑"的層次感,
的確, 液晶電視到現在在這兩點只能拉近,無法超越,但現在電漿電視已經被逼到牆角了(主打50吋以上的市場, 還得面對未來對大尺寸電漿耗電的疑慮及限制)生產的廠商也幾乎僅剩Pioneer獨撐"大"局

當然是叫作"A書"阿!

(湊15個字)
富人之所以會富,就是懂得利用負債與槓桿!
tommy23513 wrote:

沒錯,但google無須從search收錢,
只需從廠商的排名或關鍵字收錢,



1.先回應以上你先前說的條碼拍賣搜尋功能,不管google和誰收錢
只要手機可以連上google搜尋就可以執行,非一定要google手機不可

2.google的確可以向奇摩yahoo一樣,採行關鍵字搜尋
但是如此一來google的搜尋結果還神不神?
tommy23513 wrote:
我所說的不是明天或是後天,
照您的邏輯, iphone及 app store根本不會在台灣出現囉
...(恕刪)

如果你的本科是企管,那建議你先瞭解電子書這個產品。電子書不是泛用型的平板電腦(好歹知道一下4P,別用不懂技術這句話跳過)。按照你的邏輯,那成功的是Amazon,而非Apple。

SONY沒能成功的原因,就是Apple還沒進入這個市場的原因。我要再問一次:你對出版業的著作物授權是否瞭解?


液晶與電漿的大戰勝敗與否,與產品功能無關。與本主題也無關。
銀牙烈虎 wrote:
如果你的本科是企管,...(恕刪)


1. 真是有點累了, 如果你一定要“定義“電子書的面板,只能用"電子紙"的話,請不用再回覆,我所要強調的是,各家廠商可以自行去評估各種面板使用再這個"電子閱讀器"上的可行性,各種面板有個種面板的優缺點,或應用層面,"電子紙"目前的確有他的優點, 但主要還是局限在“靜態長時間閱讀“上, 如果像我一樣的消費者, 不想買一個只能做"靜態長時間閱讀"的機器上, 請不要把這項"載具"狹隘的鎖定在某個應用領域,“現在的優勢可能是你未來的絆腳石"

2. 4P --哈哈...還真是懷念, 6P 或 8P應該都有了吧!! 要不要順便做個5力模式分析, 跟波士頓矩陣...

3. Amazon 有機器, 有平台, 目前只是有個明確的 “載具"叫電子書; Apple 有平台,有機器(不舒服), 就僅是希望他能夠有一產品,能夠買足我或其他有興趣的小小消費者 “影,音,圖,文"--希望能連續2小時以上(觀賞,聽,瀏覽,或閱讀) 要“舒服“

4. 如果sony失敗的原因,跟 Apple還沒進入這個市場的原因都是因為" 出版業的著作物授權"搞不定的話, 我還真不知道Taiwan App Store,那些電子書內容為何還能放在那,供人下載, 大哥趕快去檢舉一下吧,說不定有高額奬金喔!

5. "電漿"與"液晶", 請回看第 1點後, 再想一下,懶得說了
tommy23513 wrote:
1. 真是有點累了,...(恕刪)


電子書的發展和平板觸控電腦就是不一樣。你的後見之明早就有人試過而且失敗不知道多少次了,換成Apple來也是一樣。如果你要作波士頓矩陣分析,快去作!

看來你真的不懂出版業的生態。光靠App Store那幾本電子書就能證明Apple能搞定全球出版業的各種版本和區域的授權?



別再扯電漿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